私有化7年後,中國“鞋王”再上市!

本原科技有溯源 2024-03-16 11:16:26

這家鞋企成立40多年,從小作坊一路逆襲做到中國最大,市值頂峰曾達到1500億港元,2017年因經營不善被高瓴資本等財團私有化,如今它又計劃重新殺回港交所,它就是中國鞋王百麗。

在中國,只要你走路就幾乎離不開百麗集團,怎麽說呢?百麗旗下有19個核心品牌,既有73Hours、INITIAL、Joy & Peace、STACCATO(思加圖)這樣的高端品牌,也有BELLE、TATA、Teenmix(天美意)及BATA等中端品牌,還有BASTO、SENDA(森達)、SLY,MOUSSY等這些大衆品牌,商場裏放眼望去,經常半層樓都是百麗旗下的,你可能沒買過,但很難沒見過。“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 都要有百麗”,名不虛傳!

百麗創始人鄧耀十幾歲就在香港的鞋廠當學徒,創辦了小制鞋廠和鞋店,1991年在深圳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資公司深圳百麗,同年,盛百椒加入深圳百麗,二人一起打天下,2006年底,直營門店數量就達到3828間,2007年百麗國際在港交所上市,集團市值曾超1500億港元。當時,百麗國際已成爲按零售額計的中國最大女鞋零售商,也是Nike和Adidas在中國最大的零售商。2014年,百麗的營收就達到了500多億元,與如今的安踏相當,淨利潤也超過60億元。

然而此後電商興起,百麗國際的主營業務遭遇大幅下滑,2017年,高瓴資本張磊引領高瓴資本、鼎晖投資以 531 億港元的價格,成功收購百麗國際,完成私有化退市,創始人鄧耀及其家族帶著套現資金完全退出,盛百椒則退居二線。

張磊曾在《價值》一書中,描述過投資百麗“3倍回報”的邏輯:

其一,交易價格便宜,有一定的套利空間;其二,運動鞋服銷售業務是優質資産,但被女鞋業務拖累,分拆後價值巨大;其三,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業務價值。

私有化後,百麗開啓了長達7年的轉型與改造,題海戰術瘋狂並購收購和搞品牌合作;垂直一體化的業務模式,杜絕中間商賺差價;全鏈路的數字化應用,快速生産快速交付。

百麗國際分拆旗下體育用品業務滔搏,並在2019年10月港交所上市,張磊的計劃成功了三分之一。另一塊鞋服業務,則重組成爲新的百麗時尚,在2022年初遞交招股書,但這個三分之一卻沒有很順利。

今年3月1日,百麗時尚重啓IPO,退市七年的“鞋王”再度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拆分轉型後的百麗時尚業績還不錯,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公司九個月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2.8%;淨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92.7%;淨利潤率達到12.8%,是過往同期最高水平,百麗不僅回本了,而且還挺賺錢的。同時,其線上渠道的占比提高到27.7%,在線下擁有8361家直營門店,幾乎快趕上麥當勞的門店數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私有化過程中,居高不下的借款催高了資産負債率,急需償還借款與補充現金流,所以無論是百麗時尚自身還是高瓴資本、鼎晖投資等資本方,都很需要這一次的上市來“回血”。

0 阅读:93

本原科技有溯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