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十首山水詩,千古流芳,首首都有千古名句

幸福有味是清歡 2024-06-17 15:36:42

李白,號“谪仙人”,又有“詩仙”之美譽,他的詩詞俊逸清新,深遠豪放。

他性格豪放,喜遊善交,他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用詩句描繪出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寥寥數語,卻飽含深情。

〔1〕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缭繞著一縷紫色的煙霞,宛如仙境。從遠處眺望,一條寬闊壯美的瀑布,懸挂在山巒之前。

瀑布從高崖之巅飛騰直下,仿佛有幾千尺之長,恍惚之中,讓人不禁懷疑那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傾瀉而下。

這是詠廬山的千古名篇,以誇張和浪漫的手法,勾畫出一幅氣勢磅礴、雄偉绮麗的山水畫卷,讀後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憧憬。

〔2〕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青翠的山巒靜靜地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清澈的流水繞著城東潺潺而過。在此我們握手言別,你如同那飛舞的蓬草,隨風飄蕩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你這遊子的心意,就像天邊的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行蹤不定。我在此爲你送別,就像那黃昏時徐徐落下的夕陽,難分難舍。

和老朋友再次揮手分別,友人騎的那匹馬似乎也不願離開,臨別時蕭蕭長鳴,似乎在訴說無盡的離愁別緒。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情感真摯,境界開闊,青山、流水,落日、白雲,景物錯落有致,是李白送別詩中別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3〕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奔騰洶湧的楚江把巍峨的天門山從中間攔腰劈開,滔滔的江水向東奔流,由于兩山夾峙,浩蕩的江水每到這裏,都會激起回旋,更顯波濤洶湧

分立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夾江而出,一葉孤舟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從天邊駛來。

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遙望天門山的壯闊和雄渾,創作這首氣勢恢宏的寫景詩。

全詩意境優美壯闊,碧水、青山、白帆、紅日,色彩鮮明,讀之仿佛置身其中,詩人樂觀、豪邁、灑脫的精神風貌躍然紙上。

〔4〕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公元744年,李白在長安被權貴排擠,內心十分憤慨,于是棄官而去,開始漫遊生活。

這年秋天的傍晚,他獨自登上謝公樓,憑高俯瞰,猶如在圖畫中的江城,吸引了他。

只見宛溪和句溪繞城而流,平靜的湖面像一面澄澈潔淨的鏡子;在夕陽的照射下,橫跨溪水的鳳凰橋和濟川橋,好似兩道彩虹,壯觀而迷人。

遠處的村落間升起一縷縷的炊煙,缭繞于橘林和柚林間,呈現出一片蒼寒的景色,在蒼茫的秋色中,梧桐也顯得枯黃衰老。

如今,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瑟的秋風,懷念久故的謝先生呢?

全詩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

《唐宋詩醇》評價此詩:“風神散朗。五、六寫出秋意,郁然蒼秀。”

〔5〕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成群的鳥兒越飛越高,消失了蹤影,天空只有一片雲在獨自悠然漂浮。

而和我終日相互對望,仿佛永遠也看不夠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這首詩是李白被排擠出朝廷,居于安徽時所作。此時,沒有了昔日的迎來送往、高朋如雲,他獨自登上敬亭山,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千古絕唱。

這首詩,句句是景,句句有情,詩人將敬亭山人格化,既寫出自己遠離塵世喧囂,與山相伴的樂趣,也暗喻內心對世俗的厭倦。

〔6〕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霭,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李白在青年時期曾隱居在此山的大明寺讀書。

一天,李白去拜訪一位道士朋友,不巧朋友沒在,倍感惆怅寫下此詩。

隱隱約約的犬吠聲,夾雜著潺潺的溪水聲,在空中回蕩,盛開的桃花上挂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在朝陽的映照下,格外鮮嫩濃豔。

遠遠望去,樹木蔥茏,深邃幽靜,偶爾可見麋鹿出沒其中。已是正午時分,只聽到溪水潺潺,卻聽不到寺院響起的鍾聲。

只見周圍的翠竹蔥茏茂密,蓬勃生長,竟然劃破了缭繞的雲霧,一條飛流直下的清泉,懸挂在碧綠的山峰前。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獨自依靠古松,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八句,卻寫得此起彼伏,饒有趣味。

《唐宋詩醇》評價此詩:“自然深秀”。

〔7〕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清晨,我離開雲霞籠罩中的白帝城,踏上歸途,江陵雖遠在千裏之外,但一天就可以到達。

長江兩岸的猿聲還在耳邊萦繞,不知不覺間,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道重重疊疊的青山。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受永王李璘牽連,被流放夜郎。到達白帝城時,收到赦免的消息,他欣喜若狂,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並寫下這首詩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

詩人借江水浩蕩、舟行輕快抒發遇赦後歡快心情。全詩氣勢豪爽、流麗飄逸,驚世駭俗,詩人喜悅暢快的心情一覽無余。

明人楊慎贊此詩:“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8〕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

李白乘船遠行,目的是到湖南、湖北一帶的楚國故地遊覽。

行船抵達荊門, 只見巍峨的高山逐漸遠去,融入廣闊無垠的原野之中,蒼茫的江水仿佛流進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與天地相接。

皎潔的月光倒影在水中,好似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美不勝收。江面雲氣蒸騰,缭繞變幻的景致,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然而盡管此地景色優美,但李白仍然深深地愛戀故鄉的江水,它奔騰萬裏,一路陪伴,送他遊覽大好河山。

〔9〕

秋下荊門

唐·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挂秋風。

此行不爲鲈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公元725年,詩人帶著對錦繡前程的憧憬,對美好世界的幻想,出蜀遠遊。

不知不覺中,秋霜已經降落至荊門山,江邊的樹木枝葉零落殆盡,一眼望去,江面更爲寬闊。船帆完好地挂在桅杆上,秋風中,順流而下,一路暢行無阻。

(我)這次遠行,並不是爲了那美味的鲈魚鲙,而是心中那份對名山大川的熱愛與向往,想要探訪那風光旖旎的剡中之地。

全詩雍容典雅,借景抒情,並借用典故,字裏行間透露著愉悅的心情,以及豪放樂觀的浪漫主義情懷。

〔10〕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唐·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登上嶽陽樓,遠眺遼闊的湖光山色,無邊風光盡收眼底,洞庭湖浩渺無垠,滔滔江水奔騰不息,流向茫茫的遠方。

南飛的大雁帶走了我心中的憂郁與苦悶,遠處的山峰,銜著一輪皎潔的明月緩緩升起。

在這高聳入雲的嶽陽樓住宿、飲酒,仿佛與天地同醉,與仙人共飲。

開懷暢飲至微醺之際,清風拂面,衣袂飄飄,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南遊嶽陽,與友人登上嶽陽樓,縱目遠望,心情愉悅,寫下這首脍炙人口的詩篇。

《唐詩分類繩尺》評價此詩:“情中含情,飄飄欲舉。”



0 阅读:32

幸福有味是清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