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越來越“好命”的5個黃金法則,很通透,也很實用

舒山有鹿 2024-06-14 11:46:30

《了凡四訓》中有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人生的福氣,都跟自我的心境有關。順著內心去尋覓,自然苦少福多,前途順遂。有很多事,都不是客觀環境的問題,而是內心的問題。

讓人越來越好命的5個黃金法則,很通透,也很實用。

一、 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明代聖人王陽明認爲,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顔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沒有看到這朵花,那你就不知道這朵花的存在。你看到這朵花,才知道它有什麽樣的顔色。花,並不在外邊,而在你的心裏邊。

這個世界有80億人,你不可能一一認識,最多只能認識幾百上千人。你的人生,就受到這幾百上千人的影響。其余的人,都跟你沒啥關系。

王陽明的這番話,只說明了一個道理:心如何,我們的人生就如何。外部如何,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心境如何,才是一切“喜怒哀樂”的根源。

對于不喜歡的人與物,我們不妨閉上雙眼,無視他們。對于喜歡的人與物,我們不妨學會珍惜。既做人生的加法,也做人生的減法,自然喜樂無憂。

二、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從小到大,身邊的老師和長輩,都告訴我們,要懂得跟身邊人搞好關系,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爲了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們就會瘋狂取悅別人,甚至成爲了舔狗。人生的重心,從側重于自己,變成側重于外人。

這,就是不幸的開始。試想,你當了別人的舔狗,去討好別人,而別人不喜歡你,你也沒有爲了自己而活,那不就活得卑微、毫無尊嚴、愈發無能了嗎?

取悅別人,這是一種愚蠢。別人過得如何,那是別人的事兒,跟我們毫無關系。我們所需要關注的,是自己過得如何。

幼稚的人,才會將取悅別人,當成是人生的重點。成熟的人,只會爲了自己而活一場。人生百年,不懂得爲自己而活,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道:“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聖賢的內心,都是“淡然”的。不會因爲外物而各種歡喜,也不會因爲自身的遭遇而各種悲傷,只會以平常心,去做好本分,過好每一天。

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其實很難,因爲人類是貪婪、感性、情緒化的生物。有貪婪的本性,就會爲了外物而或喜或悲;有情緒化的本性,就會爲了自我的遭遇而悲欣交集。

賺到錢,就會爲了“得到”而高興。投資失敗,就會爲了“失去”而悲傷。如此大喜大悲,心理落差極大,人遲早會“抑郁”。

人生在世,不是爲了物質而活,也不是爲了情緒而活,而是爲了當下的點點滴滴而活。成敗不糾結,得失不執著,完全順其自然,才有可能得到命運的眷顧。

四、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他人的平凡。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父母的平凡,接納愛人的平凡,接納孩子的平凡。”

自己是個平凡人,那就接納自己是平凡人的現實。親人都是平凡人,那就接納親人是平凡人的現實。跟現實握手言和,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胸懷和氣魄。

一談到“平凡”,無數人都會厭惡,鄙視,看不起,認爲平凡就是平庸,平凡的人生就是無用的人生。這就導致,因爲平凡而自責的人,數不勝數。

說實話,普通人的人生,99%的時刻都是平凡。不論我們是否接受,都只能在平凡的日子中,度過每一天。與其自責,不如放下偏見,接納自己,以及身邊人的平凡。

所謂“煙花易冷,韶華易逝”。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到頭來,也都差不多,那就是回歸到平凡當中。也許,平平淡淡才是真。

 

五、沒有強烈的期待,就不會有刺骨的絕望。

人呐,都很天真,認爲“期待”什麽,就能夠實現什麽。生活,終究會給我們一個耳光,讓我們感受到什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你期望大富大貴,但你努力了大半生,只能小富即安;你期望孩子卓爾不凡,但你培養出來的孩子,依舊普普通通;

你期望有所成就,但你各種瞎折騰,依舊無法得償所願;你期望有貴人幫助,但你尋覓多年,依舊是一無所得。所以,你會感覺到失落、悲觀、絕望。

以往有多大的期待,後邊就有多大的絕望。我一直覺得,不論是過分期待,還是過分絕望,都是走極端。而走極端,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減少對于生活的期待,只是“隨緣隨心”過日子。結果如何,交給老天爺安排就好。日常的過程,只要我們盡心了,就無憾了。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101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