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縱橫家相互配合的遊說厲害到什麽程度,這個故事可見一斑

此生讀寫伴 2024-03-03 23:39:40

文\常清君

常清君導讀:

曆史,是當時的現在,是現在的過去,也是過去的過去的將來。曆史,兼有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等多種作用。那些記載于各類古代典籍中並流傳至今的曆史故事、曆史人物等,值得我們重溫再憶。

“曾經如此這般”系列:

戰國時期,齊闵王(齊宣王之子)身邊有幾位重量級大臣,包括周最、祝弗、呂禮等。不過祝弗、呂禮都受到齊王重用,而周最卻逐漸受到冷落、排擠,甚至被趕走。

當時祝弗、呂禮兩位大臣都主張與秦國加強聯盟的親秦政策,于是就有人去魏國對掌握實權的薛公田文說道:“周最與齊國的關系很深,可是齊王還是罷免了他的官職。齊王聽信祝弗的話,任用呂禮爲相,爲的是要和秦國結盟。如果秦國和齊國結盟,祝弗與呂禮就會被重用。他們如果被齊國重用,那秦國就必然會輕視身在魏國的您。您不如加強北方的軍事力量,促使趙國與秦、魏兩國結盟,並聯絡周最以加強自己的勢力。這樣一方面可使齊王違反秦、齊兩國的盟約,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其他諸侯國攻打齊國的態勢生變。齊國一旦沒有秦國的支持,則其他諸侯國就會聯合起來對付齊國,這樣,祝弗在齊國就肯定待不下去,到時候齊王還有誰來幫助他治理國家呢?”

與此同時,又有人特意去面見齊王,對他說道:“大王您驅逐了周最,聽信了祝弗的主張,還任命呂禮爲相,這是打算更進一步和秦國結盟啊。秦國如果日益強大起來,爲了謀取天下,是肯定會攻打齊國的。而如果秦、齊兩國結盟,那趙國會擔心自己受到攻擊,就會立即出兵攻打齊國來表示聯秦的決心。因爲無論是秦國聯合趙國攻打齊國,還是秦國聯合齊國攻打趙國,其結果都對秦國有利,所以秦國攻打齊國的態度是肯定不會改變的。所以,您聽信祝弗與秦國結盟的主張,就等于是站到了其他各諸侯國的對立面啊!”

常清君點評: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都非常器重那些被稱爲縱橫家的謀士,爲自己的國家出謀劃策,這些謀士的一大相同之點就是都能言善辯,不過出謀劃策的出發點卻並非都一樣,有爲了自己所在諸侯國的國家利益的(如蔺相如、唐雎等謀士),也有爲了自身的生存發展的,也有于公于私兩相兼顧的,也有爲了幫哥們弟兄夥一把的……不一而足。

以上所列舉的這兩則遊說,就屬于後者,即都是爲了幫周最說話的。其實,周最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齊國人,而是西周國君的兒子,也曾在各國遊走任職,其個人能力雖然較強,但私欲也很重,並非那種一朝認主,就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之人。

所以,這兩則論辯遊說之辭,留給後人的更多是其論辯語言邏輯本身的借鑒和學習。比如這兩位謀士雖然打算幫助周最的目的相同,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辦法。一個從內部入手,直接找到可以決定周最在齊國命運的齊王遊說,其觀點很明確,就是祝弗建議的讓齊國與秦國結盟其實就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馊主意,甚至連治標效果都達不到。

有人可能覺得“無論是秦國聯合趙國攻打齊國,還是秦國聯合齊國攻打趙國,其結果都對秦國有利”這論點有些牽強,因爲這段話其實也可以說成“無論是齊國聯合秦國攻打趙國,還是齊國聯合趙國攻打秦國,其結果都對齊國有利”,是的,純從字面上看好像確實如此,但這真不是玩文字遊戲,因爲要想使後者成立的前提,是這三個諸侯國的實力都半斤八兩差不多才行。

但實際情況卻是無論是齊國還是趙國,其實力都遠遜于秦國,那麽與其弱弱聯合,當然不如強強聯合,或者強弱聯合,兩個幼兒園小朋友無論如何都是打不過一個初中大哥哥的。

另一個則反其道行之,從外部入手,間接找到在魏國掌握實權者遊說,建議魏國聯合北邊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並起用被齊國驅逐的周最,來共同對付東邊的齊國。常清君順便說一下這裏所說的薛公田文,就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其綜合能力運轉起來,絲毫不亞于齊王。

所以,這兩位謀士內外配合,從各個方向軟硬施壓,其遊說效果當然就相當顯著了。

以上兩則故事都出自西漢劉向編纂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

常清君雲:

合縱連橫皆是計,遊內說外只爲他。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