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將告別“地上河”?20余年調沙32.5億噸,下遊河道下降3.1米

小明科學 2024-05-26 02:06:43
導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然而自古有“黃河可汗”之稱,而如今卻出現了“黃河地上河”的特殊地貌。所謂“黃河地上河”,是指河床高于兩岸地面的現象,據調查黃河幹流上,這種河道占了70%。

“黃河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帶來了什麽問題呢?

一、“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是多種的,比如水流沖刷能力變弱、河床夯夯實等問題所致。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來人類活動的加深,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得調水調沙。

那麽爲何人類活動會導致“地上河”的出現呢?人類幹預黃河河道的改變有著悠久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爲了控制黃河的發洪泛濫,人們開始修建磚石堤壩。而這樣一來,堤壩將河體的擡高,如果不講究控水的方法,河水就會改道,所以人們又開始挖河道。

然而河道挖的越多,河水流量就會越多,人們爲了不讓河水流向自己的田地中,就會修訂更高的堤壩,所以堤壩漸漸就變成了治理河道的最好方法,人們就想根除河床的泥沙。這樣一來在40年代以後,我國工業的發展非常快,這就加速了河道的淤積,根據資料顯示,1950年至1960年間,黃河下遊河床就上升了3.3米,下遊的河床也上升了2.22米。

那麽問題就有來了,現在河道的河床和堤壩的高度差已經達到了3.1米,這算是一個多大的差距呢?就拿黃河1964年的最大洪水來說,它的流量是5000立方米每秒,一個差不多,到現在的流量就是測試而來的,這個流量的概念大家可能不好理解。可以拿個大桶來進行對比,一個大水桶的容量大概是150升,有了這個大桶,我們就可以直觀的看見5000立方米流量的概念了,一秒鍾就是5000升多的水流向外湧去。

沖刷能力比較強的黃河,沿著大流量自然是可以沖走河床泥沙的,但是沿著河床流的河水,由于河床夯夯實,河道變窄了,這樣就無法沖走,于是河道就開始淤積了,再加上上遊的沙礫物質就更加嚴重了。

二、調水調沙的重要性。

“地上河”違反了黃河的水沙運動規律,爲了恢複這種規律,就需要調水調沙。調水調沙就是通過調節水庫的入庫流量、出庫流量,使出庫水量盡量接近入庫流量,這就形成了人工洪峰,然後再擺布合適的泥沙量,就可以帶動泥沙的沖刷了。

在實際的運作中,由于水電站的滲漏還會造成實際的出庫流量比入庫流量小,加上下遊的河床高于河水,所以就需要大型水利工程,如一水二調,這就能大幅滿足下遊防洪的需要了。在我國的一大水二調工程中,黃河三門峽水庫是首屈一指的,作爲黃河本體的防洪工程,三門峽水庫爲河道碾磨的總量占了55%左右,這是我國“一水二調”工程的核心。

在實施“一水兩調”工程20余年來,已經有320多億噸泥沙被沖刷,主河道減淤的效果也十分顯著,上遊的陡坎河段,河道減深幅度最大,深了7.3米,平均每年深2.6米,涉及面積最廣。在二調工程的帶動下,黃河流域的其他河流也都完成了沖刷作業,甘肅陽湖河段的主河槽寬,深度和河漫灘面積都有所增大。

新疆也是如此,進入21世紀後,新疆五大湖幹流和一級支流的淤積狀況已經有所好轉了,但是淤積的狀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需要繼續發力,好在政府給河道淤積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對于河道淤積問題也可以這麽說。這樣一來調水調沙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就拿黃河來說,20多年調沙32.5億噸,也就是每年1.6億噸泥沙,能夠減輕河道淤積的程度,黃河的河床能夠每年降低35厘米,而整體的降低3.1米,這是一個大的幅度,因爲這三米不是一船兩航船的問題,而是鋪就的整個黃河河。

三、調水調沙的區域性。

黃河治理不僅有著豐富的經驗幹貨,還有一項很有特色的措施——定向調水調沙,這就是根據上遊的水沙運動方向,下遊進行調控,這樣就能減小受到淤積的河段。黃河定向調水調沙的好處在于能清楚的掌握下泄流量,保證下遊的安全性,又能增加下泄的流量,增大下遊河道的沖刷力,整體上能減輕河床的淤積。

很多人認爲調水調沙能讓河道保持幹淨,清澈,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爲黃河是一個“渾濁的河”。在古代,人們將黃河的特點總結爲“水渾沙濁”,這也是黃河“大濁”的來源,大部分的黃河水來自黃土高原,隨著流程不斷從陸地上沖走的黃土,極大的影響了下遊的農田和河水的質量,所以在治理的過程中就會遇到,河道的淤濁問題,這個問題就跟黃河一樣,不能改變水質,但是不維護,下遊的河道就會成爲“地上河”,所以在治理上就要做到均衡,不能只注重一點。

結語

調水調沙作爲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將黃河治理好,才能實現黃河的可持續發展。

調水調沙只是對黃河進行治理的一部分,還需要綜合的利用黃河流域的資源,讓黃河成爲一條活動的河流,從而推動黃河的發展,從而可以帶動黃河沿線的城市。不僅如此,還需要多方合作,政府、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民衆,我們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黃河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0 阅读:0

小明科學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