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的副油箱是怎麽來的?

隨波蕩漾的漂流瓶 2024-06-19 17:12:26
飛機下面懸挂著的圓形物體是什麽?

在今天,只要是非隱形戰鬥機,在起飛時通常都會懸挂著“某些東西”。有時可能會懸挂細長的導彈,但有時也會看到兩端尖細、呈圓筒形狀的物體,看起來像是炸彈,但那很可能並非炸彈。

附著在機翼或機身的圓筒形物體被稱爲“drop tank ”,其實就是一種在戰鬥時可以抛掉的、臨時附加的燃料箱。

副油箱作爲裝備的曆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噴氣式戰鬥機出現之前。美國空軍第一次正式的副油箱測試是在1923年3月5日,于美國俄亥俄州代頓進行的,目的是爲了增加波音公司制造的MB-3戰鬥機的航程。

在這次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飛機可以搭載外部燃料箱,並且在燃料用盡後可以將其丟棄,但這一發現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因爲當時普遍認爲,戰鬥機之間的空戰很可能會在相對較近的距離內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攜帶沉重的燃料箱會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很多人認爲不帶更好。

然而,當時有一位日本人注意到了這種裝備,他就是日本著名的航空技術專家堀越二郎。

他爲了讓戰鬥機能在廣闊的亞洲戰場上廣泛部署,于1937年爲九六式艦載戰鬥機裝備了懸挂式副油箱。後來這種油箱也被應用在了著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上,在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初期,這種副油箱成爲了日本快速進攻的動力來源。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作爲日本海軍主力的零戰二一型,如果結合新開發的副油箱等裝備,據說可以實現約3000公裏的飛行距離。這在當時的常識看來是難以想象的長距離,使得該機型能夠執行原本困難的長距離轟炸任務,這款飛機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伊巴兩處機場的轟炸任務中取得了成功。

隨著戰爭進行,美英方面也逐漸意識到了這種副油箱的有效性,到了戰爭末期,裝備了副油箱的美護衛戰鬥機在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任務中對日本造成了重創。

盡管是一次性使用的副油箱,但它們使用的鋁合金在那時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爲了節約,日本後來開發了竹制或紅木板制的油箱,英國也開發了基于強化紙材料的油箱。

一體式的副油箱逐漸出現

戰後進入噴氣機時代,空戰的範圍擴大,燃料消耗也大大增加,副油箱作爲重要裝備也逐漸大型化、大容量化。以日本爲例,二戰時期零戰二一型的副油箱容量約爲330升,而到了2024年,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的F-15的副油箱容量已增加到約2300升。

噴氣機時代的副油箱被安裝在翼下或機身的多個“硬挂點”上,這些硬挂點原本用于懸挂導彈或炸彈。由于噴氣機的飛行速度遠遠超過螺旋槳飛機,因此副油箱的設計也必須考慮到空氣動力學,以避免阻礙高速飛行,因此副油箱的形狀變得更爲流線型,兩端尖細,甚至加上了小翼,使得它們看起來像是炸彈或導彈。

但是,隨著噴氣式戰鬥機的出現,空對空導彈比機炮在空戰中更爲重要。因此,原本用于搭載導彈的硬挂點被燃料箱占據,這也帶來了一些不便。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傳統副油箱外,還出現了一種可以沿著機身部分安裝的“(conformal fuel tank)共形油箱”。與此同時,空中加油機的發展也使得空中加油成爲可能,從而進一步解決了這個問題。

0 阅读:10

隨波蕩漾的漂流瓶

簡介:期待與您一起分享世界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