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取得新發現,卻有壞消息鬧心,歐空局:或終止與中國的月球合作

來看世界 2024-06-15 03:50:27

歐洲很多國家是美國的合作國甚至盟友,因此曾經對于我們的航天發展有所限制。近些年由于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歐空局和我們的合作逐漸多了一些,主要目的是搭便車,在嫦娥五號的時候,我們與歐空局合作進行飛船的遙測控制,在嫦娥六號的時候進一步擴大了合作,有包括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在內的4個有效載荷,乘著嫦娥六號著陸于月球表面。

嫦娥六號可能代表著中國與歐空局合作的終止,未來仍不好說

歐空局這次的載荷成功在月球取得了新發現。原來科學界根據太陽風暴的特點,認爲月球表面可能存在負離子,這是一種帶負電的粒子。然而月球表面的負離子在離開月球後很快就會消散,因此在月球軌道上難以觀測到,需要更近距離。這次歐空局的陰離子探測器隨著嫦娥六號著陸月球,成功探測到了陰離子的存在。

這一研究將使得人類對月球表面的空間氣象有更深的了解,以便于未來開發更切合月球表面粒子環境的探測器和月球車。歐空局在剛有此發現的時候也表達了興奮,和中國的合作也比較順利了。其實我們的航天發展比較晚,而且航天發展需要的投入很大,所以我們是想要和歐美進行合作的,然而事情往往不如所願。

歐空局和我們中國的合作可能會在嫦娥六號之後迎來終結,目前歐空局並不打算繼續參與中國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月球探測項目。目前我們的嫦娥七號的有效載荷已經公布,與我們合作的國家主要有埃及、巴林(其中巴林是美國盟友,巴林和埃及合作開發探測器)、俄羅斯、意大利、瑞士、泰國、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等,共7個組織或國家的6個有效載荷。

空局國際關系主管最近卻對美國的媒體談到:“目前我們還沒有和中國就嫦娥六號、七號繼續合作的計劃。”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也不會和我們進行未來的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因爲我們的合作對象——俄羅斯,目前被歐洲禁運制裁,而俄羅斯是我們建設月球科研站的重要合作對象,雖然整個項目是我們主導,但是也想要有國際合作,俄羅斯曾經是一扇窗口。

影響是多面的,這標志著歐洲和中國在空間站方面的合作也可能面臨終止。歐空局曾經派遣航天員來中國進行培訓交流,這些航天員甚至可以說中文,原本可能在未來進駐中國的空間站,以防止在國際空間站退役的時候,歐洲沒有太空的研究場所。因爲俄羅斯這個事,歐空局在未來怕是難以派遣航天員進駐中國空間站,至少目前是沒有這樣的計劃。

國際航天競爭,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波濤洶湧,甚至超脫了航天範疇

歐空局做出的決定,也和他們與美國的合作有關。美國同樣計劃在月球軌道建設軌道站,同時進行載人登月、在月球表面建設永久的科研站等計劃。歐空局主要參與Gateway 和 Artemis 計劃,其中42個歐美洲國家和美國簽署了《Artemis 協定》,Gateway計劃是一個目標是在月球軌道建設空間站的計劃,可以爲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任務、科研做准備。

同時,歐空局還和商業公司進行合作,簽署了星際實驗室和Vast商業空間站的合作協議。星際實驗室是由空中客車公司和航海者航天公司發起,擬建設空間實驗室以替代可能退役的國際空間站,星際實驗室空間站爲歐洲的航天科技人員提供上行或下行的服務,並且支持歐洲的研究人員利用星際實驗室開展研究。

Vast商業空間站類似于星際實驗室,計劃在明年的後半年發射Haven-1 空間站的艙段。歐空局爲Vast商業空間站爭取一些供應,比如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以便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站項目。而Vast商業空間站則可以讓歐洲的航天員進行在軌駐留任務,未來主要面對歐洲國家的公民,用于發展地球軌道的商業活動。

鑒于這些空間站合作項目,歐空局未有和中國合作繼續擴展中國空間站的計劃,同時也不想參與中國後續的月球表面科研站的建設。在與歐洲的探討中,我們主要是想要爭取一些合作國,以便集思廣益,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可以減少資金的投入,對我們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但顯然,就像當年我們被拒絕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一樣,歐空局也一樣提防著我們。

歐空局的主要借口是,因爲有俄羅斯的存在,因爲俄羅斯和烏克蘭目前發生的那些破事。雖然,月球表面科研站是一個由中國主導的項目,但是抱歉,合作不能再繼續了。目前有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在內的11個國家同意與我們一塊建設月球科研站,這和美國以及歐洲現有的航天計劃有些沖突,他們更傾向于和美國的合作。

歐洲航天整體上比較依賴美國,對于中國,歐洲有合作項目,但是有更多提防

歐洲航天在整體上比較依賴美國,並且在多個項目上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從地球軌道到深空探測,雙方都有衆多的合作項目。盡管在某些領域歐洲擁有技術優勢,但由于中國與歐洲及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看法不同,歐洲不常將中國視爲主要合作夥伴。爲了防止技術流出,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他們也是避免與中國進行深度合作。

歐洲航天局(ESA)是ISS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提供了多個模塊和實驗設備,由于歐洲自己制造和發射的火箭的成本比較高,歐洲也比較依賴美國的發射服務(如SpaceX的龍飛船)將宇航員和物資送往ISS;在空間觀測方面,ESA與NASA合作開發和發射了JWST,ESA提供了發射服務和部分科學儀器;ESA依賴NASA的深空網絡進行探測器的通信和數據傳輸。

歐洲國家擔心與中國的合作可能導致敏感技術的泄露,這些技術可能被用于軍事或與歐洲的商業利益相競爭,因此可能以國家安全爲理由,限制與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歐洲對中國參與其重要導航或通信系統項目持謹慎態度,盡管存在擔憂,目前仍有科學任務上的合作,例如ESA的地球觀測衛星與中國的遙感衛星共享數據,以提升全球環境監測能力。

中國還需要自力更生啊,就像建設中國空間站一樣,但中國也有相當大的優勢

建設中國空間站,幾乎全部是中國自己的努力,而且花費的成本遠遠低于國際空間站,目前國際空間站的一期項目已經建成,未來還可能進行擴展,開啓二期甚至三期項目,通過不斷叠代的方式更新艙段,我們的空間站在軌的時間預計將很長。

在建造成本方面,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運營是由16個國家合作進行,總共花費了大約1600億美元才最終建成, 而且在後續的運營過程中也有著較高的成本。且不同國家制造的艙段存在著運輸和技術標准的差異,需要多國合作協調,複雜的設計和制造、頻繁的發射和維護任務導國際空間站的運營成本也更高。

而中國空間站,雖然具體的總成本未公開,但估計遠低于ISS,建設和運營成本可能在80-100億美元之間。因爲空間站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因此在不同艙段上我們的標准很統一,對接的時候也更爲簡便。加上我們的制造成本本來就低,中國因爲全産業鏈的關系,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自主打造,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國際空間站(ISS)的加壓空間約915立方米,遠高于中國的110多立方米,然而由于桁架結構的影響,國際空間站實際上有很多的空間浪費,實際上安設的科研櫃和中國空間站差不多,甚至還有不足,而中國的科研櫃是用近些年最新的技術制造,而國際空間站已經是20來年前的東西了,由于結構限制和複雜的國際合作協調,部分空間未能完全用于實驗設備或科研用途。

因此在科研櫃方面,盡管國際空間站的加壓空間較大,但由于國際合作的複雜性和不同模塊的功能限制,科研櫃的數量和布局受到一定限制,利用效率並不總是最優,有時可能受到不同國家模塊之間協調和資源分配的影響。中國空間站通過精心設計和集中管理,科研櫃和實驗設備的數量和布局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未來建設月球表面的科研站的時候,我們也具有這方面的優勢,由我們主導各種艙段以及航天器,並且由我們主導進行發射。那麽我們對于資源的利用將更加的統一,也是便于降低科研站的建造。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中,歐美付出了遠高于預想的成本,月球站建設的過程中可能重新遭受這樣的問題,不同國家之間會出現扯皮的現象,也是耽誤建設進度。

其實現在和俄羅斯合作,也是我們想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原本也想和歐洲合作,但看樣子他們有別的想法。未來,建設月表國際科研站,我們依然會是主導,因爲航天本身就是比較龐大且長期的投入,俄羅斯現在的情況不允許他們有太多的投入。但是俄羅斯也有很多空間站實際建造的經驗,他們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0 阅读:1

來看世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