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漏氣事故,航天員滯留國際空間站,NASA被質疑,美國登月艱難

來看世界 2024-06-13 06:44:30
5次漏氣強行飛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NASA的這次載人飛行,創下了新世紀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醜聞”。原因是,波音開發的starliner飛船在起飛前就因爲天氣問題、推進系統問題等11次延遲發射,在最後的起飛後,飛到300公裏高度的時候,推進系統再次發生漏氣,導致差點錯過了和國際空間站的對接時間窗口。

5次“小”漏氣,空間駐留遭延長

在最新的新聞中,波音和NASA周一的時候接受采訪表示,Starliner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中,飛船一共發生了5次比較“輕微的”氦氣泄漏,不會對飛行造成影響。這幾次泄漏,都和之前5月25號發射前的漏氣類似,不知道最終到底漏了多少氦氣,但是波音和NASA的工程師在評估後,依舊認爲,starliner的氦氣依然足夠支撐飛船回到地球上。

這個氦氣,是種惰性氣體,不會燃燒,作爲推進劑是不行的。但是它的作用是爲了給推進系統加壓,以便燃料能夠正常被輸送到燃燒室等處。氦氣泄漏會造成壓力不足,可能造成推進劑的輸送障礙,雖然波音的飛船有設計冗余,稍微漏一點可能是沒大問題,然而問題正是它已經泄漏5次了,壓力不足還可能導致超出了冗余設計的承受,最終導致返回時的困難。

波音公司在地面對各分系統的控制數據進行了檢查後表示:在返回的過程中,飛船脫離空間站之後,只需要7個小時的時間進行機動變軌等操作,但是飛船上的氦氣足夠飛船進行70小時的飛行。在經過航天員和地面的測試檢查後,他們認爲所有的閥門均能正常運轉了。而NASA可能還需要收集一定的數據,這可能和他們與SpaceX及龍飛船的合作有關,後者主要用于向空間站運送物資和人員。

這些話說回來,很多網友就更加質疑波音和NASA了。原因是,在之前的發射中,這類問題出現過,但是波音和NASA並沒有徹底解決掉這一問題,而此前多次延遲發射,還因爲天氣原因而取消發射。當時,取消發射的其中一個原因說是爲了保證寶貴的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當時網絡上很多人可是認爲波音和NASA足夠嚴謹。然而,沒想到回旋镖這麽快,最終波音和NASA就是不嚴謹了,就那麽強行發射了飛船。

載人返回地面遭延期

兩名航天員原定在國際空間站待7天左右,此次的目的就是爲了測試載人飛行,原本沒有設計更多更複雜的任務,兩名航天員要乘坐飛船起飛並且返回地面。可到了這個時候,NASA和波音又犯嘀咕了,雖然已經評估了氦氣泄漏“影響不大”,但是卻決定將此次任務延長到14天左右,爲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同時爲ISS(國際空間站)及地面協同航天員查找問題根源預留充足時間,爲出艙檢查飛船的活動做鋪墊。

2名航天員也是被折騰的夠嗆。早在發射之前的多次發射推遲中,航天員爬進爬出starliner飛船不知道幾次了,穿著笨重的航天服是很累的,兩名航天員的年齡也不小了。這到了天上還得親自參與排除故障,這對航天員也是一種心理折磨,要是稀裏糊塗的上去了也還好,可是他們全程都知道飛船有問題,上去還得自己處理問題,甚至得自己修飛船,這趟活真不好幹。

按理說,美國因爲早年間的航天飛機,發生的事故比較多,挑戰者號航天飛機事故、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每次都是7人遇難,總共14人遇難。在航天這樣龐大的系統工程面前,一丁點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後果,這可有點像讓幾千噸的火箭拖著數噸的半挂卡車飛上天,更別提還是載人的,他們應該是更謹慎的,但是這一趟飛行卻顯得那麽的不謹慎。

NASA決定在存在氦氣泄漏的情況下繼續發射,可能是基于詳細的風險分析。分析顯示,即使一個特定推進器的密封件失效,也不會危及整個任務。NASA和波音對現有的泄漏能夠在飛行期間有效管理,確保飛船的性能和安全性充滿信心。但是,咱就說萬一哈,萬一的話,那可就是進入2020年代以來,全球最嚴重的載人航天事故了。這需要再說回航天飛機事故。

挑戰者號與哥倫比亞號災難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發射,但是在起飛後僅73秒就爆炸了,這個時候航天飛機還沒有飛越卡門線,結果導致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可以說是屍骨無存。在發射前,負責助推器的莫頓·西奧科爾公司的工程師警告說,預計的低溫可能會導致O型環失效,表達了對固體火箭助推器中的O型環表示了擔憂。然而,NASA卻最終還是決定發射,理由是經過飛行評估,認爲沒問題。

哥倫比亞號在2003年2月1日重返大氣層時解體,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在發射過程中,外部燃料箱的一塊泡沫隔熱材料撞擊了軌道器的左翼,這一損害被NASA工程師注意到,但未能充分估計到損害的嚴重性,也沒有采取措施來解決問題。國防部對獲取損壞區域圖像的請求被拒絕,NASA也沒有嘗試修複損壞或拯救宇航員。

在這兩起事件中,NASA決定在已知風險的情況下繼續發射,因爲NASA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挑戰者號的發射已多次推遲,迫切需要按計劃進行以展示航天飛機項目的可靠性;哥倫比亞號任務是國際空間站組裝的重要環節,日程非常緊張。然而最終都導致了災難,這些災難突顯了NASA內部的系統性問題,例如異常現象常態化(將異常現象視爲正常)和安全問題的溝通渠道不暢。

有點拿航天員的生命當兒戲,這會不說爲生命考慮了?航天員的命就不是命嗎。NASA所需要的好像僅僅只是飛船飛起來、對接空間站,對于可能出現的意外,NASA應該有自己的預案及說辭。不知道是不是因爲NASA看到中國嫦娥六號連續成功,starliner發射多次被推遲,甚至外網引發了熱議,阿波羅登月再次遭受質疑,因此而強行起飛希望扭轉頹勢?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我們需要對他們說一句:完全沒有必要。中國的載人航天以及探月計劃,都是爲了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不是爲了和國際空間站、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做比較。可是NASA的局長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總是話裏話外說我們在和他們競爭,不管是向國會要錢還是別的目的,不知道爲啥美國總是在這種可以露臉的事情上,懼怕落後于人。

異常現象常態化(將異常現象視爲正常)

實際上美國的SLS發射系統研制比較順利,其運載能力有大有小,Block 1近地軌道(LEO) 運載能力95噸,月球軌道(TLI) 運載能力27噸;Block 1B近地軌道(LEO) 運載能力105噸,月球軌道(TLI) 運載能力38噸;Block 2近地軌道(LEO) 運載能力130噸,月球軌道(TLI) 運載能力46噸,都超過我國目前最強的長征五號火箭,主要用于深空探測。

但爲了節省成本,NASA又采取了發包的模式,向波音等公司提供訂單,NASA只要最終的結果,starliner飛船就是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然而,波音等航天公司雖然體量龐大,但是仍然需要重視成本管理的問題,因此波音通過縮減研發團隊人數、外部采購等方式采購關鍵零部件,這些會導致研發過程拉長,同時一旦某個環節有問題,帶來的溝通成本也比較大,搞得異常麻煩,或許會有工程師圖省事,就自動異常現象常態化(將異常現象視爲正常)。

美國現在類似的問題很多,因爲産業尤其是制造業外流的情況,美國本土已經很難完整生産一款火箭及飛船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航空領域內也是同樣的情況,甚至更爲糟糕。美國的F35戰機是一款相當成功的商品,但是在排查中,F35有著多達800項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幾乎沒法解決了,這導致F35摔的頻率比較高,目前已經摔19次了。

美國産業外流對航空航天産業的影響嚴重,缺乏技術工人,生産線不完整,關鍵零部件需要購買,增加了整合的壓力以及後續系統檢查的難度,這導致美國航空航天業頻繁的出現問題,這些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會影響到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我們已知的是,starliner飛船延期11次,而SLS火箭尤其是用于載人登月的版本,目前也還在研發中,距離美國重返月球 的時間節點,2030年,已經沒多少時間了。

NASA也是在吃老本。爲了適應新時代,美國NASA要搞SLS這一系列新的發射火箭系統,但是火箭發動機的研發不是很順利,于是他們啓用了原來航天飛機的發動機庫存,經過改裝後用于新的火箭發射系統。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節省研發制造的成本,同時可以加快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進度。然而,目前看,進度沒能提前,甚至不斷延期。

短期內,NASA遇到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同時由于我們在航天方面投入的增大,會使得美國單方面的認爲我們在和他們競爭,也可能影響NASA各項任務的決策。

0 阅读:0

來看世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