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求的假雨,薅來了真羊毛嗎?

智商稅研究中心 2024-06-20 09:21:02

沒被網友罵過的平台,不配當國民App。

如今,美團、餓了麽、拼多多、中國移動……你常用的購物平台,總會被網友C語言攻擊;“價格不公派”“不如競對派”“以死相逼派”“直接開怼派”,每一派的成員,似乎都有很大火氣。

其實,這種對平台的口吐芬芳,僅僅是一場賽博求雨,除了心誠則靈的暗示外,也是發瘋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罵平台得優惠”的傳聞,也被證明只是個謠傳。

但是,這場“罵罵貼”鬧劇中,用戶與平台面臨雙輸:用戶浪費時間精力,甚至可能被封號;平台無端惹上負面,還可能錯過真實反饋。

愛罵平台的用戶,如果真想獲得額外優惠,下次可以試試誇獎。說不定會有奇效。

不管是誰、排隊挨罵

不論是豆瓣、微博,還是小紅書,如今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總有用戶對平台口吐芬芳,美團、餓了麽、拼多多、中國移動……被各種C語言所硬控,按內容大致可分爲四派:

第一派是“價格不公派”。

這一派的成員,從小道探聽到平台“底線”,希望自己也擁有“最惠國待遇”,因此在網上大罵平台不公,爲自己爭取利益。

比如,針對美團外賣會員價格,有網友發起鏖戰之法,發筆記循環播放:“服了什麽破美團,爲什麽別人只要2.99,我卻要15。”

在筆記的評論區,超過800名網友有樣學樣,紛紛表示:“美團給別人就是2.99,給我就是15。”“美團你說說,憑什麽我的神券要31.9元,別人都是2.9元。”

第二派是“不如競對派”。

僅僅罵一個平台,只能得到一家的實惠,因此這一派的成員,貫徹“一魚兩吃”法則,玩起了“踩一捧一”的套路,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將自己的“本命”。

比如,對于美團、餓了麽這對CP,有網友罵道:“餓了麽真無語,都沒紅包,還沒有美團好用。”“美團會員真的太差勁了,還不如餓了麽好用。”

對于拼多多、淘寶這對組合,也有網友表示:“拼多多會員太差勁了,還不如淘寶好用。”“淘寶省錢卡真的太差勁了,還不如拼多多好用。”

第三派是“以死相逼派”。

民國時的天津,兩組青皮在鬥毆前,往往先對自己用狠,希望以此來嚇住對方;如今,這種套路有了賽博版本,無數網友說出訴求後,以懲罰自己爲要挾,試圖逼迫平台就範。

這其中,針對瑞幸咖啡的優惠券,就有網友表示道:“瑞幸,給我3.8折優惠券,要不然我就不喝了,讓我同學也不喝了。”

而對于拼多多的福利,也有網友表示:“恨死拼多多了,討厭死拼多多了,拼多多居然不給我無門檻劵,今天不給個200元券,我立馬卸載拼多多。”

但在這條帖子的評論區,有位網友似乎早已看穿一切,表示:“既然這樣的話,我來監督你卸載吧。”

第四派是“直接開怼派”。

邊罵邊說出自己訴求,總歸能讓人看出目的,于是這一派的成員,罵平台時往往不講理由、不提訴求,而至于平台爲何被罵,就要看對方的悟性了。

比如,有網友循環了N次:“美團是真的變貴了,真的很不劃算,氣死我了。”還有網友蓋樓同一句話:“中國移動垃圾死了,對我太不友好了,明天就停用移動卡。”

一場賽博求雨

衆多網友們,真的爲了更多優惠、更多福利,而對著平台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啖其肉?

潘哥發現,這種歎號遍布的C++語言,並非網友們的真情流露,而是他們的一種行爲藝術。

如今,“罵平台得低價”這種認知,已成爲互聯網時代的賽博求雨。從美團到餓了麽,從拼多多到中國移動,幾乎每個購物類平台,都有自己專屬的“罵罵樓”。

負責蓋樓的小夥伴們,放下個人素質、享受發瘋人生,將那些責罵平台的文案,在評論區裏複制粘貼,彼此幹勁十足、互相樂此不疲。

雖然時間精力消耗不少,但結果卻似乎只是徒勞。因爲這種行爲的核心,並不是與大數據算法對賭,而只是“心誠則靈”的自我安慰。

如同曆史學家孔飛力的《叫魂》所寫:酷刑之下的一個乞丐,隨口編出的故事,將讓“剪人發辮、奪人魂魄”的傳聞傳開,成爲當時國民的集體恐慌。

同時,從社會情緒的角度來說,這種對平台的“罵罵貼”,似乎也屬于發瘋文學的一種。它所代表的,不是網友對某個平台的怨氣,而是一種抒發情緒的方式,一種青年亞文化現象。

比如,有網友針對庫迪咖啡,演繹出發瘋文學:“大學生們,真的沒有必要爲了面子喝庫迪,別人認不認同你,和你喝不喝庫迪沒有關系。”

而在帖子的評論區,有網友隔空展開battle:“買瑞幸總會套上其他品牌杯套,因爲害怕我購買的頻率,讓身邊的人自卑,進而産生距離感。”

那麽,罵美團真的收到優惠券了嗎?這種問題,就像在問:“發瘋文學讓生活變好了嗎?”

答案是:當然沒有。在統計學上,有個概念叫“幸存者偏差”,指的是過度關注“幸存”的案例,就會忽略大多數其他情況,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比如,有網友在偶然收到美團紅包後,將“罵平台”與“得紅包”強行因果關聯,激動地在網上發帖,表示:“罵美團真的有用啊家人們!”

而其他小夥伴看到後,一窩蜂地複制粘貼相同文案,本以爲找到解題密碼,卻發現依舊啥也沒有,只能感慨道:“小醜竟是我自己。”

對此,美團客服曾對用戶表示:“美團不會根據任何用戶信息,區別對待發放優惠券,建議您不要輕信網絡謠言。”同時,瑞幸咖啡也曾回複:“罵是沒用的,優惠券都是隨機發放的。”

全員惡人、面臨雙輸

如今,在各家社交平台上,網友們面對購物平台,立刻化身“全員惡人”,對著平台一頓輸出;但在這一過程中,用戶與平台其實是場雙輸。

這是因爲,對于用戶來說:首先,“罵平台得優惠”的賽博求雨,只是對自己時間、精力的浪費,對于薅羊毛本身,則完全沒有用處。

其次,用戶在“罵平台”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言辭過激、刻意引戰等行爲,導致喜提“禁言N天大禮包”,嚴重者還會被社交平台封號。

在另一邊,對于平台來說:首先,好端端惹上負面消息,實在是一場無妄之災;如果有用戶在“罵罵貼”中造謠,産生的損害更是不可估量。

其次,太多用戶的“罵你沒商量”,還容易導致平台在輿論觀察時,錯過那些真實的意見反饋,不利于平台後續的完善優化。

可見,用戶對平台的口吐芬芳,實在是一場資源浪費。畢竟,平台不是《三國演義》裏的王朗,不會被諸葛亮幾句罵死;那些參與“罵罵貼”的用戶,也顯然不是諸葛丞相,沒什麽深謀遠慮的智慧。

而退一萬步來講,即使罵聲真的能影響平台,用戶似乎也不該盲目跟風,更應該“反其道而行之”,用真實的評價讓平台做得更好。

也許,用戶與平台的關系,這就像是老師在教育學生:如果對其一味打罵貶低,只會讓學生更加逆反,更多鼓勵與反饋,才是用戶與平台共贏的途徑。

0 阅读:5

智商稅研究中心

簡介:塵世套路深,我替你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