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基金冰火兩重天:國內的沒人買,海外基金卻買到爆?

秋水說事 2024-07-04 15:15:17

在金融投資的舞台上,一個令人費解的劇情正在上演:國內基金市場門庭冷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基金市場卻熱得發燙,投資者追捧如潮,溢價現象頻現,仿佛上演了一場金融版的“圍城”大戲。

國內基金業的尴尬處境,讓人不禁發問:難道“家花”真的不如“野花”香?數據顯示,國內基金銷售持續遇冷,即便是業績穩健的基金産品,也難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究其根源,一方面,投資者對國內基金管理者的信任缺失,加之對市場頻繁波動的畏懼,使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直接炒股理念盛行;另一方面,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與投資渠道的多樣化,也讓基金公司難以獨善其身,更別提吸引新血了。

反觀跨境基金市場,那叫一個熱火朝天。7月初,短短兩天內,就有5位“海外明星”——跨境基金,因溢價過高而不得不發出警告,其中包括納指科技ETF,其溢價率高達18%,幾乎是在向投資者發出“危險的誘惑”。而這些跨境基金背後的推手,無疑是投資者對于海外市場的過度熱情,以及對本土市場投資機會的普遍失望。

拿華安法國CAC40ETF爲例,7月2日其溢價率攀至3.3%,背後是該基金成立以來高達50.96%的回報率,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刺激著投資者的腎上腺素。但諷刺的是,這股溢價熱潮,更像是對市場機制缺陷的一記耳光,揭示了套利障礙、外彙額度限制等現實問題,讓精明的投資者也只能望洋興歎。

在這場全球資産配置的大遷徙中,國內市場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然而,跨境基金的高溢價狂歡,是否只是泡沫的前兆?曆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盲目追求高溢價的産品,最終可能會讓投資者在市場回調時付出沉重代價,淪爲資本遊戲的犧牲品。

誠然,中國公募基金的國際化步伐加速,QDII額度增加、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的活躍,都預示著中國金融市場正向著更深更廣的開放邁進。然而,在這場看似輝煌的盛宴背後,我們不禁要問:國內基金如何才能擺脫“冷宮”命運,真正贏得投資者的心?或許,是時候深思國內基金行業的改革與創新了,畢竟,讓自家的花朵也能在世界舞台上絢麗綻放,才是真正的金融強國之夢。

0 阅读:40

秋水說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