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密謀”已久

邁點 2024-05-30 10:32:43

《我的阿勒泰》,教科書級別的“文旅+影視”營銷案例。

謀事在前,成事在後。——菲·錫德尼

01 爲什麽去邊疆

在《我的阿勒泰》爆火之前,阿勒泰地區(以下簡稱“阿勒泰”)對于多數國人而言,似乎有些陌生。隸屬于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的阿勒泰,地處祖國邊疆,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三國接壤。曆史上,這裏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在漫漫曆史長河中,曾經生活著賽種、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薩克等遊牧民族,並見證了匈奴、突厥、准噶爾等少數民族政權的興衰。

如今的阿勒泰,除了漢族以外,還生活著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35個少數民族,他們依然保持著少數民族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風俗文化。在《我的阿勒泰》中,作者李娟將這種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視作最珍貴的財富。

因爲地處邊疆,阿勒泰的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並不發達,是典型的“三、二、一”産業結構。以2023年爲例,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阿勒泰的第三産業增加值、第二産業增加值、第一産業增加值的占比分別爲48%、35%、17%。

但並不發達的重工業,卻讓阿勒泰成爲了宛若世外桃源的“人類淨土”——“想要尋找一片純淨的天地,那就來阿勒泰吧!這裏的天空湛藍,空氣清新,仿佛讓人置身于一個遙遠的童話世界。踏上雪山的巅峰,俯瞰腳下的世界,一切塵囂都煙消雲散。”

最具代表性的,或許就是喀納斯湖,在蒙古語中,“喀納斯”意爲“美麗而神秘的湖”。它的美麗,其實文字表述並不是一種好的媒介——清澈見底的湖水、雪山環抱的周邊,以及隨四季變幻的“容顔”——這樣的表述相較于它的美麗就有些平平無奇了。它的神秘,則深藏于湖水之中——隨溫度變化而變幻莫測的湖水顔色,以及曾經被拍成電影的“喀納斯水怪”。在《有一種夢想叫新疆》一書中曾寫到,“喀納斯,只有到了那裏你才知道什麽是人間天堂。”

除了喀納斯景區,阿勒泰還有大小東溝景區、白沙湖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布爾津五彩灘、烏倫古湖、桦村公園、蝴蝶溝和三道海子等諸多國家5A級、4A級景區,幾乎囊括了雪山、森林、峽谷、湖泊、河流、戈壁、草原、濕地等所有自然風光。而且,這裏還是“中國雪都”、人類滑雪運動起源地。或許,即使是以壯麗自然風光著稱的瑞士,在它面前,也會黯然失色。

然而,兼具人文色彩與自然風光的阿勒泰,卻並未成爲“瑞士”。雖然它一直是遊客最向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但因爲地處邊疆、交通不便,讓很多遊客望而卻步。以2023年官方披露的數據爲例,阿勒泰的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分別爲3150.51萬人次和274.53億元,僅爲北京的9.58%和4.69%。

由于阿勒泰並未開通高鐵,對于外省遊客而言,飛機幾乎是唯一可行的交通方式,但即使是飛機,也只有少數省外城市開通了直航。僅僅是往返交通,遊客差不多就要耗費兩天時間。因此,來阿勒泰遊玩的,大多是那些有錢、有閑的人。而他們,又有很多選擇,比如國外。這意味著,面對奔波的旅途,阿勒泰需要給予遊客一個非去不可的理由。

02 被觸動的靈魂

《我的阿勒泰》的熱播,成爲了那個理由。很多人認爲,阿勒泰的火爆出圈,源自于劇中那令人陶醉的景色,但這只是表象,深層原因在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阿勒泰”,觀衆在劇中,找到了自己,這是一種靈魂的共鳴。

“我總是長時間地坐在河岸上吹風。河邊很少有人過來。有時會有一個孩子坐在草地中間的大石頭上,大聲地讀書。再把書反扣在草地上,大聲地背誦。有時候背著背著,跳起來撿起幾塊石頭就跑,追上一頭啃食嫩草時不知不覺走遠了的牛,把它往回趕,然後再坐會原來的石頭上用功地溫習課本。”

“吃過年夜飯,還一起興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來這也是第一次。然而信號太差,電視屏幕上的噪音與雪花點勢均力敵......看到後來實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出去踢了兩腳天線鍋。”

“我在烏魯木齊打工,也沒能賺上什麽錢。但即使賺不上錢,還是願意在那個城市待著......走在街上,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紛至沓來......晚上卻只能緊縮成一團睡......我從烏魯木齊回家,總是拖著天大的一只編織袋,然後驕傲地從裏面一件一件地往外面掏東西。”

“老屋前前後後種著重重竹林,我從坡上走下來,一走進竹林,就聽到外婆的聲音。她正在塌了半邊的老屋門口和一群鄉下女子說笑......之前兩天,我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差了十個鍾頭。接到噩耗後,我仍然坐在夜班車上繼續往家趕,往已經死去了的外婆身邊趕。”

“我在鄉村舞會上認識了麥西拉。他是一個漂亮溫和的年輕人,我一看就很喜歡他......麥西拉就像個國王一樣。他高大、漂亮,有一顆柔和和清淨的心,還有一雙藝術的手.......就這樣,整個秋天我都在想著愛情的事——我出于年輕而愛上了麥西拉,可那又能怎麽樣呢?”

原著中的這些片段,其實對于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只需要把場景中的李娟換成自己,就能夠找到曾經或者現在的自己。它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了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沖突、親情和愛情交織之下的情感變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等,就像在原著中最後一節所講述的那樣,“在它偶然的命運裏,其實也流淌著必然的河流”,這種對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喚醒了讀者心底那塵封已久的心門。

當《我的阿勒泰》以影視形式呈現在觀衆面前時,它所描繪的,其實是一種“治愈系的風光”與“從前慢的生活”,在自然風光之中埋藏著人生的點滴。對比與之題材類似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因爲缺乏觀衆在情感上的共鳴,即使是展現出了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與壯美,也並未掀起多少浪花。

“我想傳達的都是那種自由、豁達、不被別人眼光和評價束縛的人生,我們生而爲人,在這個世界有自由選擇如何度過自己一生的權利。”導演滕叢叢的這段采訪,恰是《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的最佳注腳。

03 阿勒泰的密謀

毫無疑問,《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但這一切看起來卻有諸多巧合——它不僅成爲了讓遊客不得不去的理由,而且在它火爆出圈後,阿勒泰當地文旅主管部門迅速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一切看起來那麽的井然有序。而在央視播出前的諸多細節也反映出,阿勒泰其實已經“密謀”已久。

在今年4月舉行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以及花城出版社宣布啓動以“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爲主題的文旅聯動計劃。

與此同時,“新疆發布”、“新疆是個好地方”等官方自媒體賬號,也聯合推廣李娟的作品及劇集。花城出版社更是在新浪微博、微信視頻號、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台發起了熱門話題,合計發布“李娟”系列宣傳視頻約170條,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50萬人次。

那麽,爲什麽偏偏選中了李娟的作品?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德麗達·那比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表示,“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我看了好幾遍,在很多年前就看過,我們本地人都很喜歡她的作品。”

當然,這也並非受感性因素所支配。一方面,原著此前在文學界已經小有名氣,先後入圍全國文學類圖書排行榜Top10、當當圖書暢銷總榜Top10、豆瓣圖書總榜TOP250,並入選了首屆“新華·山水閱讀書單”;另一方面,在央視播出前,《我的阿勒泰》先後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2023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第7屆戛納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並成爲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的長篇華語劇集。

在《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後,當地文旅主管部門也迅速行動,不僅還原了劇中的張鳳俠小賣部、文秀橋、巴太樹等景點,還根據劇中景點推出了3-8天不等的旅遊線路,並舉辦了人文色彩濃郁的民宿文化活動。與此同時,當地的酒店在滿足遊客基礎住宿需求的同時,還會提供當地的特色美食以及車輛接送服務。

顯然,《我的阿勒泰》堪稱是一次教科書級別的“文旅+影視”的營銷案例,早在央視播出之前,新疆和阿勒泰便展開了相關的部署,最後的一炮而紅,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罷了。

在營銷上頗爲成功的阿勒泰,也在竭力彌補自身在交通上的短板。例如,南方航空開通了每周一班的北京、廣州的直航航線;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還將與南航、愛奇藝聯合策劃推出“我的阿勒泰”主題航班等。

04 結語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新疆提出了深入實施旅遊興疆的戰略目標,其中阿勒泰是重要的戰略支點之一。隨著《我的阿勒泰》的火爆出圈,這座冰雪之城、運動之城、避暑之都,用市場化思維,掀開了阿勒泰乃至新疆文旅産業嶄新的一頁。

0 阅读:0

邁點

簡介:商業空間産經研究媒體,聚焦于酒店、文旅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