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演員片酬動辄千萬,演技卻不如一群小孩子

Idlemovie 2024-05-28 18:07:19

未被世界浸染,都曾特立獨行。

《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給人最直接的觀感就是這句話。

朱同在學校裏就是個異類,上課畫畫、睡覺、走神,日常罰站、挨批、考低分,活脫脫一個差生。

在老師的眼中,好學生就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再不濟也得至少占一樣。

很可惜朱同只有手工課優秀,但這種可以當作課外勞動的課程往往是被人忽略的,美名其曰不務正業。

轉學到新學校,學業跟不上,朋友沒交到。

按一般國産片邏輯,接下來就該輸出情緒了,進行批評與反思,但《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反其道而行之。

所有的煩心事都落在了朱同身上,他非但沒有悲觀,反而樂觀主義,以自己的童真化解瑣碎,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有放不下的執著。

就算體育老師是出于好奇拍了拍他,他也會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到加入廣播體操隊的認可後即便是個手拿彩花的工具人也樂得其所。

因爲小孩子的世界遠沒有成年人那麽複雜,如果在影片中添加太多成年人的想法,不僅喧賓奪主,還會讓孩子的主觀視角觀察世界變成大人的俯視說教,內核天差地別。

只是《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對于小孩子來說……我也不是小孩子了,我不知道,可能有孩子的家長能共情一點吧,但對于大人來說,敘事挺流暢,只是很難找到共振點。

想要從中回憶一下童年,可三年級離我太遙遠了,什麽也想不起來,探討一下教育吧,但這片也沒啥可發散的,無非還是老生常談的那一套。

那就在片中找點懷舊的東西吧,只有街頭霸王、時代在召喚、鉛筆盒能、大大泡泡糖,童年小賣部閃光一點,其余就所剩無幾了。

那這片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從頭到尾的小劇場,每個場景都加點特效。

也許這就是饒曉志的工業化試驗品,以此來告訴金主,你看我做這種類型片已經很成熟了,趕緊給我投資吧,亦或是爲了鍛煉團隊而拍的電影。

否則我實在想不通未婚的成人爲什麽要花錢來影院睡覺,但想不通應該是我的問題,社會的毒打已經讓我get不到其中的童趣了,換句說話,我已經徹底忘記無憂無慮的小時候是什麽樣子了,童心已泯,所以我不是這部電影的受衆。

這種不是受衆大概就是《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的存在主義吧。

讓成年人去思考我們爲什麽越來越難得到快樂了,爲什麽在面對坎坷時失去了積極的心態,朱同丟失了超能力,而我們丟失了生活。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小時候,煩惱轉頭就忘,長大後,未來的路不平坦。

沒時間、沒成本去試錯,去天馬行空,規則與壓力約束著每一個成年人,不容易時常響徹耳畔,童趣自然漸行漸遠,直至遺忘,被生活推著強迫丟掉小孩的一面。

我們忘記了每個大人都曾是小孩,幻想外星人帶走喋喋不休的老師,想象自己在全校面前露臉,優等生的筆記會發光,遇到險情有蓋世英雄到來,不開心了手心寫個“好”字就能笑逐顔開。

我們只記得要工作,要升職加薪,要賺大錢,我們只記得現實不允許夢想這種天方夜譚的詞語存在。

我們只記得上有老下有小,多談利益,別扯其他,我們只記得要裝,要戴著面具過每一天,我們只記得人情世故,丟了單純簡單。

小孩子分對錯,大人看利弊,《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是一部分對錯的電影。

但我們以成年人的視角代入就變成了利弊,不好看、很無聊隨之浮現于腦海,因爲我們心有雜念,若心無旁骛的去欣賞,保不齊會是另一種觀感。

那這是電影的問題,還真的是我們的問題?其實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暢想曲也好,白日夢也罷,能感知說明心底還保有一份純真,不能認同說明早已成熟了,不必糾結自己是否合群。

生活已經磨平了我們的棱角,那就在電影評價上任性一回吧,你覺得好就是好,你認爲差就是差,無需理會悠悠衆口跟8.1的評分。

不過,有一說一,片中這群小孩子的演技都行。

如朱同有靈氣與觀衆緣,賀娜像個不羁少女,劉詩瑤有學霸女神範兒,徐建立的逢迎氣質和領導派頭比較到位,張秋的“壞”學生樣子很接近。

盡管在台詞功底上還稍欠火候,背的感覺比較明顯,但勝在自然不卡殼,聽著倍感舒服,比一些當紅演員強多了,他們都需要配音。

從這個角度看,內娛還是有一點希望的,那些208們也該羞紅了臉了,演了那麽多年戲,歸來還是沒演技,但他們若有這份進取心也不至于一直徘徊在谷底。

0 阅读:30

Idlemovie

簡介:電影,應該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