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的不如55年前,NASA究竟在搞什麽?2名航天員仍需要提心吊膽4天

來看世界 2024-06-17 10:03:47

2名航天員仍需要提心吊膽4天,暫時不能返回,出艙活動都換好艙外服了又被叫停。這趟旅程可真夠鬧心的,NASA也是心大,在明知道飛船有問題的時候,還會是頂著壓力讓火箭發射。可是你能發射完就不管了嗎,宇航員還得回來啊。

返回時間推遲到6月22號

君問歸期未有期,茫茫天際何時歸

前方傳來了最新的消息,波音的星際航線(Starliner)又要推遲返回了,預計最早的返回時間可能到6月22日。此前,星際航線已經超過預定的時間,多在太空待了五六七天,彼時飛船可能存在閥門的問題。然而,現在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兩名航天員也被折騰的夠嗆,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兒啊。

僅僅是昨天,宇航員在空間站就經曆了好幾個問題。首先,航天員要開展額外的艙外行走,有著配合檢查飛船並且進行一些其他任務,然而卻面臨著沒帶艙外服的尴尬;然後,協調到2具空間站現有艙外服,宇航員在氣閘艙內換好艙外服後感覺不舒服;最後,氣閘艙還誤報警,報警稱宇航員可能患上減壓病(這是一種與外部大氣壓力迅速降低有關的急性毛病),不知道是不是氣閘艙漏氣了。

無奈之下,NASA最終叫停了這次出艙活動,同時將預定的返回時間又往後順延了4天,兩名航天員還至少需要在空間站內等待4天。而且,這4天內,還不知道NASA還會鬧什麽幺蛾子呢。而後續,NASA又規劃了一次出艙行走的任務,只是下一次額外的出艙行走任務,不知道是不是還是Starliner的兩名宇航員。

這一趟可真夠折騰的,就這期間遇到的事情,一般人就受不了,要麽怎麽說航天員厲害呢。Starliner這次飛行的過程中,起飛前就知道氦氣泄漏了,航天員手動切斷了氣閥,暫時頂住漏氣,但是沒有解決,這時候本該停機進行全面的檢驗,但是NASA還是讓火箭發射了。理由是它們經過詳細的評估,認爲飛船的冗余設計和逃逸塔等,可以保證宇航員的生命,這一定程度上確實沒錯,飛船的逃生系統甚至在火箭爆炸都能帶宇航員逃離。

在對接空間站的過程中,推進器出現故障,又出現了5次漏氣,差點沒有對接上空間站,在空間站100來米外停泊了一段時間。宇航員配合地面關閉重啓推進系統,並且檢查了閥門,確保沒有漏氣後,靠著剩下的推進器最終完成了對接。在進入空間站之後,兩名航天員表現的異常興奮。原本這只是一場爲期7天左右的旅程,宇航員的身體負擔比較小,可是如今卻不知道要延期到啥時候。

一波而三折,後邊還不知道有多少折

然後就是現在NASA面臨的窘境了,硬著頭皮上去了,可是怎麽下來呢。對接之前飛船就出現過推進系統的異常,這返回的時候可咋整。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因爲有逃逸塔,它可以及時帶宇航員離開失事的火箭。但是在空間站,想要回來可就得靠那個頻繁出問題的飛船啊。波音表示,小意思,設計充入的氦氣夠用70小時,但脫離空間站後飛船只需要飛7小時。

這會可不敢開玩笑了,隨著發射‘對接,一道道活幹下來,飛船可就快成光杆了,沒有逃逸塔、設計的有冗余,可是畢竟帶來了風險,氦氣漏氣可能導致燃料系統壓力不足。這事兒鬧的,國際上也十分關注,整天就等著NASA的最新相關報道。從一開始就起了個壞頭,對于航天員,人們還是希望他們能回來的,不要讓他倆成爲NASA政治任務的犧牲品。

NASA本意是利用商業航天,可以節省自己的成本,也可以縮減NASA機構的架構,但是事情不如人願,波音自從接到NASA的訂單後就一直沒有給NASA帶來好事。其實現在NASA還可以選擇用龍飛船作爲航天員返回的座駕,也可以再次找俄羅斯合作,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返回地球。這時候也別管starliner最終是否成功返回來,航天員的命更加重要。

這個事情目前看不算很大,2名航天員無非就是在太空多呆一段時間,目前國際空間站內的休息空間、食物和水都還有富余,可以協調出2名航天員的配額。不過上行運貨的成本還是很高,2名航天員延遲回歸,時間越長對空間站越不利,待多待三五天問題不大,可要是多待一倆月,那食物和水可能就會緊張了,需要空間站重新進行補給,那運送的成本由誰來承擔呢。

NASA遭遇了系統性的問題,短期內恐怕無解

NASA想要節省成本,可是和波音的合作各種不順利,其實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其節省的成本沒准都得填進去。在發射之前,火箭和飛船的組合體就已經被拉出來再拉回去好幾次,因爲天氣、閥門等故障,發射推遲了11次,2名航天員也在飛船內進進出出好幾次,這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一枚火箭,高幾十米,十幾層樓高,幾百噸,涉及多少萬個零部件,每一次整備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而最終強行發射,也暴露了NASA一個長久以來就比較突出的問題,將異常現象常態化。也就是日常就發現了很多問題,但是經過NASA的風險評估,最終可能並不影響結果,這種情況下就直接上。當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就是因爲O形環的問題導致7名航天員屍骨無存,當時它們也發現了這個事,但是卻沒當回事,做出了發射的決定。

要知道NASA作爲美國宇航局,它承擔的不僅僅是科學探索上的任務,也有很強的政治宣傳的意味在裏頭。在美蘇爭霸的時期,科技尚不是很發達,那時候就可以做到讓數百噸甚至數千噸的火箭起飛,那是相當震撼人心的,更不用說航天是個系統性的龐大工程,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每次航天活動都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所以包括阿波羅登月計劃,其實就是美國向全世界尤其是它的盟友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從而爭取更高的國際地位,這樣它們就可以從中牟利。坦誠的說,當年美蘇爭霸期間,NASA的各種策略,研發的各類飛行方案、火箭方案等,確實對世界造成了很深遠的影響。我們的嫦娥探月工程,登月飛船也參考了阿波羅飛船的設計。

其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是配合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提出的。美國大總統只是喊了個口號,NASA卻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分爲三步走,基本也是月球的繞落回,通過發射建立月球軌道站的方式,實現載人重返月球。現在世界上,依然是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隨意來回月球,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最終的目的有點這樣的意思,通過建設月球軌道站的方式立穩月球。

航天這個事不騙人,它就是需要巨量的投入

NASA想要節省成本,利用私營公司更加靈活的資金,可是私營公司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就NASA的合作對象之一——波音來說,波音就是成本管理上有很大的問題,NASA點名了好多次,可是波音也沒能改掉。有的時候,波音花了超出預算的金額,有時候又爲了節省成本而放棄研發(縮小研發團隊支出)而直接購買外部供應商的産品。

這造成了火箭整合的困難,不同廠家生産的産品,本來就不一定能按時間交付,交付安裝上之後,又得考慮整體的整合問題,出現問題之後的溝通又異常複雜,NASA找波音,波音找供應商,發現問題的根源後,供應商告知波音,波音又得反饋給NASA,這帶來的管理上更的浪費。原想著花小點的錢,辦大點的事,可是花銷並不小,僅僅是波音就從NASA搞走了幾十億美元的訂單,要知道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據估計也就頂多100來億美元。

溝通的複雜可能會導致NASA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不夠妥當,政治任務的壓力導致NASA辦事比較急迫,複雜的溝通反饋渠道導致有些問題難以及時處理。就像這次波音的Starliner飛船,事先已經延遲發射了11次,光是閥門漏氣的問題天上地上都出現了好幾次,然而這個節骨眼了,NASA和波音愣是仍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飛船的問題。

這對它們未來的飛行計劃可能是不小的隱患,目前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各個節點都已經向後推遲了。原本NASA可是想要2024就進行SLS火箭及獵戶座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2026年就飛往月球的軌道站進行深空測試。可現如今,僅僅是進行了波音Starliner的首次載人飛行,獵戶座飛船仍只是進行了無人試飛,獵戶座飛船和SLS Block1火箭的首次組合載人發射,在阿爾忒彌斯Ⅰ之後就推遲了,現在仍沒有具體的時間節點。

你看看這鬧心不。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4-06-19 05:33

    這就是地球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太空葬

來看世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