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3個月後,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河海觀潮 2024-05-01 16:27:20

51歲的劉阿姨,最近變得特別“挑食”,飯桌上總是推三阻四,這也不吃,那也不碰的。(編輯:蜻蜓)

家人一問才知道,原來劉阿姨不知道從哪聽說,少吃主食、不吃糖,不僅能減肥,還能預防糖尿病。于是,她開始了“戒糖戒碳水”的生活。

兩周後,劉阿姨看到自己的體重往下掉了,心裏十分開心,可是劉阿姨的家人卻憂心忡忡,擔心她這把年紀了,身體吃不消。

但劉阿姨就是聽不進去,還理直氣壯地說:“主食吃多了會影響壽命。”

可沒過幾個月,劉阿姨就開始不對勁了。她總是覺得口渴,看東西也越來越模糊,時不時還覺得惡心。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她終于去醫院做了個全面檢查。

結果卻顯示,劉阿姨的血糖高達21mol/L,最終被確診爲了糖尿病。

聽到這個消息,劉阿姨整個人都愣住了。她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爲了預防糖尿病而做出的努力,竟然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飲食對健康的影響。

戒糖戒碳水成爲了一種流行的飲食方式,被認爲可以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然而,這種做法是否真的科學有效呢?

01

主食吃多吃少,都會影響我們的壽命?

關于吃主食影響壽命的說法,最早來自《柳葉刀》雜志發布的一個飲食研究。

研究顯示,攝入碳水化合物越多,總死亡率越高。這一結果被很多人誤解爲“吃主食死得快”。

然而,這種理解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碳水化合物不僅僅包括我們日常所說的米飯、面條,還包括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全谷物、豆類和薯類。

《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一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這一點。

研究者通過觀察參試者的主食攝入情況,並比較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死亡風險的關系,發現主食供能比在50%-55%時,死亡風險最低。

這表明,適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對健康是有益的,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剔除主食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事實上,主食的合理攝入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狀態是必不可少的。

當主食攝入不足時,不僅會影響血糖水平,還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02

主食怎樣吃才好呢?

根據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隨著年齡的增長,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需求逐步上升。

研究分析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從1961年到2016年間10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發現20歲以後,碳水攝入供能比逐步上升,到了晚年,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達到67%,與最低死亡率相關聯。

對中老年人來說,采取高碳水、低脂肪的飲食模式是有益的,這不僅可以幫助延長壽命,還能改善生活質量。

1、主食多樣性

全谷物、雜豆和薯類不僅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它們還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尤其重要,因爲這些食物能夠幫助平穩血糖水平。

2、控制攝入量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碳水化合物應占總能量供給的50%至65%,適當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還能保證其他營養素的充足攝入。

3、粗細搭配

一日三餐中,除了米面等精細主食,至少有一餐應以全谷物、雜豆或薯類等粗糧爲主,這樣的粗細搭配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從而幫助改善腸道健康,並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4、烹饪方式

對于那些腸胃功能較弱或年長者來說,烹饪方式也應當得到特別的注意。

粗糧和雜糧由于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烹饪時應該盡可能炖煮至軟爛,這樣不僅易于消化,還能避免腸胃受到過多刺激。

03

長期不吃主食的人,最後怎麽樣了?

1、肌肉流失

主食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不吃主食意味著機體需要通過分解體內的蛋白質來獲取能量。

長期如此,沒有足夠的蛋白質補充,會導致肌肉質量下降,影響身體功能和整體健康。

2、增加慢性病風險

爲了補充能量,人們可能會增加肉類的攝入,尤其是紅肉。

過量的紅肉攝入不僅增加心血管負擔,還可能導致肥胖、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

3、脫發

主食中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和礦物質,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關鍵。

缺乏這些營養素,人體的正常代謝活動受阻,包括頭發的生長,也會因營養不良而受到影響。

4、口臭和便秘

低碳水飲食會導致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産生的丙酮等代謝物會使體液産生異味,這種味道可能類似發酵的水果或卸甲油。

此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足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5、情緒不穩定

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碳水攝入不足不僅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還可能幹擾多巴胺和血清素等情緒調節物質的正常分泌,導致情緒波動和心理健康問題。

健康飲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堅持和不斷調整的過程。

只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才能真正地維護身體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0 阅读:266

河海觀潮

簡介:傳播正能量,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