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鄭氏兄弟,解氏,南陽令

志怪細細談 2024-05-24 08:56:28

鄭氏兄弟

南宋開禧年間,襄陽人鄭榮鄭華兄弟友愛,家財雄于鄉裏。

鄭榮要去淮安貿易,弟弟勸阻到:“如今南北互有攻伐,烽火相連,幹戈載道,自保尚且不及,帶重資涉險地,不是好計。”

鄭榮笑道:“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富貴險中求,正因爲烽火連天才商機遍地。況且,大丈夫豈能安守故園空老。”

鄭華見哥哥不聽勸告,又說道:“哥哥善于管理,在家督導家政,我年輕力壯代兄去往淮南。”

鄭榮說:“我久曆江湖,深谙世道,你年輕氣盛,不諧世事,安能當此重任?”

鄭華總是放心不得,強烈要求同去,于是,兄弟二人整理行裝資金,坐船出發。兩天後,遇到南侵的金兵,錢被搶,船被燒,兄弟二人跳水,鄭榮僥幸伏在一塊木板上脫險。鄭華不知下落。

鄭榮登岸,捶胸哭泣,後悔不聽弟弟之言,悲痛之余作詩道:“白下棲遲地,睽違又十年。蹉跎雙鬓改,險阻一身全。夜雨溪南業,秋風墓下田。別來空有夢,惆怅未能還。”

是夜悲風飒飒,愁雲黯黯,鄭榮在岸邊徘徊,呼喊弟弟的名字。十幾步外出現一個人影,慢慢走近,竟是弟弟鄭華。兄弟相對而泣,鄭華說:“弟弟如今已經做鬼,人固有一死,這是命數,哥哥勿悲。”

隨後口占一詩:“萬裏淮河北,愁雲一望迷,雪深胡馬健,月黑隴猿啼。 遠戍連烽火,寒沙莽蒺藜,遊曆歸不得,斷腸夕陽西。”吟罷化作清風而去。

鄭榮悲痛暈厥清醒至三,早晨,看到弟弟的屍體漂到岸邊。他設法把弟弟的遺骨收殓寄存,取回後,再也沒了出行的壯志。《幽怪詩譚》

解氏

紹興丁醜年右武大夫趙豐巡視蜀中各地軍隊,途經果州時,在驿站住宿。半夜,一個婦人披散著頭發滿身土垢前來訴說:“我姓解,名叫蓮奴,是戶部李家的妾室。李家以前住在這裏,他有一個女兒嫁給郡守馬大夫的兒子,我作爲送親的人也去了李家。

我長得比較漂亮,被馬郎(馬大夫的兒子)強暴,回來後有了身孕。戶部得知後大怒,將我痛打一頓,在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李戶部命人把我倒植在土裏,壓上一張木床埋掉。

如今,李戶部和馬大夫都已經去世,兩家也已經衰落。然我卻被禁锢土中不能離去,希望將軍能挖出我的屍骨,釋放我的魂魄。”

第二天,趙豐派人找來幾個和尚讀經超度,然後就離開了。到了潼州,在東關縣驿站住宿時,又見到解氏在面前哭泣,但這次她收拾的很幹淨,頭發也已經束好。趙公豐生氣地說:“昨天已經爲你做了法事,爲何還苦苦來糾纏?”解氏回答:“我感激將軍的恩情,但屍骨現在還是被倒埋著,如果不把頭整理出來擺正,我就不能進入輪回。懇請將軍再和縣令說一聲,讓他把我的屍骨挖出來,我若能得以重生,豈敢忘記將軍的恩情?”

趙公豐答應了,第二天一早專門派了一個使者,將這件事告知了縣令王郎中。王郎中收到信後覺得奇怪,便命令尋找李家過去的婢仆,只有一個叫譚詠的仆人還活著。王郎中派了幾十個士兵給譚詠,讓他帶領去挖出解氏的屍骨。

譚詠當年也參與了埋葬解氏的事,他擔心惹出事情,不想把屍骨挖出來,領著人在李家舊宅亂挖。突然,空中有聲音責備譚詠:“你當時親手埋的我,怎麽會忘記埋在哪裏了呢?只要再往前走幾步挖土,見到木床,屍骨就在那裏。”譚詠驚恐之下,立即去挖,果然找到了解氏的屍骨,並且確實是倒埋的。看到的人都非常感傷,縣令將解氏葬在了郊外。

當時,馬大夫的兒子還在世,在東郡做幕僚。一天晚上,解氏突然出現在面前,對他痛罵。解氏消失的時候,馬郎也倒地而死。《樂善錄》

南陽令

永徽年間,張某被派任南陽爲令。住所院子裏有一叢竹子,就長在台階下。一天夜裏,他聽到竹叢裏傳來痛苦的呻吟聲。靠近搜索,一無所見。

接連幾夜都是如此,南陽令祈禱道:“本人受朝廷指派,做一方父母,您如果是神靈,就請現形相見,賜教或求助都盡管明講。”

話音剛落,竹子叢中走出一個人,衣著破爛,神情頹敗。這個人對南陽令作揖說:“我是朱粲叛亂時陣亡的士兵,屍骨就在這叢竹子下。一條竹根穿過了我眼睛,非常疼痛。知道大人仁慈,所以來請您給我移葬,不敢忘了您的大恩大德。”

縣令答應,早晨就帶人挖掘,果然挖出一具枯骨,一條竹根貫穿右眼眶。南陽令買了棺材,把屍骨葬到城外。

後來,縣令依法杖斃當地一個惡霸,惡霸家屬密謀報複。某天夜裏,惡霸家屬在城中放火,縣令出巡,帶人滅火。剛出衙門,竹叢下那個鬼出現在馬前,攔路說道:“大人不要前往,有人要借機加害。”縣令問歹人是誰,鬼一一說明。

于是,縣令不再親臨現場,又安排人把那些密謀的人抓捕歸案。他在那個鬼的墳前加了一塊墓碑,上面寫到:身殉國難,死不忘忠。《廣異記》

(這是三個悲傷的故事。)

1 阅读:28

志怪細細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