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筆下,最悲涼的一首詩,其中兩句,寫盡世間愁苦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7-04 17:30:05

01.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佳人》

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

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

喪亂:死亡和禍亂,詩中指安史之亂。

官高:指娘家官階高。

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合昏: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

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暗喻佳人清貧。

修竹:高高的竹子,喻佳人高尚的節操。

02.

詩文大意可解爲:

有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人,獨自一人幽居在空谷之中。

她出身高門府第,因安史之亂,家中兄弟全部遇害,因此才漂泊到此地,與草木相依,林泉爲伴。

現在回想起來,家世顯赫又有什麽用,連家人的屍骨都無法收殓安葬,人生猶如風中燭火,許多事都身不由己,家道中落以後,便再也沒有了親友。

不僅如此,她的丈夫還是個薄情郎,見妻子家中式微,就狠心抛棄了她,另結新歡,不念結發之恩。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從不落單獨宿,世人皆是如此,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這泉水在山間清澈見底,隨流出山就會變得渾濁,因此佳人甯願避世獨居,讓侍女把首飾珠寶賣了來維持生計,再拾一些樹枝、藤條來修補草屋。

春花爛漫,采摘下來的野花沒有心情插在頭上打扮自己,更多是折一些柏樹枝葉充當薪火。早春天寒,身上的衣衫更顯單薄,日暮時分,夕陽漫灑,她依靠在高高的青竹之上,賞著淒涼的美景。

03.

公元755年,唐玄宗李隆基召安祿山入京,時安祿山爲三鎮節度使,李隆基准備爲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賜婚,命他前來觀禮。

安祿山怕其中有詐,稱病推脫。

實際上,之前楊國忠也曾言安祿山有反意,李隆基派中官輔趚琳前去偵察,然安祿山早有准備,重金賄賂後,輔趚琳回朝說安祿山忠心耿耿,毫無二心。

楊國忠不信,就跟李隆基說,陛下召他進京,他一定不敢來。然而,安祿山不僅來了,還哭著告了楊國忠一狀,說他欺負自己不識字,嫉妒自己越級提拔。

李隆基此時昏聩不識,信了安祿山的話,擢進左仆射。

此後,但凡有人說安祿山有謀逆之心,李隆基都會治其罪,40年前那個發動“唐隆政變”,殺安樂公主、誅韋後,力挽狂瀾的大唐天子,風姿早已不再。

755年冬,安祿山以“清君側”爲由在範陽起兵,很快就攻陷了洛陽,這個時候李隆基才傻眼,啓用哥舒翰爲兵馬副元帥。

期間,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都打了幾個勝仗,形勢不算太壞,然而李隆基聽信楊國忠讒言,非得讓哥舒翰出潼關,持節使者一個接一個被派去催促。

于是,哥舒翰含淚出兵,慘遭大敗,天塹屏障一破,長安岌岌可危。李隆基連夜出逃,行至馬嵬驿時,陳玄禮發動嘩變,殺楊國忠,誅楊玉環。

此間的大唐,已經千瘡百孔,安祿山占據洛陽後就稱帝了,國號大燕,建元聖武。當然,他也沒活多久,一年後安慶緒弑父,指使宦官李豬兒刺殺安祿山,得手後安慶緒即位。

與此同時,太子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擁護下,于靈武登基,爲唐肅宗。

杜甫聞訊後前去投奔,途中遇到叛軍,被俘長安,因官職太小,集中看守。後杜甫逃出,穿越兩軍對峙的鳳翔火線,見唐肅宗時其狀甚慘: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

肅宗授杜甫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但在位沒多久,杜甫就因爲宰相房琯求情而被貶華州,任司功參軍,負責祭祀、禮樂、考課之事,地地道道的閑職。

公元759年,九節度使兵敗相州,唐軍損失慘重,史思明殺安慶緒,谮位稱帝,改元順天。

杜甫將妻兒接來後歸華州,途中寫下了著名的“三別”“三吏”,同一年秋,杜甫再作《佳人》,以亂世紅粉之形象,深刻揭露了那一時期戰亂下,百姓悲涼淒苦的生活。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在《佳人》這首詩裏,杜甫塑造了一個“忠貞守節”的麗人,爲暗世中的一抹微光。杜甫沒有得志,他有憐憫衆生的心,卻沒有普渡衆生之力。

但是他手中的筆、筆下的詩卻給了很多人以鼓舞,這也是杜甫的偉大之處,盡管他自己衣食堪憂,甚至幼子被活活餓死,可他始終心憂天下,因爲他心中有一個美麗的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就是杜甫,一個能激勵每一代人的古代詩者。

2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