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筆下最“爽”的一首詞,句句動山河,更被寫進了教材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5-31 19:06:04

01.

辛棄疾,文武全才,一手握筆,一手持刀。

文可指點江山,武可縱橫沙場,奈何一生並不得志,常借酒消愁,抒心中之不快。

關于喝酒,辛棄疾還有一件趣事。

他曾在《西江月·遣興》中寫: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作于辛棄疾隱居瓢泉期間,此時他早已進入知命之年,壯志難酬,嘗以酒解憂。

這一天他又喝了不少,醉倒在一棵松樹下,于是開始和松樹聊天。問松樹,今天我是不是又喝醉了?時有風吹過,搖動著松枝,已經喝懵的辛棄疾以爲松樹要來攙扶他,于是隨手一推,說,一邊去,我沒多,還能繼續喝!

詞自然是寄懷之作,松樹被人格化,映襯他的孤單與苦悶,自從1181年辛棄疾被罷去所有官職後,他已經在鉛山閑居了10余年。

作爲一個心有大志,敢領50人闖幾萬敵軍大營的猛將,閑吟風月是一種恥辱。

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更是貪圖舒逸,不思北進,作爲“歸正人”,他屢屢遭到排擠,這些都是令他郁結難言之痛。

正如他在《醜奴兒》中所寫: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深刻體現了辛棄疾從少年到中年,再到被棄用後,一路走來的心路曆程。詞中的“愛上層樓”意有所指,也是他夢想起航之處。

02.

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擄走徽欽二帝,靖康之恥,永載史冊。

此時辛棄疾還未出生,他的祖父辛贊爲北宋官員,朝廷南遷以後,辛贊因恐拖累家眷,未及跟隨,所以便委身于金人權知開封府。

雖然在金朝爲官,但辛贊卻不敢忘家仇國恨,常在暗中聯絡義士,等待時機揭竿。

公元1040年,辛棄疾出生在濟南府曆城縣,李清照也是在濟南出生的,所以他與李清照並“濟南二安”。不過,辛棄疾初字爲“坦夫”,後來才改成“幼安”的。

之所以取名“棄疾”,是祖父辛贊希望他能如大將軍霍去病一般,救國于危難,力挽狂瀾。

因對辛棄疾抱以期望,所以辛贊自幼就很注重對他的培養,除飽讀經史外,還苦學武藝。閑暇之余,辛贊帶著童年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

辛棄疾《醜奴兒》中的“愛上層樓”,就寓指登高南望,和入南朝後的登高北眺,兩者皆爲思念故國。

這樣的情懷從很小的時候,就在辛棄疾心裏紮根了,因此他兩次赴金都燕京參加科舉,目的不是爲了求取功名,而是勘察地形與窺探金國的實力。

公元1160年,辛贊因病離世,給了辛棄疾很大的打擊,但他還來不及思痛,金人又揮師南下,欲取江南,

辛棄疾趁機舉旗,招募2000余義士,去投靠了當時聲勢最大的起義軍耿京部,得耿京賞識,出任掌書記。

一開始耿京並不完全信任辛棄疾,尤其是帥印在辛棄疾手上被盜以後,更想對他問責。而偷帥印的人正是與辛棄疾一起來投的義端和尚,義端原本也是一小股起義軍領袖,因未得耿京重用,遂打算拿帥印到金人那領賞。

辛棄疾把義端當朋友處,未曾想他卻陷害自己,故立下軍令狀,截義端往金營途中。義端苦苦相求,可辛棄疾毫不猶豫,一刀就斬下了義端的頭顱。

從那以後,耿京就開始對辛棄疾另眼相待,讓他負責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密。

投耿京部的第二年,在辛棄疾的勸說下,耿京決定奉表南歸,納入朝廷的正規部隊。當時宋高宗在建康,辛棄疾和賈瑞前去呈表,得到了高宗禮遇,封耿京爲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爲右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

可就在一切都安排好准備回營時,耿京卻被部將張安國、邵進等人謀害,帶領一部分人投奔了金營。

辛棄疾歸部後,精選了50名士兵,帶著他們一路闖進金人5萬人大營。當時張安國正在與金人將領喝慶功酒,未曾想一匹快馬直直沖了進來,馬上端坐之人正是辛棄疾,還沒等張安國反應過來,辛棄疾就像抓小雞一樣把他扔到了馬背上,來去如風,揚長而去。

不久後,辛棄疾以張安國向南宋朝廷納了“投名狀”,張安國被押解到臨安遊街斬首。

這一年,辛棄疾剛23歲,此舉震驚朝野:壯聲英慨,儒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

03.

南歸後,辛棄疾因功封江陰簽判,正式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同一年7月,太子趙昚受禅登基,爲宋孝宗。

一開始,孝宗還是很剛的,主張北伐,因此重用張浚,一路高歌,攻城略地,收複了許多城池。然而打到符離時,部將邵宏淵坐視不戰,他的兒子還領兵逃跑了,導致慘敗,宋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簽訂了“隆興和議”。

次年,辛棄疾的原配妻子趙氏在江陰病逝,辛棄疾續娶範邦彥之女子美。江陰三年秩滿後,辛棄疾先後上《美芹十論》和《九議》,請命北伐,但宋孝宗被符離一戰打怕了,加上主和派的抵制,辛棄疾的奏表石沉大海,沒有得到重視。

隨後,辛棄疾出任廣德軍通判任,轉建康府通判,遷司農寺主簿,知滁州,一路下來10年就過去了,宋廷全無作爲。尤其是辛棄疾作爲北疆南投的官員,始終被針對、排擠。

滁州秩滿後,辛棄疾回京改任倉部郎官,他筆下的《青玉案·元夕》就是作于此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從這首詞中就能看出,此時的宋廷已經不思北進,官僚們沉湎于歌舞享樂,粉飾太平。辛棄疾洞察形勢,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

公元1175年,茶商賴文政起事于湖北,辛棄疾被啓用爲江西提刑,負責平叛。沒過多久,叛軍就被降服,辛棄疾因功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

此時的辛棄疾已經38歲,雖爲封疆大吏,卻只能管管地方,一腔熱血無處揮灑。

兩年後,辛棄疾出任湖南轉運副使,奉孝宗手谕,創建“飛虎軍”,以剿盜寇。但辛棄疾雄心勃勃,打算把這支軍隊打造成鐵軍,爲日後北伐做准備,所以操練均爲刀槍實對,士兵難免有傷。

一年後,辛棄疾遭台臣彈劾,理由是他練兵“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因此朝廷罷去了辛棄疾所有職務。

無奈之下,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建帶湖莊園,開始了長達近15年的隱居生活。

04.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雳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公元1188年,陳亮前往鉛山看望辛棄疾,此時辛棄疾已經閑隱7年整。陳亮和辛棄疾一樣,都是主戰派人士,渴望收複河山,因此兩個人相聚備注矚目,史稱“鵝湖相會”或“辛陳之晤”。

本次聚會以後,陳亮回朝,准備上書孝宗,建議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天下銳意恢複。

辛棄疾聽聞此消息後,精神爲之一振,就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破陣子》。

這是辛棄疾筆下最爲豪爽的一首詞,句句都有動山河之勢,也深刻體現了他北伐的決心。千百年後,這首詞更是被收錄進教材,爲適齡學子必讀之作。

遺憾的是,辛棄疾的理想終沒有實現,陳亮上表後不但沒有得到重視,反而被誣下獄。

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登基,辛棄疾開始與朱熹等有爲之士交往,三年後重新被啓用爲福建提點刑獄,知福州,也曾一度歸朝任太府卿。

不過因爲辛棄疾屢次再表北進之事,又遭到主和派台臣彈劾,罷官後繼續閑隱。帶湖莊園失火後,辛棄疾遷居瓢泉,無奈之下只能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因此作《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公元1200年,朱熹病逝,他的學說一度被定爲“僞學”,朱門學子許多都遭到迫害,因此無人敢去吊唁。而辛棄疾不畏禁令,親自前往哭祭,並寫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同時,屬于辛棄疾的第二春馬上就要到來了。

05.

公元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經64歲的辛棄疾被召爲浙東安撫使,知鎮江府。因此,激動不已的他登北固亭,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遺憾的是,就在辛棄疾意氣風發准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又一次遭到彈劾,辛棄疾一怒之下辭官,朝廷以兩浙東路安撫使召回,辛棄疾不就。後朝廷又擢辛棄疾爲龍圖閣待制、知江陵府,試兵部侍郎,已經年邁的辛棄疾依然婉辭,沒有赴任。

在此之前,辛棄疾曾去看望過已經致仕的陸遊,兩個人促膝夜談,久不願散。辛棄疾見陸遊居住之地寒苦,嘗爲他築屋,被陸遊婉拒,並叮囑他一定要輔佐韓侂胄促進北伐。

公元1207年,朝廷再召辛棄疾爲樞密都承旨,請他速到臨安就任,可此時辛棄疾已經因病臥榻,無法前往,遂上表謝辭。同一年10月,68歲的辛棄疾與世長辭,臨終前還在大喊:殺賊!殺賊!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與陸遊一樣,皆以收複河山爲己任,哪怕屢次遭到打擊,亦不曾改志。

在詞壇,辛棄疾享有盛譽,與蘇轼齊名,並稱“蘇辛”,爲豪放詞派代表人物,有“詞中之龍”之稱。

同時,辛棄疾還是兩宋存詞量最多的詞人,有600多首,後世曾有人評價,辛詞無一首不好。

濟南幼安,詞壇稼軒,名譽古今。

1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