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詞,寫盡世間離愁別緒,末尾兩句,撫慰多少失意人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27 21:18:13

01.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帏。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鹧鸪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 周紫芝 《鹧鸪天》

或許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段念念不忘的往事,和一個從不與人提及,但想起來就山呼海嘯的人。

你們曾一起走過人生的一小段路,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因爲對方的存在,而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那是你從來都沒有想過的願景。

在TA身上,你看到了美好,TA眼中的光,化解了你身上的戾氣,讓你能夠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懂得了什麽是尊重和包容。

遺憾的是,這世上有太多事會成爲困擾,因爲某種原因,你們沒有辦法走到最後,于是,TA就成了你此生的意難平。

現實會告訴你,多思無益,未來你還有更漫長的路要走。

于是,這段回憶止于唇齒,掩于歲月,只是不經意想起的時候,內心依舊是那樣的狂熱。

後來,你又遇見了新的什麽樣的人,並和其中一個組成家庭,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你們各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裏,過著遺失了彼此的人生。

也許有時候你會想,人生就這樣了吧,沒有更多的悲傷,也不會有更大的歡喜,然而在某個雨夜,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心牆轟然而塌。

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原來,有些人遇見了,就是一輩子的事。

這首《鹧鸪天》是周紫芝的代表作,我們無法得知他曾經曆過什麽,以至于筆下的相思缱绻如此悲涼。

但每每讀到“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這句,就覺得這世間總是有人懂自己的,盡管這個人早已經在800多年前就故去了。

02.

史書中,關于周紫芝的記載很少。

他生在北宋,成長在南宋,爲安徽宣城人,家境寒苦,一直想出人頭地,因此格外努力讀書。

然而在北宋末期,朝局動蕩,若無家世背景,想要步入仕途並非易事,因此周紫芝兩次試禮部貢舉,皆以失敗而告終。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擄走徽欽二帝,旋即北宋167年的曆史宣告結束,靖康之恥永載史冊。

這一年,康王趙構登基,爲宋高宗,朝廷南遷後,急需人才,因此有诏,周紫芝上書自薦,可並未得到重視。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周紫芝再參加進士考,終于登科,但此時他已經61歲了,授樞密院編修,5年後遷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

公元1151年,70歲的周紫芝知興國軍,秩滿後退居九江廬山。

雖然此時周紫芝已經年逾古稀,但仍想再進一步,故開始以詩文谄媚秦桧父子,爲時論所嘲,更被四庫館臣斥爲“老而無恥,贻玷汗青”。

公元1155年,周紫芝病逝,終年74歲。

03.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裏朱顔換。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公元1141年,“紹興和議”初成時,秦桧唯恐舉兵北進有礙對金議和,因此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嶽飛的兵權,時滁州通判王之道力陳辱國非便,忤秦桧意,被谪南雄。

赴任離別宴上,周紫芝作《蔔算子·席上送王彥猷》相送,彥猷爲王之道的字,此時周紫芝已經准備要參加進士考,由此可見,這一年的他還有文人風骨,並不畏懼秦桧。

在詩壇,周紫芝還與李之儀、葛立方,以及呂好問、呂本中父子交從甚密,而葛立方、呂本中都反秦桧,並因此遭到排擠。

這些迹象表明,周紫芝入暮年之前,尚有氣節。

周紫芝詩詞數量留存頗豐,超過2000余首,不乏佳作,且題材廣泛。他的詩,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詞風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之痕迹。

早年,周紫芝之詞曾學晏幾道,比如那首《鹧鸪天》就有晏幾道之韻,另一首著名的《踏莎行》同樣有小山之骨: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觑。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周紫芝的山水田園詩,同樣也很有味道,如是《秋晚》:

月向寒林欲上時,露從秋後已沾衣。

微螢不自知時晚,猶抱馀光照水飛。

1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