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這兩首七絕,完全不遜于《滕王閣序》詩,筆法絕妙,意境悲涼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30 16:51:05

01.

在古代詩壇,最悲傷的數字應該就是“二十七”了。

公元1065年,蘇東坡的妻子王弗病逝,終年27歲;

公元851年,李商隱的妻子王晏媄病逝,終年27歲;

公元809年,元稹的妻子韋叢不幸離世,終年27歲;

公元816年,“詩鬼”李賀病死昌谷故裏,終年27歲;

公元676年,寫出“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閣序》的王勃溺海身亡,終年27歲。

作爲“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尤爲可歎,他若非英年早逝,當有更高的文學成就,甚至可登大唐文壇峰頂,與李白、杜甫同輝,齊韓愈之光。

奈何,奈何,王勃孤傲的性格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佛重因果,或許在他寫下那篇《檄英王雞文》時,結局就早已注定。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王勃這篇《滕王閣序》,短短773個字,用典40余處,成語20多組,且對仗工整,文思缜密,堪稱奇文。

尤其是這篇文章背後的故事,更是被人津津樂道,引爲轶事。

序章末尾的《滕王閣序》詩,同樣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因《滕王閣序》太過于奪目,王勃筆下的詩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評價不如文章高。

就初唐詩壇而言,王勃的詩依然可堪翹楚,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外,仍有很多佳作。

02.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複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公元665年,16歲的王勃應幽素科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成爲李唐最年輕的朝廷命官。隨後,王勃作《乾元殿頌》,驚動聖聽,得高宗李治盛贊,閱後高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因此,高宗命王勃擔任沛王府修撰,讓他與皇子們交遊。

某一天,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觀戰,並作文爲李賢助威。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檄英王雞文》。

“檄文”在古代用于曉谕、征召、聲討等,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因此高宗得知此事後大怒,認爲他在挑撥皇子間的關系。

雖然當時李弘已被立爲皇太子,但李弘尚幼,未來變數仍不可知。古代帝王最重視的就是嫡長之爭,特別高宗的老爹李世民就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而王勃身爲李賢的侍讀,不但不修皇子之好,反而從中挑事,高宗自然忌諱。

故,王勃被罷免官職,逐出朝堂。

去官之後,王勃心情極度低落,原本他是天之驕子,前途無量,如今卻因爲一篇“戲文”跌下神壇。

爲此,王勃決定前往蜀中散心,那裏有許多他兒時的朋友。

而這組《秋江送別二首》就是作于此間。

03.

王勃這首詩運筆巧妙,比如“早是他鄉值早秋”,他就用了兩個“早”字,“早是”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加深了此刻他內心的失落,因此對“早秋”極爲傷懷。

秋思與鄉愁總是分不開,因此王勃又寫“江亭明月帶江流”。

他本是客居異鄉,然而此時卻在江邊送友人離鄉,感傷更甚,見明月隨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動,不禁悲從中來。

“已覺逝川傷別念,複看津樹隱離舟”

本以爲此情此景已經夠讓人難過的了,可是轉眼望向渡口,友人已經要駕舟離去,自己歸鄉之日卻遙遙無期。

“歸舟歸騎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這一句複刻了上一組詩的筆法,出行的小舟已經離遠,歸來的船只排成了行,自己只能站在這裏眺望。

“江南江北”用意頗深,有咫尺天涯之感,也許渡江便可歸鄉,可是回去做什麽呢?自己身爲谪臣,心中志向無法實現,無臉見江東父老。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誰說這波濤洶湧的大江僅僅是一條水流呢,不知它所隔斷的,卻是得意與失意兩重天。

如果說人生必須要經曆一些坎坷才能成長,但這樣的經曆對王勃而言過于慘痛,因爲很快他將迎來更大的磨難。

04.

公元671年冬,王勃離開蜀地,打算再入長安參加科選,以求進身的機會。

過虢州時,王勃的朋友淩季友就勸他說,聖上對你的氣尚未消,就算你選科成功,也未必得到重用,不如就留在虢州,這裏草藥多,你精通醫術,剛好學有所用。

時淩季友任虢州司法,便爲王勃謀了一個參軍之職。

但說王勃也是很倒黴,他剛上任不久,官奴曹達就逃了,並藏在了他的管轄區內。王勃經曆了檄文事件後耿耿于懷,懼怕惹禍上身,就私自處死了曹達,沒想到卻被人揭發,因此下獄。

有史書說,官奴曹達案是有人嫉妒王勃的才華,故意設計陷害王勃,但不爭的事實是,王勃確實殺了曹達。

因爲此事,王勃的父親王福畤也受到了牽連,從雍州司功參軍任貶爲交趾縣令。交趾在今天越南河內,需要遠渡重洋才能抵達,唐時那裏極爲荒涼,屬蠻夷之地。

因此王勃內心非常愧疚,他曾在《上百裏昌言疏》中寫:

“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矣。”

入獄不久後,王勃遇大赦,歸鄉停留了一年多,便決定前往交趾去探望父親。

實際上,此時朝廷已經爲他複官,可王勃思父心切,並沒有赴任。

05.

公元675年重陽,王勃抵達南昌,適逢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落成,宴飲天下名士以求序章,王勃就寫下了那篇“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閣序》。

不久後,王勃渡海而去,再也未能歸來。

有一種說法是,王勃並沒有抵達交趾見到父親,去途中就已溺海身亡,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太令人傷感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王勃溺海的地方爲北部灣防城海域,他至合浦郡後,再經欽州進防城境,本有兩條線路可走,首先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其次是走陸路至北侖河口再乘船。

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渡海最便捷最安全通道。

公元42年,東漢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隊走的就是這條路線,曆代赴任交趾官員,基本也都會這樣走。

遺憾的是,王勃卻選擇了後者,那裏暗礁林立,風高浪急,很容易出事故。

也許一切都是命吧,當初如果他沒有爲李賢寫檄文,就不會被貶官,更不會卷入官奴曹達案,他父親就不會被貶。

這樣的蝴蝶效應,導致了王勃殒命的結局。

在越南北部的宜祿縣宜春鄉曾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廟,但是1972年被美國飛機炸毀,如今只遺王勃雕像在那裏孤獨矗立。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1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