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藥,既能補肝腎強筋骨,又活血通經,改善膝關節疼痛

神希園 2024-05-27 19:25:05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的身體就如同一台精密複雜的機器,其中的各個核心“零件”都會夜以繼日的保持運轉,但即便這些“零件”功能強大,也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在人體內,最爲辛苦的“零件”之一,其實就包括膝關節,因爲無論是日常行走還是運動,都無可避免地會對這一關節造成磨損,久而久之,便就會誘發一系列膝關節病症。

在過去,很多人都認爲膝關節病變是中老年的專屬,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零件”出現異常也很正常,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會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膝關節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關節疼痛,在彎曲膝蓋時,還會伴有“咔咔”聲響,關節的靈活程度也會大不如前。

而在中醫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系列症狀,多半是身體“上實下虛”所致,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裏的氣血不通暢了,上面的氣血難以達到下肢,此外,或還與自身的肝腎有關。在中醫裏,有著“肝主筋、腎主骨”的說法,若是肝腎陰出現了不足,那麽就很容易導致膝關節出現病症,而且膝蓋的活力也會隨之下降。

那麽,膝關節氣血不足,究竟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呢?一般來說,這種症狀的出現就意味著身體裏的經絡開始有所堵滯了,而全身氣血的運行都必須要經過膝蓋,所以,膝蓋氣血不通,會先直接影響腳部,隨後再影響全身的氣血。而要想對其進行治療,就只需將筋脈疏通,讓氣血可以正常循行即可,對此,就不得不提到中醫裏的這味藥材——牛膝,它可以說是用于筋骨治療的要藥。

由于這味藥材的外形酷似牛的膝蓋,所以,古代醫家張仲景稱其爲牛膝, 在中醫裏也有“非牛膝不過膝”的說法。牛膝屬于中醫裏的活血化瘀藥,最早的入藥記載是在《神農本草經》中,這味中藥苦甘酸平,主要歸入身體裏的肝經和腎經,具有活血通經、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利水通淋等作用,因此,在臨床上的使用也很廣泛,在不少中醫醫家方劑裏,都可以看見這味中藥材。

在巨著《神農本草經》裏,牛膝還被列爲上品藥材,根據原文記載,主要用于治療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等病症。不過,在中醫裏,牛膝也有著不同的區分,醫家一般會根據地域生長以及藥性功效的不同,而將牛膝分爲川牛膝和懷牛膝。

這兩者都具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引藥下行的作用,只不過,川牛膝善于活血通經,一般用于改善瘀血阻滯等病症,而懷牛膝則善于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多用于治療因肝腎不足所誘發的腰膝酸軟等疾病,所以,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症狀,酌量選擇合適的藥材。而關于牛膝對膝蓋的保護作用,則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1.引血下行

既然膝關節部位出現了氣血不足的問題,那麽只需將其中的血液補充起來即可,牛膝味苦降泄,善走下焦,因此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而且,它不僅能將身體裏的氣血下引,同時還能將水濕也引入下焦,可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將上焦的火熱引入下焦,進而改善上焦病症,比如,民國神醫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便就運用了牛膝的這一特性。

2.強壯筋骨

牛膝歸入肝腎,常用于改善肝腎陰不足等病症,在臨床上,經常會跟杜仲、補骨脂等中藥同用,而且牛膝在流通之中,會有一股比較堅韌的養潤之氣,其滋養和固藏的作用很強。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13 阅读:1255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