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故事:二郎擔山趕太陽

嵩山劍客談文化 2024-06-10 15:32:56

王劍松

在中嶽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當陽山,山腰有三個突兀的大石,遠遠望去,好像天上掉下的隕石,人們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鍋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黃沙,就像烤焦的赤土,當地人都叫它“黃沙嶺”。提起當陽山、“二郎石”和這“黃沙嶺”,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哩。

相傳,盤古開天地的時候,曾經有十個太陽湧出地面,莊稼烤焦了,河水曬幹了,整個人間比蒸籠還要熱,百姓處在危難之中。嵩山地區有個叫誇父的小夥子,因在家排行老二,人們就親切地喊他“二郎”。他不但勤勞勇敢,而且爲人忠厚誠實。他的力氣特別大,大得能搬起幾座大山;他有一雙飛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裏。老百姓們都信服他,喜歡他,就推選他當了大夥的首領。

當陽山下二郎石

怎樣才能制服太陽呢?二郎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從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樹作扁擔,把12座山裝進兩只大筐,穿上飛虎鞋,挑起扁擔去追趕天上的太陽。二郎還有神通,他念起口訣,現出法相,完全變成另外一副模樣。他頭頂著藍天,腳踩著大地,胳膊比嵩山還要粗,挑著大山追趕太陽。他邁開流星大步,從東趕到西,又從西趕到東,趕呀趕呀,他每趕上一個太陽,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壓住。

一日,二郎趕太陽趕到了家鄉嵩山,他把第九個太陽壓在了他所擔的當陽山下,這時只見山周圍火光沖天,方圓數裏的土地被燒焦,繼而變成了黃沙嶺。鄉親們知道二郎回來了,但都不敢去見他。二郎見還有一個太陽逃出了他的手心,哪能容得!二郎本想還去追趕,但這時他已累得走不動了。

二郎坐下來歇息,覺得鞋裏有土,不帶勁,就脫下兩只鞋倒土,一只鞋倒出個太後廟堌堆,另一只鞋倒出個冠子嶺堌堆。二郎不歇息便吧,這一歇息就覺得肚子餓了。他順手抓起三塊石頭,支起大鍋,生著火做起了飯。飯煮熟後,只見二郎端起大鍋,一口將飯喝到肚裏。吃罷飯,二郎伸伸懶腰,頭枕著南方的箕山(枕頭山)就睡著啦。後來,二郎擔山的扁擔就化作了桃林。

當陽山下大郎石

太後廟,冠子嶺兩個堌堆

十個太陽被二郎趕上了九個,都壓在了山下,另一個太陽,嚇得變得小小的,然後鑽到一大叢豬毛菜後面逃脫了,後來太陽變好了,開始爲大地服務。所以,至今豬毛菜不怕旱,越旱長的越旺。據說,那是因爲它救了太陽以後,太陽封它爲“不旱菜”。二郎擔山趕太陽,由于擔子過重,不管踩到哪裏,都留下兩行深深的大腳印。至今,煙熏火燎石下面的河谷旁還留有二郎神踩出的一個大腳印,人們都叫它“二郎石鞋”。後來,人們爲紀念二郎,在當陽山和太室山虎頭峰下建有二郎觀,表示對二郎的崇拜和尊重。現如今二郎支鍋石,太後廟,冠子嶺兩個堌堆還有箕山(枕頭山)還依然存在,當陽山下還是一派黃沙,虎頭峰下的二郎觀依舊香火旺盛。他們紛紛向現代人訴說著二郎擔山趕太陽的英勇事迹。

箕山(枕頭山)

在中國有《二郎擔山》《誇父追日》和《後羿射日》三個關于制服太陽的傳說。中國民俗學泰鬥張振犁稱《二郎擔山》在中原地區流傳最廣,此二郎並非是《西遊記》中的楊二郎——楊戬。《二郎擔山》應該是中原地區制服太陽的英雄人物,與《誇父追日》的故事如出一轍,而《後羿射日》的故事與前兩個傳說他不相同。在多數文獻記載中多寫誇父,也有說二郎和後羿的,究竟是一個人三種叫法?還是三個人共同制服了太陽?或是民族、地區傳說方式有變?那一種說法更早?筆者偏重于《二郎擔山》,原因這裏不再贅述。不論二郎也好,誇父、後羿也行,但二郎擔山趕太陽的神話故事,在中原地區世代流傳不絕。

《二郎擔山》是神話故事,是上古人們對太陽既崇拜又無奈的精神寄托的一種方式。表現了二郎拔山舉鼎的英雄氣概和爲後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0 阅读:8

嵩山劍客談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