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跨越,成就非凡夢想4位市民代表講述與新區共成長生動故事

青島晚報 2024-06-05 06:28:06

青島晚報2024年06月05日版面

于義睦

胡春義

姜永戰

薛新偉

2024年6月3日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十周年。十年跨越成就非凡夢想,新區的各條戰線持續湧現出一批批擔當作爲、業績突出的先鋒模範。他們作爲268.8萬新區市民群衆的一員,參與了新區的建設,見證了新區的發展。6月4日,“奮進西海岸”我與新區共成長市民代表媒體見面會召開,4位市民代表講述了那些與新區共成長的閃光歲月……

滿懷真情小車廂成文明窗口

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有限公司公交駕駛員 于義睦

2014年,真情巴士K1路正式開通,成爲聯通西海岸東西城區的首條公交線路。十年間,于義睦無數次沿線往返,行駛裏程40萬公裏,服務乘客超46萬人次,深刻感受到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十年來,駕駛的車輛從燃油車變成了純電動,又升級爲氫能源,這讓于義睦倍感自豪。“我們的服務越來越智慧,乘客以前在站點盲目等車,現在不僅實時掌握出行信息,還能定制公交線路。”于義睦說,隨著新區的開放程度和知名程度的擴大,服務人群越來越廣,車廂內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口音,市民的素質越來越高,精神面貌越來越向上,遇到突發疾病的乘客,大家主動幫忙,遇到迷路老人,大家共同守護,偶遇火情,大家共同沖上前,公交車廂好像一個流動的家。作爲一名志願者,于義睦和2700多名同事堅持爲新區文明建設做貢獻,十年間累計16萬人次開展文明交通、扶危濟困等公益活動,吸引3萬余市民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他們的文明事迹還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百余次,車廂事迹登上熱搜20多次,獲得4億多網友點贊。小小車廂,爲全國人民打開一扇了解新區的窗口,爲新區的城市形象建設助力添彩。

創客當“鏈主”引入優質項目

青島鮮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胡春義

見面會上,胡春義是新區創業人才的代表。他通過2020年組織部招才中心舉辦的海洋人才創業大賽了解到新區,成爲區“一事一議”創業人才,2021年正式到新區創業,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年。“我們團隊以微藻膜生物反應器爲核心技術,2021年推廣的是車載循環水系統,主要解決鮮活水産帶水運輸過程中成活率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對市場的深入了解,我們已經把技術發展到現在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目前正在大村鎮施工建設六萬立方米水體生態循環水産養殖系統,未來的三年內將陸續開展二、三、四期工程,總占地面積約五百畝設施用地,循環水體近60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後有望成爲國內最大的室內陸基工業化循環水養殖體系。”胡春義還有一重身份是浙江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學的是浙大化工學院的材料專業。他所在的課題組有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海洋防汙材料,在鮮達公司的生態循環養殖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提高了養殖區域、循環管道內壁、關鍵設備內部的抗汙能力和防附著能力,提高了設備工作效率、系統效率,延長了四倍的設備使用壽命。胡春義介紹,除創業項目外,今年他還鏈接了浙江大學和城發集團的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青島分中心,目前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對接了33個優質項目,待簽約項目有17個,主要集中在海洋科技領域和能源領域。

走下漁船轉型成農機能手

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姜永戰

“我是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我叫姜永戰。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很榮幸也很開心來到這裏跟大家分享這十年來我與新區共同成長的故事。”姜永戰用樸素的語言,簡潔大方地講述了他與新區的奮鬥故事:2006年結束了十幾年出海打漁的生活,他回家買了第一台70馬力二手稻谷聯合收割機,當年就駕駛機器到臨沂等地區收割小麥。通過農機跨區作業,勤勞、聰明的姜永戰認識到幹農機服務,一要靠技術,二要靠合作,否則是沒有出路的。于是,2008年他組織成立了青島同富勤耕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手開展跨區作業服務,爲車隊配套完備的維修、供應等後勤保障服務,徹底解除外出作業機手的後顧之憂。目前,合作社的維修業務已經覆蓋新區全境並輻射到濰坊、日照等地,逐步發展成爲青島市西南部區域化農機維修保養中心。

近年來,大場鎮進行“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創辦田園合作社,以土地大托管助推大田農業現代化,通過“減壟增田”“歸並置換”等方式實現“小田並大田”,對全鎮6萬畝土地實行供種、耕作、施肥、收獲“四統一”全鏈條托管服務。姜永戰所在的合作社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成長爲一家集農機銷售、維修、作業、技改以及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業生産托管服務、技術培訓等于一體的綜合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榮獲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等十多項國家、省、市先進稱號。姜永戰也有幸入選第一批“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獲評全國“最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等多項榮譽稱號。

“小巷總理”見證新區三個變化

靈山衛街道星光島社區黨委書記 薛新偉

年輕的薛新偉是土生土長的新區人,翻看她的履曆才發現,從2003年開始便一直紮根在社區基層,是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小巷總理。她用了三個變化形容十年新區,分別是創變、裂變、蝶變。“我們的新區越來越大,現在外來人才增多,到處都是講普通話的新區人,這就是創變。”薛新偉眼中的裂變是經濟發展、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叠代發展,新區各項工作動能裂變出巨大的變化,各類配套更加完善了,社區規模更大了,小區品質更高了,文化味也更濃厚起來了。另外一個是蝶變,新區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美好了,居民更有安全感了。十年來,新區圍繞網格化治理、精細化服務、15分鍾生活圈、基層居民需求的“衣食住行醫育富”等方面,精准發現居民個性化實際問題,及時讓群衆的日常情感訴求獲得滿足,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方向,不斷推進基層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革新,蝶變的新區大家都有目共睹。

跟隨新區的發展,身在基層的薛新偉不斷成長,因出色的工作站上了更大的舞台。她曾帶領峨眉山路社區形成了“一針五線”黨建工作法,被青島市委組織部授予城市基層黨建示範點稱號,承辦青島市首屆社區黨委書記論壇;牽頭成立西海岸新區首家社區社會組織,承接項目連續被評爲全區最高分;“薛書記的volg”微視頻榮獲省委組織部“我和我的支部”第一名。在靈山衛街道星光島社區,她圍繞“星光聚力 樂活共享”品牌,充分發揮星光島美食街、酒吧街、酒店街、教育街“四街”優勢,形成“黨建引領、多元參與、智慧賦能、鄰裏共享”運行模式,打造“社區黨組織+社區團支部+物業”爲紅色領隊的“星光領航、星光治理、星光築夢、星連萬家”社區青年服務體系,相關做法與全市城市社區書記交流分享,獲評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市級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于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