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二三十年,以後可能就沒有春節了

平平無奇鄭點錢 2024-06-14 11:32:52

回顧這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一個情況:過年的時候,煙花爆竹不讓放了,年輕人春聯也不貼了,正月龍燈也不舞了,台子上也沒人唱戲了,團圓飯也不在家燒了,改成在酒店吃了,已婚女兒抱怨回娘家的路是用錢鋪的,未婚的年輕人幹脆拿著手機、平板躺在被窩裏..

現如今啊,這新年的味道是越來越淡,遵守傳統習俗過年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每年春節,似乎只有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仍然勉強支持“新年”,尋找兒時的記憶。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不禁感歎,二三十年後,50後60後70後都走了的時候,那時候可能真的沒有春節了。

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最期待的日子就是過年,因爲過年有新衣服穿,還能吃到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晚上還能在院子裏放鞭炮,每到過年時,我們都會放開肚子吃一頓好飯,知道吃不下爲止。

要知道那時候水果、瓜子、花生、飲料、糖等年貨我們80後平時也是很難才能吃到,只有在過年時候才能大吃特吃。

現在,我們的煩惱不是擔心孩子沒有什麽好吃的,而是擔心孩子到底想吃什麽?即使在過去,我們只能在過年期間吃的東西也被今天的孩子吃膩了,對他們來說過年那是可以不用學習,不用上班的假期,想睡到幾點就幾點,醒了玩玩手機,點個外賣,是個難得的休息時間。

小時候過年前後,幾乎每個家庭都要去集市,買年貨,買各種東西,所以年前那幾天集市基本上都擠滿了人,每個家庭都會在集市裏買一些過年需要的東西,那種人群聚集的氛圍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新年的強烈味道。

現在,年齡在40—50歲的人去超市購物,年輕的人仍然躺在床上網上購物,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每個人都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市場變得荒蕪,集市變成了老年人專區。

這些年親情越來越疏遠,當我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僅期待著過年吃好東西,還期待春節去親戚家做客,吃好吃的,和同齡的表兄弟姐妹一起玩,還有大人給的那幾塊壓歲錢,讓我們充滿了幸福。

現在呢?老人一直在身邊,日夜相處,互相看著,互相厭倦。就算你們不能住在一起,你們也可以隔著屏幕見面,用監控查看家裏的一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甚至在新年期間也沒有見面。雖然新年紅包越來越大,但這只是錢的數額,卻再也體會不到過去的那種親情。

以前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都忙著過年,自己准備年貨。比如殺豬、裝腸、推豆腐、糯米糕、玉米花、八寶飯、等等家鄉特色菜。大人忙著准備過年吃的東西,孩子也在一旁學的有模有樣。

現在呢?不用說城市裏很少有年輕人能掌握這些傳統工藝了,就是在農村地區也很少有年輕人會了。例如,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魚不會殺,雞不敢殺,甚至連油、鹽、醬、醋、糖、味精都分不清,更不用說把菜做熟了。

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是現成的,打掃衛生可以請鍾點工來解決,飯不會做沒關系,手機打開點外賣,一會一桌菜搞定,這就是現在的新年!

記憶中小長大的家鄉從我們來到城市開始就慢慢變得遙遠而陌生。現在在城市裏出生的孩子都已經沒有了所謂的老家,他們出生的城市才是他們的老家。每年年底我都會帶著家人回到農村,可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兒時記憶中的老家,也不是我孩子的老家了,它只是我父母的家。我不知道我老了後還會不會回到這個故鄉?

走進城市後,農村的年輕人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變得城市化。再次回到農村過年,我們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是城市人,他們接受不了農村的土氣,也不會彎腰靠近腳下的田地。

家鄉的年味,牽動不了遊子思歸的心。工作,擁堵……都能成爲春節忘歸的美好借口。

春節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新年的味道只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的美好。如今,許多傳統習俗只被老一輩人繼承,讓孩子們仍然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和家的溫暖,等到他們的離去,孩子們只能通過博物館和視頻影像了解我們的春節。

再過三四十年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離開後,春節還有嗎?春節怎麽過?

6 阅读:1519
评论列表
  • 2024-06-15 18:51

    00後已經不懂得什麽是年了

  • 2024-06-15 21:34

    都不敢生孩子了,還談什麽春節過年[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 2024-06-15 23:26

    還三四十年以後小篇你也參加地下黨工作了

平平無奇鄭點錢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