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首天涯詩句,貫穿人一生,總有一首、甚至多首,打動你心1

快樂鑒騷詞 2024-06-27 14:37:05

[注:好的詩詞實在太多,爲了避免讀得太累,分兩部分發出]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只不過有些人總在家鄉附近旅行;而更多的人,會遠離家鄉而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人在天涯”。

人在天涯

武俠小說家古龍在《天涯明月刀》中,有一段經典的對話:“天涯遠不遠”,“不遠”,“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會遠”。回答問題的人,一定是一位浪子,他時刻浪迹天涯,當然就是“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會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更准確的稱這群人爲“遊子”,對于遊子來說,時時刻刻就在天涯。

遊子

中國古代的詩人們,絕大多數都是遊子,大多數都是宦遊人。因此,關于“天涯”的詩句,才會出現那麽多;甚至是關于“天涯”的經典詩詞,都不在少數。

1.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人的一生,難免會送別。有關“送別”的詩詞,千千萬;就算是著名的送別詩,那也是近百首之多。但排名第一的送別詩,一定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這首《杜少府之任蜀州》,最有名的送別詩句,一定是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人生在世,一知己足矣!只要是知己,相隔天涯海角又如何,一樣是知己。所以,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能打動我們,最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最能減輕我們分別時的痛苦。

作爲現代人,我們有過多少次分別,小學畢業一次,初中畢業一次,高中畢業一次,大學畢業一次,……。但無論多少次,我們的那個,或者那幾個知己,卻永遠都在聯系。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永遠是他們挺身而出。

所以,當我們分別的時候,永遠記住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知己,就足夠,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呢?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如果是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最好的有關“天涯”的送別詩詞,那麽,這首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最好的有關“天涯”的中秋詩詞。這首《望月懷遠》,全詩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是一個外地學子,或者是一位外地打工人。在中秋節之夜,跟親愛的媽媽打電話。媽媽在電話裏一定是擔心你吃不好,睡不好。這時候,你該怎麽安慰媽媽?

難道你會說,“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不不,那是在向媽媽訴苦,只會讓媽媽更加擔心。你可能會說,“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這個還可以,但不准確。因爲這是祝福對方的話語,你需要向媽媽保證你過得不錯,以減輕媽媽的擔心。但你卻祝福媽媽,這是明顯的王顧左右而言他,媽媽不會放心。

最好的說辭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思是,媽媽,我還過得不賴。您看,我們不是共享同一輪中秋圓月嘛!共享同一輪中秋明月,是對人最大的安慰。媽媽看到中秋圓月,就像兒子在身邊一樣,頓時心裏就寬慰了不少。

3.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

當你一葉扁舟飄蕩在寬闊的大江上,或者是船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那一望無際,水天相接,讓你瞬間就産生了這就是天涯的感覺。只有水天相接的天涯,四處都沒有人煙,當然就讓人産生了絕望的感覺。這首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給人的,就是這種感覺:

荊吳相接水爲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荊吳相接水爲鄉,君去春江正淼茫”,荊楚大地和吳地是以水相接,只有水沒有鄉;而你現在過去,正是春水浩浩蕩蕩,春江一片淼茫。“日暮征帆何處泊”,等到了晚上,連小船在哪裏停泊都是問題。

“天涯一望斷人腸”,你向著水天相接的地方望去,一望就仿佛到了天邊,這要怎麽才能返回故鄉呢?不禁讓人愁斷了人腸。

地球上,有兩種地方是最讓人絕望的。一是茫茫大水,四處都是水天相接;一種是茫茫大漠,四處都是黃沙連天。人們在這裏看不到人煙,是真正的天涯,仿佛人再也回不去了。

不是每個人都像古龍筆下的浪子那麽灑脫,潇灑的來一句,“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會遠”。

4. 相送天涯裏,憐君更遠人,劉長卿

唐代有兩位詩人,有著以己度人的優秀品質。一位是詩聖杜甫,他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自己受凍,卻希望天下寒士都不要受凍。另一位是劉長卿和他的這首《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

朝無寒士達,家在舊山貧。

相送天涯裏,憐君更遠人。

相送天涯裏,憐君更遠人

“朝無寒士達,家在舊山貧”,現在的朝廷,不是你我這樣的寒門子弟能夠發達的地方;更何況我們家就是貧苦山民。

“相送天涯裏,憐君更遠人”,我現在放逐在外,可以說是在天涯海角,卻要給你送行;送行也不算什麽,我更加憐惜的是,我已經是在天涯了,你卻比我所在的天涯更遠,更加天涯。

這首詩,寄寓了詩人對朋友深深的同情,本來我們在天涯,已經是很悲催了,而你卻要去更遠的天涯,不禁讓我更加心疼你。

劉長卿不止一次有過這種不顧自己的悲慘,卻要悲天憫人的情操。在《重送裴郎中貶吉州》中,他也同樣表達出這種高尚情操,“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裏一孤舟”。

5.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

《水浒傳》翻譯成英文時,名爲“四海之內皆兄弟”,傳遞出了梁山好漢的那種平等思想。但梁山好漢的平等,是他們兄弟之間的平等,而那些好漢和普通老百姓之間,恐怕就沒有這種平等了。真正的平等,是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平等,他在《琵琶行·節選》中寫道: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女一開始是一位歌女,已經是下九流了;後又嫁爲商人婦,商人在古代中國也是沒有地位的,連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而白居易偶遇琵琶女的時候,雖然被貶江州,但也是妥妥的朝廷命官,後來更是官居三品,完全是上流社會的精英。

這兩個人,完全沒有相同的地方,但大詩人爲了讓他們平等,費盡心思找到了相似的地方:你是人在天涯,我呢?剛剛被貶谪江州,也是人在天涯,所以,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是平等的。其實,白居易從京官被貶江州,是“天涯淪落人”沒錯,但琵琶女是一直在天涯,不管是當歌女,還是嫁爲商人婦,都是人在天涯,一直都是平移,從來沒有“淪落”過。

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識”,更是體現了大詩人的平等思想,平等到連陌生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我熟知你,我們才是平等的。

正是大詩人的這種平等思想,才讓他寫出了震耳欲聾的《賣炭翁》,發人深省的《觀刈麥》,白居易的平等博愛思想,並不比詩聖杜甫差!

6.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溫庭筠

寫思婦的詩詞很多,但思婦又分爲兩種。一種是戍邊將士的妻子,她們既思念丈夫,又心疼丈夫。一種是遊子的妻子,她們對丈夫的感情,就複雜得多。思念是毫無疑問的,但除了思念,又多了一種哀怨。這首唐末詞人溫庭筠的《憶江南·其一》,就表達出這種複雜的情感: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這裏的“天涯”,毫無疑問是借代手法,指的是遊子丈夫。俗話說,“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千萬恨,恨極在天涯”,也就是“千萬愛,愛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山月不知道她心底的孤獨,卻要那麽明,那麽圓,不是在嘲笑她的孤獨嗎?青春年少的自己,就像那眼前的鮮花,就要被歲月的水風無情吹打落下。

“搖曳碧雲斜”,月光在碧雲中搖曳著,很快就傾斜了,天就要亮了,她盡然一夜無眠。

相較于戍邊將士迫不得已的分離,遠在天涯的遊子,則是一種主動和妻子的分離,自然讓妻子既愛又恨。所以,一句“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就形象表達出思婦這種複雜的感情了。

7.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李商隱

李商隱少年成名,二十四歲高中進士,但在“牛李黨爭”的大背景下,仕途上一事無成。唐代詩人崔珏在《哭李商隱》中寫道,“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是他一生的寫照。這首《天涯》,是李商隱自己對自己一生的哀怨: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淚,爲濕最高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又是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我獨自流浪在天涯;而天涯的紅日,又一次漸漸西斜。

一個“又”子,說明了這是常態。大才子李商隱,人在天涯,在一個又一個春天裏,在一個又一個日落裏,耗盡了一生。

“莺啼如有淚,爲濕最高花”,所謂“最高花”,當然是那朵少年成才的花兒,只可惜他開在了天涯,無人能夠欣賞。

美麗的黃莺啊,你若有淚水,請爲我,盡情的灑向最高枝的那朵嬌花吧。

毫無疑問,“小李杜”李商隱的“天涯”,是史上最悲傷的“天涯”!

0 阅读:0

快樂鑒騷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