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滿”字詩詞,滿滿的绮麗,滿滿的空靈,滿滿的人生感悟

快樂鑒騷詞 2024-05-14 09:22:39

多少年來的詩詞閱讀,使得我越來越相信這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不,一個十分普通的漢字,“滿”,在一個個語言大師的手下,竟能演變成一個個神奇的畫面,千百年來,讓我們傳唱不已。

1.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

向來以爲,真正的大師,是能夠把普通的字詞,變幻成夢幻的句子,而不是不斷地堆砌華麗的詞藻,那是炫耀他的學識而已。“詞帝”李煜就是一個真正的語言大師,他奉獻給我們一個一個精品之作,但從來不堆砌華麗的辭藻。這首《清平樂》,便是其中的代表: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曆朝曆代,“悲春傷春”的題材,向來不乏精品。比如,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就寫過一首“葬花吟”,一直被稱爲這種題材的精品之作,還被譜成了歌曲。但這首“葬花吟”的不足在于它太過直白,比如,開頭就是“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绡香斷有誰憐”,這種類似于現代流行歌曲式的直白,在文學性上就差了很多。

不信,我們來和這句,“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比較比較就知道。一句,“花謝花飛飛滿天”,充滿了誇張,但除了誇張,就沒了其他。相比較而言,“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就顯得十分簡樸,但你細品,卻不是誇張勝似誇張。“落梅如雪亂”,我們都知道下雪的漫天飛舞情形,就理解了詞人在不動聲色中,向我們展現了落梅的宏大。一個“亂”字,是落梅亂,更是詞人的心亂。這還不夠,“拂了一身還滿”,梅花落了滿滿一身,除了繼續渲染落梅的宏大,一個“拂”字,表達了詞人心痛的感覺;但一個“還滿”,讓人痛上加痛,這紛紛揚揚的落梅,拂了還滿,拂了還滿,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這就是語言大師的魅力,他在不動聲色中,讓人感覺到那徹骨的心痛,不是“葬花吟”中,那種“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的直白能比的。像“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語言固然是動人,但沒得細品。

相同的感覺,還有最後一句,“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春草綿綿,無邊無際,就算是遊子走得再遠,走到天涯海角,還是能看到春草形影相隨,還是“更行更遠還生”,所以,“離恨”也就在遊子身上生了根。

2.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陸龜蒙

說起绮麗,說起夢幻,說起空靈,這首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和襲美春夕酒醒》一向穩居榜單中。他用樸素的語言,把春夜的美好,那種我們或多或少感受過的绮麗,那種深藏在我們心底,卻無法表達的空靈,永久的表達出來:

幾年無事傍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垆。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那種“滿身花影”的绮麗感覺,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過體驗。但絕大多數人沒體驗過的是,當你在白天喝醉了酒,一覺睡到晚上醒來,你還不知道一輪明月使得春夜如晝,只是驚奇的看到自己身上滿身的花影,這是白天不曾有過的绮麗,讓你感覺如在夢中。

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體驗,當一個人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在一刹那,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身處何處,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睡夢中。而當你看到“滿身花影”時,就如同我小時候從睡夢中醒來,聽到一聲雞鳴,就更加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了。

那“滿身花影”,就算你是清醒著的時候,也會讓人瞬間恍惚,以爲自己身處仙境一般,就更不要說酒醉剛醒的人了。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那明月如同白晝,但又不是那麽真切,感覺不像是平時自己熟悉了的環境。而“滿身花影”,又是那麽旖旎;如果這時候有一位美女來攙扶你,你會是一種什麽感覺?

這,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句子,“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卻能夠讓人回味無窮!

3.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

當一個人處在黑暗中時,他就特別迫切的尋找光明,這個時候,哪怕是螢火之光,在他眼中也是無比明亮,他就相信毛主席的那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清代詩人查慎行的這首《舟夜書所見》,就蘊含了這樣的哲理: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月亮被烏雲吞沒了,四下黑漆漆的,只看到前面有一盞漁燈,一點孤單的光亮,就像螢火蟲那一顆小小的光亮。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這時候,一陣微微輕風吹過,頓時在水中泛起了一簇一簇的細浪,細浪反射了漁燈的光,頓時散做了一河的亮晶晶,就像是銀河裏滿天的星光一樣。

這首詩很有意思,像是特地在解釋毛主席的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星星之火”,當然是“漁燈”,如果遇到適當的條件,比如,“微微風簇浪”,那頓時就“燎原”成“滿河星”了。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而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條件就是“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從農村包圍城市”,就一定能夠革命成功!

一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孤光一點螢”,也會在“微微風簇浪”的作用下,“散作滿河星”,一個“滿”字,代表了詩人成功的喜悅,滿滿的幸福感!

4.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翁卷

很有意思的是,中國的傳統繪畫,特別喜歡宏大敘事。中國古代的名畫,基本上都是那種宏大敘事風格的。比如,“清明上河圖”;比如,“富春山居圖”,等等。同樣的,中國的詩詞也喜歡宏大敘事,比如,杜牧的那句,“千裏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再如,“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樣的詩詞實在太多太多。這首宋代詩人翁卷的《鄉村四月》,也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宏大敘事詩: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綠遍山原白滿川”,一個“遍”,一個“滿”,這是一組全景視圖,或者說是航拍鏡頭。連綿不斷的山原,都是一片綠油油。而河流裏的水,漲滿了整個大河,大河是一片白茫茫,一片水天相接。

一個“滿”字,讓人想到“水天相接”,無邊無際。而水又是農業生産的基礎,有了“白滿川”,才會有下面的“鄉村四月閒人少”,大家才能無休無止的忙農活。

“子規聲裏雨如煙”,一個“雨如煙”,又形象的刻畫了春雨的特點,同樣是一個全景視圖,顯得鄉村如夢幻一樣美好!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一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展現給讀者的是一種宏大的美,是對鄉村風光的全景式的描寫。其實,“綠遍山原”也可以寫成“綠滿山原”,只是爲了避免重複,才把“滿”字改成“遍”,因爲如果把“白滿川”,改成“白遍川”,就不那麽合適了。所以,一個“滿”字,特別適合宏大敘事,代表了人們精神的滿足感!

5.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辛棄疾

大詞人辛棄疾的豪放,就算是放到唐代,也只有詩仙李白可以與之媲美。但詩仙是因快樂迸發出的豪邁,而辛棄疾則是因爲悲憤激發出的豪放,這是兩者的最大的不同。這首《水調歌頭 其一 和馬叔度遊月波樓》,最能體現辛詞的特點:

客子久不到,好景爲君留。

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

浩蕩百川流。

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華幽。

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

誰念英雄老矣?

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

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所謂“滿懷冰雪”,唐代偉大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樣用冰雪來表達自己的純潔赤子之心。辛棄疾就豪放得多,那“一天的明月光”,是他喚起的;而他的純潔赤誠,是明月光照在冰雪上的耀眼的潔白;而且是“滿懷”,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的雜質。

“浩蕩百川流”,再一次展現了辛詞的豪放,我們的胸襟寬廣浩蕩,好似百川融彙奔流。

“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我們的豪飲就算趕不上巨鯨吞海,那也是相差無幾;而我們腰間的寶劍已寒光閃閃,照耀清秋。

比起王昌齡的直描,“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辛棄疾則善于用誇張來烘托氣氛,不但我是“滿懷冰雪”,而且是“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這種誇張,這種烘托,只有詩仙李白可以媲美!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

6.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個人以爲,易安居士的婉約,跟小晏或納蘭性德的純粹婉約不同。李清照是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人,當然是自帶一種英姿飒爽的氣息。這首《一剪梅》,在婉約中,自帶一種豪放,非常特別: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開頭的“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婉約得不能再婉約。

但接著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突然就豪放起來,把目光看向了天空,看向了雲海,一排大雁飛過,是誰寄來了錦書嗎?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月光灑滿了整個西樓,一個“滿”字,顯得西樓空蕩蕩的,沒有人煙,沒有人氣,只因爲丈夫不在身邊,就一切空蕩蕩的。

一個“月滿西樓”,詞人一定是站在樓外看的,看到廣闊的天空被月光占滿,空蕩蕩的西樓,也被月光占滿。而我的心,卻被“閑愁”占滿,被“相思”占滿。

一個“月滿西樓”,既宏大,又形象。表達了詞人的“相思”占滿了心頭,“閑愁”也占滿了心頭。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還有比這個“滿”字更好的字嗎?

7.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

唐代詩人善于利用日常的景象來映射宏大的社會現象,這是衆所周知的。比如,詩聖杜甫就寫過,“最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一個“落花時節”,既是杜甫重逢李龜年的時間,又暗示大唐這個帝國的衰落時節。這首晚唐詩人許渾的《謝亭送別》,也延續了這樣的特點: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許渾特別擅長使用自然界的現象,來暗示大唐的社會現象。比如,他最有名的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暗示了唐末那種危機四伏的社會現狀。

在這首《謝亭送別》裏,暗示無處不在。

“紅葉青山水急流”,“紅葉”、“青山”,象征了大唐的美好,大唐的鼎盛,卻隨著水流激流而去,將一去不複返了。

“日暮酒醒人已遠”,暗示,能看到這些危機的人,是酒後清醒的那一些人。

“滿天風雨下西樓”,“滿天風雨”,當然是暗示唐末那無處不在的危機,那“滿天風雨下”的“西樓”,就像危機四伏下的大唐一樣,大廈將傾。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風雨”本來就是“滿天”的,那詩人爲什麽還要加上“滿天”二字呢?當然是強化了“風雨”無處不在,風雨飄搖的大唐是無論如何也躲過不過去了。

8.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珙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不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不信,請來看看這首元末明初詩人唐珙的《題龍陽縣青草湖》。這首詩,就算是拿到唐代,那也是數一數二的。但唐人群賢荟萃,就是沒有人能寫出這首詩。洞庭湖,在唐代就已經非常有名了,而夜晚醉倒在洞庭湖上,唐代一定已經有人這麽幹過。只不過,這首詩,卻讓唐珙這個“妙手偶得之”: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妙手就妙在,他能用非常樸素的字詞,譜寫出最美的篇章。“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初一看,詩人是在寫洞庭湖逐漸進入了深秋,萬物也開始失去了活力。但實際上,他是在感歎自己的白發,如同洞庭湖上波光粼粼的白波一樣多。西風吹老了洞庭波,也一樣吹老了自己。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風景,不止是绮麗,更是奇幻,放到今天,美國所有的奇幻電影場景,也沒有它美。

我醉了,躺在一葉扁舟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醒來,不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滿天的星光倒映在洞庭湖水面上。卻以爲自己做著清夢,乘著一葉扁舟,蕩漾在星光燦爛的銀河裏。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很正常,當人醒來的一刹那,就根本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自己是清醒的,還是在做夢。當詩人看到自己躺在這滿是星光的星河裏時,就以爲自己是在做夢,只有做夢,才能躺在銀河裏的小船上。

這種如夢的奇幻,正是星光照耀下的洞庭美景,是我們一輩子都很難看到的幻境!

1 阅读:49

快樂鑒騷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