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就要挨打,那爲什麽春秋五霸卻多是楚吳越這樣的落後諸侯?

喝下曆史的雞湯 2024-05-28 05:07:18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曆史上有過很多種說法。

不過,最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越王勾踐。

由于孔子、孟子等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持第一種說法,因此,第一種說法的影響更大。

不過,作爲儒家大師,孔子、孟子對曆史的注解更多是“儒家思想導向”,難免有失偏頗。

畢竟,不管是從實力的角度看,還是從個人能力的角度看,宋襄公這樣的人物也被認爲是霸主,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越是到現代,人們越是認可第二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越王勾踐。

其中,後三位,來自于楚、吳、越這樣的南方國家。

我們知道,春秋時期,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南方地區皆遠遠落後于中原。

不是說落後就要挨打嗎?

怎麽這些落後國家非但沒有挨打,反而通過打別人打成了霸主呢?

楚國走向強大之因

楚國,一直被視爲南蠻,比較落後。

據說,楚國立國時,窮得連祭品都湊不好,要跑到隔壁的鄀國偷了頭小牛來做祭品。

此後,楚國的創業之路,可以用“筚路藍縷”來形容,物質條件一直很差。

到春秋初期時,楚國的面積和實力仍然十分有限,所謂“若敖、吩冒至于武、文,土不過同”。

又窮、又落後、又小,又沒有地位···

然而,很快,到楚成王時,楚國就發展成一個能與齊、晉爭霸的頂級大國了!

這是爲何呢?

1、家裏有礦。

缺點再多,只要“家裏有礦”,那就什麽缺點都不重要了。

現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

制造好的生産工具需要銅,制造好的兵器也需要銅,銅的地位比今天的石油、鋼鐵都要高!

尤其是在軍事領域。

我們現在分析古代一國的戰爭動員能力時,一般以人口和糧食爲主要分析基點。

以人口和農業條件,初期的楚國確實比不上中原諸侯。

但是,實際上,在戰國以前,由于青銅産量低,所以,青銅的數量才是限制軍隊規模的“短板”。

在商周時期,銅原料的主要供應區域就是沿長江銅礦帶。

據考古發現,只在今湖北大冶的銅綠山,就發現遺留于此的40萬噸銅爐渣。

專家推算,古代這裏累計産銅達12萬噸左右!

以春秋時期的兵器制造來說,可以制造青銅戈2.4億件,可以制造青銅劍6000萬把,可以制造青銅箭40億枚!

這麽大的兵器産量,就問你怕不怕?

而“家裏有礦”,不僅僅是硬實力,也是軟實力!

就好像今天的那幾個大的石油輸出國,別看他實力不強又隔得遠,一般沒事誰也不願意去得罪他,否則人家給你貿易制裁,那你就慘了!

“家裏有礦”,還愁個啥?

2、無拘無束到雄霸一方。

家裏有礦,但人也要夠狠。

不然,家裏的礦越多,你越危險!

西周時,周天子就眼紅那些銅,曾經發兵攻楚,並且在附近搞了一堆姬姓小國,一度把楚國擠出産銅區。

但是,楚人夠狠!

文化落後,恰使楚人不必受到周禮的繁瑣束縛。

相反姬姓小國文化是先進,但是,受到周禮的束縛多!而且,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地區,周禮那一套也不大好使,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

所以,沒有什麽束縛的楚人屢屢對姬姓小國發起進攻!

其實,楚人一開始是有點吃虧的,只是對隨國的討伐就數次不利!

這說明:當時掌握了銅礦和精良兵力的隨國,實力不比楚國差!

但是,隨國血統高貴,遵循周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問題此時天子自己現在都“出不去”了),只是防禦,不怎麽還手。

最後,楚國靠著蠻力,打服了隨國!

如此,楚國不但奪回了青銅産區,而且,也掌握了周人帶來的先進冶煉技術!

如此,楚國更是不可阻擋了!

接下來,沒有周禮束縛的楚國,開始了無拘無束的大擴張,橫掃諸多小國,迅速膨脹爲南方超級大國了!

3、地緣優勢。

楚人將都城遷到郢之後,其地緣優勢就逐漸形成了。

一方面,郢在長江流域,又北據漢、沔。

沿著長江、漢水,楚軍可以便捷地投送軍事力量,對長江流域和漢水流域的諸小國實施兼並、控制。

另一方面,郢“內阻山險,易守難攻”,且水網縱橫。

在以戰車爲主要力量的時代,其他大國的力量難以深入到楚國中心地區,也就無法給楚國帶來真正的打擊!(直到戰國後期,楚國的核心地區才遭到白起的沉重打擊)

楚國曾經在與齊桓公、晉文公的爭霸中遭到過挫折。

但是,楚國只是暫時無法向中原發展,照樣向南方廣大地區發展,根本不耽誤發展!

等到形勢有利,楚國再飲馬黃河!

進退自如,楚國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4、制度上的“後發優勢”。

提起楚國,人們的印象往往是政治落後。

其實,那指的是戰國時期。那時,列國變法後,變法半途而廢的楚國確實在制度上落後了。

春秋時期,落後的楚國,還發展出了後發優勢。

楚國在吸收了中原先進制度的同時,結合楚國的情況,進行了再創新。

比如,楚國的令尹等職務,不再是世代相襲的,而是在貴族中擇優而選的。

又比如,楚國在一些地區,打破了層層分封的習俗,率先設立了“縣”,進行直接統治!

可以說,楚國,雖然經濟落後,但擁有天下最多的銅産量;雖然文化落後,但擁有後發優勢的制度創新;雖然地方遠離中原,但卻擁有進退自如的地緣優勢;再加上天生的蠻族氣質和精良而龐大的裝備,楚國成爲春秋超級大國,何足爲怪?

吳國走向強大之因

吳國,統治中心在江蘇南部一帶,當時,比楚國更加落後。

到春秋中期後,吳國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遠離中原文化腹心,實力也比較有限,甚至一度依附于楚國。

但是,到了春秋末年,吳國卻迅速崛起,西破楚,北壓齊魯晉,成爲天下霸主。

這是爲何呢?

1、青銅兵器制造技術;

雖然文化落後,但吳越一帶的古人對青銅武器的制造非常擅長。

我們知道,吳王阖闾時期的幹將、莫邪、巨阙、辟闾都是天下聞名的寶劍。

實際上,“吳劍”在當時是天下公認的好,中原諸侯許多貴族爭相索取。

此外,“操吳戈兮披犀甲”,“吳戈”也是譽滿天下。

可以說,青銅武器的巅峰,正是在吳越之地!

2、絕佳的“國際環境”。

到春秋後期時,“國際環境”對吳國空前有利。

(1)、老牌大國紛紛遇到嚴重內部問題。

由于當時普遍實施的是層層分封的制度,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貴族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具備了挑戰國君的實力。

所以,經濟越發達,諸侯國內部貴族與貴族之間,貴族與國君之間的矛盾就越激烈。

此時,晉、齊等“發達國家”,出現了嚴重的內部鬥爭,對外戰爭的能力下滑。

而楚國雖然不是“發達國家”,但當時連續爭霸民衆疲憊,財力空虛,而楚莊王之後的國君也有數代昏庸,奸臣當道,秩序混亂。

老牌大國出現問題,也就給了後發的吳國發展的機會!

(2)、晉國“老大哥”大力支持吳國。

晉國與楚國爭霸了許多年,不分勝負。

因此,晉國企圖采取聯吳制楚的戰略,即聯合吳國,支持吳國的發展,讓吳國從側後打擊楚國,以牽制楚國勢力北上!

因此,晉國“老大哥”開始對落後的吳國進行“人才輸出”、“技術輸出”,使吳國的實力,尤其軍事實力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3、“詭詐”謀略與軍事指揮達到新的高度。

“凡中國之長技皆與吳共之”,晉國給吳國輸入了大量中原先進的軍事文化和戰術,而吳國結合自己的特點加以創新,形成了新的,更有創新性的作戰方式。

正是吳國,將春秋時期的軍事水平拉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1)、更加無拘無束的“詭詐”。

很長時間內,吳國比楚國更落後。

所以,吳國受到周禮和各種傳統的束縛更少,更加無拘無束。

吳軍甚至會選擇在古代用兵所忌諱的晦日出兵···

而在交戰中,吳軍的“詭詐”常常讓自以爲已經夠精了的楚軍摸不著頭腦···

(2)、更加全面的作戰方式和戰術特點。

春秋後期吳國的作戰方式,舟師、步兵、車兵多兵種配合十分密切;既有中原地區“陣而後戰”的沖擊力,又保持了吳人機動靈活的戰術特點。

在吳王阖闾之前,吳國已經在與楚國的作戰中勝多負少!

可以說,放眼整個春秋時期的戰爭,此前晉楚等國的戰爭,始終有著濃厚的古典氣息,而從吳楚戰爭開始,戰爭才真正具備“兵著,詭道也”的特征!

4、外來人才彙集吳國。

春秋晚期,大批人外來才聚集于吳國。

一方面,吳國是在極其落後的情況下迅速學習中原先進制度,因此,許多職務需要外來人才能勝任,因此,許多至關重要的高級職務毫無保留地對四方開放;

一方面,由于老牌大國出現了嚴重的內部鬥爭,因此,許多人才紛紛逃離本國。

因此,齊國的孫武、伯嚭;楚國的伍子胥等人,紛紛來到吳國。

吳國,比楚國更加落後。但是,精良的兵器、空前有利的國際環境、更高水准的作戰思想以及群星閃耀的人才班底,足以使吳國稱雄一時!

越國走向強大之因

楚國比中原落後,吳國比楚國落後,而越國又比吳國更落後,更偏遠。

但是,越國卻仍然稱霸一時。

這是爲何呢?

1、精良的青銅兵器制造技術;

這一點,與吳國比較類似,咱們不贅述了。

2、更有利的“國際環境”;

在吳國破楚之後,越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比當初的吳國更有利了!

原本,晉國拉攏吳國制約楚國;楚國又拉攏越國制衡吳國。

所以,楚越是傳統盟友,楚國給越國的發展也提供過很多幫助!

而在吳國破楚後,吳國爲了成就霸業,企圖“北威齊、晉”,急于北上與齊、晉爭霸。

因此,吳國與傳統盟友,曾經的老大哥晉國也進入了敵對狀態!

而在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之下,曾經完全可以滅越的吳國則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

吳國,已經與主要大國全部爲敵,而越國,只有吳國一個敵人;關鍵是:吳國還不知道越國還敢與自己爲敵!

這是何等有利的“國際環境”!

3、登峰造極的“詭詐”。

越國比吳國更落後,搞起“詭詐”來也更沒有底線!

越國甚至可以在與吳軍交戰時,先讓死囚在陣前表演自殺···這是瘋狂到了何種程度呀!

而且越國的“詭詐”,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軍事層面!

吳國的“詭詐”,主要體現在戰場上。

而越國的“詭詐”,則上升到了新的台階!

越國大夫文種,獻“七術”,包括:不斷給吳國送禮已示臣服;行美人計使吳王沉迷女色;買通吳國權臣;離間吳國內部,借刀殺伍子胥;通過高價買吳國糧食使吳國內部糧價高漲;采集優良木材送給吳王“鼓勵”吳王大興土木···

可以說,吳國從政治層面、經濟層面、軍事層面,全方位實施“詭詐”!

越國的“詭詐”之全面、精密,在此前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更爲落後的越國,抓住曆史機遇,忍辱負重,精心謀劃,成就霸業,這算是古代曆史上的一個奇迹。

楚國、吳國、越國,皆是相對落後的諸侯。

但是,他們勵精圖治,在虛心學習中原先進文化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抓住有利的曆史機遇,皆稱雄一時!

遺憾的是,隨著鐵器的推廣,他們在青銅時代的兵器優勢消失;隨著列國變法的深入,他們在制度上的”後發優勢“逐漸消失;隨著大家都擺脫舊俗的束縛,”兵著,詭道也“成爲所有人的共識,他們”詭詐“的優勢也逐漸消失···

因此,盡管稱雄一時,但他們都沒有走到最後。

而最後的勝利者,是同樣落後,但經曆了深徹變法的秦國!

落後者,精心謀劃,利用“相對優勢”和有利的曆史機遇可以成就霸業于一時。

但是,只有真正的深徹變法,真正意義上的“富國強兵”,才能全面超越,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2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