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中,韋昌輝爲什麽要大肆屠殺?他是個什麽樣的人?

喝下曆史的雞湯 2024-06-01 03:46:33

在所有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中,韋昌輝可能是得到評價最差的一個。

無論是在石達開、李秀成等被俘太平軍將領的自述,還是在清方的描述中,或是在後世史書中,韋昌輝得到的都是“投機分子”、“殘忍好殺”、“大清平定太平天國第一功臣”之類的評價。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就是韋昌輝在天京事變中的大肆屠殺!

那麽,韋昌輝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爲何又要在天京事變中大開殺戒呢?

出身富貴,毀家起義

韋昌輝,出身于“富甲一邑”的家庭,史書用“巨富”來形容其出身。

在特殊的曆史時期,他的這個出身,成了“原罪”,成爲其“混入農民起義隊伍的壞分子”、“投機分子”的罪證。

到了今天,我們自然知道這樣的說法不值一駁了。

尤其是“投機”···當時,太平軍只是隨時可能被撲滅的火苗,一旦事敗,韋昌輝全家都要被殺頭···韋昌輝這是投的什麽機呢?投殺頭的機嗎?

事實上,正是這個“巨富”的韋家,爲太平軍起義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當時的韋昌輝,是帶著全家一起參加了太平軍!並且散盡家財,全力支持太平軍!

在起義前一年,太平軍就在韋昌輝家中打造兵器,由于打鐵聲音太大,韋昌輝又養了100多只鵝來掩蓋打鐵的聲音!

可以說,太平軍的起義爆發于金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韋昌輝這個金田村的地頭蛇能夠夠給太平軍起義准備提供最佳的條件!

正因如此,所以,在起義之初,清軍情報一度認爲韋昌輝才是起義軍的首領。當時,許多大清官員彙報中,把韋正(韋昌輝)及其父韋元階的名字放在洪秀全之前,列爲“逆首”。

骁勇善戰,屢立戰功

論及起義爆發後的作戰指揮,人們多認爲是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的貢獻,而很少論及韋昌輝的表現。

因此,很多朋友認爲韋昌輝相對平庸,是個“混子”。

果真如此嗎?

天地會領袖,太平軍早期高級將領洪大全就稱:韋政督軍打仗,是他最勇,常說他帶一千人,就有一萬官軍也不怕!

起義初期的幾次重大勝利,韋昌輝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太平軍起義的首戰“迎主之戰”,韋昌輝率軍在思旺全殲清軍,殺死清軍首領張镛。

轉戰紫金山期間,韋昌輝又在新圩趁敵人兵力未集中,率領千余人殺出,大破清軍!

襲破永安之戰,韋昌輝、羅大綱是前線指揮!

永安突圍戰,又是韋昌輝負責指揮“三沖伏擊戰”,打死清軍總兵多人,擊傷清軍都統烏蘭泰,重創廣西清軍主力!

其後,太平軍進入天京後,韋昌輝又負責天京城防事宜。在太平軍不斷抽調兵力增援西征、北伐的情況下,韋昌輝完成了保衛天京的任務。

可以說,韋昌輝的軍事表現,是十分卓越的。

之所以人們印象中認爲韋昌輝相對平庸,原因有二。

1、轉戰過程中,韋昌輝常常擔任後衛之任。

這也是自桂林攻堅戰開始,韋昌輝軍事表現不多的主要原因。

在太平軍轉戰早期,常常被清軍咬得很緊,因此,韋昌輝還常有功可立。

不過,自離開桂林開始,太平軍每次轉移都能甩開清軍一段距離,因此,韋昌輝並沒有太多斷後之戰可打。

不過,後衛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

2、進入天京後,韋昌輝長期在天京主持防禦。

防守是一支隊伍的基石,但出風頭的總是進攻者們。

因此,比起西征中屢立戰功的石達開、胡以晃來,韋昌輝自然風頭小了很多。

但是,如果不是韋昌輝守大本營,石達開們又如何在西征戰場上放手而爲呢?

3、輔佐主持全局,又受楊秀清直接領導。

此外,韋昌輝坐鎮天京,也承擔了部分對全局的領導工作。

比如,北伐的林鳳祥等人,直接彙報對象就是韋昌輝。

不過,由于楊秀清工作抓得很細,所以,韋昌輝的發揮空間實在非常有限。

輔政之能

韋昌輝在政治、經濟上的表現也是比較突出的。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頒布的《征辦米糧以裕國課事》。

我們知道,太平天國以《天朝天畝制度》爲綱領,理想雖然豐滿,但現實中卻無法落地,反而因爲不承認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而造成了不良影響。

韋昌輝主持頒布的這一政策,要在太平天國統治區要”照舊交糧納稅“,以調動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恢複商業和手工業發展,保證天國的稅收和國庫。

只是,在特殊的曆史時期,這反而又成了韋昌輝”開曆史倒車“的一大罪狀···

此外,在執行法律等方面,韋昌輝同樣展現出不俗的能力!

總體來看,韋昌輝爲太平天國是立有大功的,其自身也具有相當的軍政才能,這是不需質疑的!

那麽,天京事變中的韋昌輝,爲何要大開殺戒呢?

奉诏誅楊

天京事變的血雨腥風,是從韋昌輝回到天京殺掉楊秀清開始的。

對于韋昌輝殺楊秀清一事,後世爭論很多。

多數記載認爲是韋昌輝等人奉天王诏行事;但也有少數記載(主要來源是《石達開自述》)稱洪秀全並未下定殺楊秀清的決心,是韋昌輝“不服”,擅自殺了楊秀清。

個人以爲:多數記載的“奉诏誅楊”應當是更加符合邏輯的。

首先,韋昌輝擅自殺楊秀清的說法,主要來源于《石達開自述》,但石達開本人是天京事變的主要當事人之一,他難免要爲自己開脫。他對于事變過程的介紹,算得上是“孤證不立”。

何況,以石達開的描述,韋昌輝請殺楊秀清,洪秀全“本欲殺楊,口中不肯”,過于牽強:即便是石達開,他又如何知道“口中不肯”的洪秀全是“本欲殺楊”的呢?

顯然,作爲太平天國的翼王,“誅楊行動”時,他沒有參與、表態,直到事後多日才出現指責韋昌輝殺人過多,石達開需要爲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洗清責任:我也沒有想到韋昌輝會殺楊秀清呀!

同時,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天王的統一安排,僅僅憑借韋昌輝帶3000人回來,是無論如何殺不了楊秀清的。

當時,韋昌輝等人已經被安排到各戰場上去指揮作戰,天京城防已經完全由楊秀清掌握。

一般情況下,韋昌輝那3000人,不要說進城誅殺楊秀清,就是靠近天京城都做不到!

只有在天王統一安排下,秦日綱與其會合于城外,陳承瑢在內接應,韋昌輝才能秘密入城,直撲東王府,誅殺楊秀清!

所以,韋昌輝對楊秀清舉起屠刀,是天王的意思,這是不必有太大爭議的。

助洪屠殺

當然,韋昌輝最大的罪狀,就是在殺楊秀清之後,大開殺戒,屠殺了2、30000人!

主流說法是:洪秀全要韋昌輝等人殺楊秀清,但要求只殺楊秀清等兄弟三人,不要搞擴大化,是韋昌輝殘忍好殺,非要擴大屠殺!

顯然,這個說法,又是爲天王開脫了。

1、韋昌輝沒有實力在天京城內進行屠殺!

誅楊時,韋昌輝只帶回來3000人。

而韋昌輝的嫡系實力,此前已經被楊秀清安排到了湖北,受石達開節制。(這本是楊秀清制衡韋昌輝的做法)

當時的天京城內,原有兩類軍隊。

一類是所謂“東黨”,楊秀清的心腹力量;

另一類是“中立者”,也就是並非“東黨”,但因在天京而受楊秀清節制的。

其中,我們可以知道的“中立者”就是石鎮吉,當時率軍20000駐于天京。

楊秀清既死,能夠給他們發號施令的只有天王了!

而且,我們知道,與楊秀清、蕭朝貴不同,韋昌輝可沒有什麽“下凡”的力量。

所以,當時的天京城內,韋昌輝的實力是很弱的,如果沒有天王的支持,或者至少默認,韋昌輝是跋扈不起來的!

2、控制範圍,至少需要天王明旨。

“只殺三人,余皆不問”,不是不可能。但是,這需要你洪秀全的明確聖旨。

如果洪秀全能夠自圓其說,公開楊秀清的罪狀,並且明確表示“余皆不問”,那麽,動亂的範圍是可能得到控制的。

否則,不清不楚的,莫名其妙就殺東王,那自然人人自危,只能奮起反抗了!

但是,很遺憾,沒有任何史料顯示洪秀全下了什麽聖旨!相反,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後來,洪秀全還爲楊秀清平反,並將楊秀清被殺的日子定爲“東王升天節”,把責任全部推到了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身上!

由于沒有天王明旨,韋昌輝的軍隊到了東王府就只能是直接動手,人家東王府當然要拼死抵抗,屠殺東王府也就在所難免!這還如何“只殺兄弟三人”呢?

由于沒有天王明旨,楊秀清就莫名其妙被殺了,東王的其他部隊當然不會束手就擒,當然要奮起反抗!

如此,屠殺的規模才徹底失控!

3、洪秀全事實上與韋昌輝一起對東黨進行了屠殺。

而洪秀全,也事實上參與了對楊秀清集團的屠殺!

在對東王余黨的屠殺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就發生在天王府前。

當時,洪秀全下诏:韋昌輝等人殺人太多,要當衆處罰,請東王將士前去觀看!

因此,東王將士有5、6000人放下武器前去天王府前的禮堂觀看。

結果··一場屠殺就開始了!

據《清史稿.洪秀全傳》記載,這是洪秀全的妻子賴氏的謀劃。賴氏對洪秀全說:除惡不盡,必留後患!

我們自然也不能只聽清方一面之詞,不過,更不能認爲是韋昌輝之謀!

有很多朋友爲洪秀全開脫,認爲這是韋昌輝“矯诏”。

其實,且不說韋昌輝有沒有實力“矯诏”,就是有實力,如前所說,韋昌輝最需要的“矯诏”難道不是明確宣布楊秀清的罪狀嗎?

顯然,屠殺擴大化,首要責任在洪秀全。

洪秀全既要殺楊秀清,又無法在“天父殺天兄”這種事情上自圓其說,無法公開明示楊秀清的罪狀,無法安撫東王余黨,導致殺戮不可控制!

被洪抛棄

韋昌輝殺紅了眼,石達開抵達天京後,當面指責韋昌輝殺人過多。結果,當夜,韋昌輝把石達開家也屠殺了,還好石達開跑得快!

其後,石達開召集部署,與韋昌輝決裂。

此時,洪秀全感受到人心與壓力,遂抛棄韋昌輝,問韋昌輝濫殺之事。

韋昌輝氣不過,率軍攻打天王府(企圖重演襲東王府?),但迅速失敗。

洪秀全一聲令下,韋昌輝集團迅速崩潰,韋昌輝本人被擒殺!

在誅韋昌輝過程中,總共殺了200人!

由此可見,韋昌輝在天京並不具備強大的嫡系力量,更不具備與洪秀全抗衡的實力!

其後,洪秀全又召秦日綱來,秦立刻趕來···然後···被殺。

要知道,秦日綱當時可是在外領軍!一個領軍之將,聽到天王召喚立刻趕去!由此可見,配合韋昌輝屠殺的秦日綱,也是天王的人!

韋昌輝,確實是殺得最凶的那一個,但他其實非常虛弱!

我爲渠除大害,今反責我而欲沽名耶?——韋昌輝

罪責難逃

如上所說,韋昌輝並不是一個“投機分子”,在天京事變的屠殺中也不應該負首要責任。

但是,韋昌輝的責任是仍然不是輕描淡寫就可以抹掉的!

1、目光短淺,謀劃不周。

天京事變的屠殺之所以失控,主要就在于洪秀全、韋昌輝一心是考慮到殺楊秀清,卻似乎沒有考慮到誅楊之後如何安定局勢。

洪秀全自然是要在其中負首要責任,但是,作爲太平天國的副軍師,韋昌輝本應在此中起到更大作用。

2、殘忍好殺。

即便屠殺東王余黨本非韋昌輝主意,但是,韋昌輝是主要執行人。

後來,韋昌輝倒台時,天京城軍民人人得而誅之,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塊!

顯然,即便韋昌輝是奉命辦事,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殘忍好殺,令人憤恨!

我們知道:太平天國雖然有派系之分,但派系成員之間並不是非要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楊秀清被殺後,楊輔清等人尚願繼續在太平軍中奮戰到最後!

石達開逼殺韋昌輝後,韋俊尚能繼續在石達開麾下作戰,並直到數年後才無奈降清!

由此可見,如果韋昌輝有安撫之能,他是可能避免屠殺過分擴大的!

總之,天京事變的屠殺,韋昌輝不是主謀,但是,作爲同謀和主要執行人,韋昌輝的罪責也是不可一筆帶過的!

韋昌輝是一個有才幹有魄力,爲太平天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領導人。

他的出身不應成爲汙點,他對太平天國的功績不應被抹殺。

天京事變的血雨腥風,其根在太平天國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其主謀是洪秀全而非韋昌輝。

天京事變屠殺的擴大,其主要責任人也是洪秀全,而不是韋昌輝。

但是,韋昌輝的殘忍好殺,也是屠殺擴大化的關鍵因素!

對于一個曆史人物,不盲目把所有帽子都扣到一個人頭上,也不因爲要替他摘掉一些帽子而給他徹底翻案!

對韋昌輝,也應如此!

6 阅读:678
评论列表
  • 2024-06-07 01:42

    不認同文章觀點。天京事變擴大化對洪秀全沒有任何好處,以洪秀全的政治頭腦是不難明辨個中利害的。東王府勢力在楊秀清身死後只得依附洪秀全,是洪秀全親掌天國實權的重大契機,這一點洪秀全知道,韋昌輝、石達開當然也知道。韋昌輝想當楊秀清第二,就必不能容東王府勢力爲洪秀全所用,這是事變擴大底層邏輯。商議誅楊,洪的算盤是韋、石相互牽制,將東王府勢力完整收入自己囊中。但很顯然,他錯看了石達開,石達開“大聰明”失約,讓韋昌輝沖在前當惡人,摘清自己,等到事變擴大再入城問罪,逼洪除韋,自己當楊秀清第二。太平天國需要第二個楊秀清嗎?答案顯然是不需要!天京事變之所以會爆發,軍師負責制和天王虛位就是最大的雷。韋昌輝真正沒有退路是在缺少石達開制衡,野心膨脹擴大事變後,而不是誅楊後如何向天國上下交待,那只是技術問題。如果韋昌輝沒有當楊秀清第二的野心,事變僅止于誅楊,那被動的就是石達開

    博浪一椎 回覆:
    從邏輯上說很難反駁您的觀點,但總感覺不是那麽有說服力,比如洪秀全的政治頭腦,有幾個bug,1)天京保衛戰後的進北攻南,明顯是一個戰略錯誤;2)不同意李秀成的移城別走計劃死守南京;3)對接班人洪天貴福的培養非常離譜;4)放任兩個平庸的兄長專權貪黩。石達開在您的口中在天京事變中那麽精明,爲何自己單飛後打不下一塊根據地,最後衆叛親離?那肯定是石的舉措存在嚴重的錯誤(篇幅太長不寫了),這又與其精明相矛盾的。如您所說,石達開若與韋昌輝、秦日綱一同趕赴天京事變誅楊,韋昌輝有了石的制衡,很大可能就不會屠殺擴大化了,洪秀全也要頒诏明確楊秀清的罪狀而不敢甩鍋他們三人了,正因爲石達開取巧不想做惡人(故意遲到?),才導致屠殺擴大化,天國力量的損失,于這個團隊中的所有人都是不利的,而不僅僅是洪天王的損失。
    用戶13xxx12 回覆: 博浪一椎
    有政治頭腦未必軍事戰略眼光也強,反之亦然。項羽和韓信都是軍事天才,但玩政治就不行;楊秀清軍事強,但政治上連起碼的人和都做不到。洪秀全的政治頭腦在太平天國是最強的,這沒有什麽疑問。接班人培養和政權長遠考慮上出問題,不一定反映政治頭腦差,也可能是跟安于享樂的本性有關,典型例子還有朱溫。相比上述兩點,攫取、掌控權力的時機把握和手段運用更能反映政治頭腦。至于石達開,缺少大局觀和擁有小精明並不矛盾。他如果有大局觀,明知事變不可逆就該積極參與天國權力平衡遊戲中去,但以他在事變中的表現和之後的負氣出走完全不像有大局觀的人,最後衆叛親離不奇怪,但這並不影響他有小精明。他在那個位置,面臨那種時局,與洪、楊、韋共事多年,各人心性如何,想要什麽,他當然一清二楚,幾種可能結果推演一遍,普通人也不難有那份“精明”
  • 2024-06-03 07:19

    洪秀全是主謀,韋昌輝既是同謀又是執行者,楊秀清的跋扈也是取死之道

  • 2024-06-21 23:06

    小編,我看到的史料是韋昌輝沒怎麽打仗啊,有明確記載的是金田扯鎮不久後的大湟江之戰擊敗向榮,是韋昌輝親自帶隊指揮的,還有就是天京事變前楊秀清發配韋昌輝至江西戰場,一個月右,與清軍互有勝負;迎主之戰是楊秀清制訂蒙得恩執行指揮的;新圩伏擊戰、古蘇沖伏擊戰沒有史料說是韋昌輝指揮的;突襲永安是羅大綱打先鋒沒韋昌輝的事,永安突圍倒是韋昌輝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