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如此厲害,看不出呂後的野心嗎?爲何差點讓呂氏奪了江山?

喝下曆史的雞湯 2024-05-30 05:08:46

大漢王朝的第一次大危機,就是呂後之亂。

劉邦的妻子呂雉專權,大漢王朝“天命幾墜”,劉家天下差點改姓呂了。

劉邦,開國之君,一代雄主,素能識人,難道看不出他結發妻子的野心嗎?

呂後勢力的崛起

呂後爲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史記.淮陰侯傳》

在劉邦打下天下前,呂後沒有什麽“存在感”。

劉邦起兵反秦時,呂後帶著家屬留在老家沛縣。

秦滅亡後,劉邦被封爲漢王,呂後才帶著家屬與劉邦團圓。

然而,沒多久,楚漢戰爭爆發沒有多久,彭城之戰後,呂後和老太公又被項羽俘虜,在楚營做了三年的俘虜和人質。直到楚漢議和以鴻溝爲界,呂後才被釋放,但此時楚漢戰爭已經到了尾聲。

所以,劉邦“打天下”期間,呂後顛沛流離,基本上沒有什麽作爲。

直到劉邦得了天下後,呂後的勢力才逐漸膨脹起來。

畢竟,劉邦作爲天子後,連蕭何這樣的“老兄弟”都信不過,又沒有強大的宗族勢力爲援,家裏信得過的也就只有自己的老婆了!

而呂後以其才能、果決、殘忍,確實爲劉邦鏟除異姓王立下了大功。

劉邦的發小,燕王盧绾就看得很清楚:“漢族淮陰,複除彭越,皆呂後計”····“呂後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

在替劉邦誅殺異姓王的過程中,呂後的影響力迅速膨脹!

當然,在呂後勢力膨脹的過程中,呂後與劉邦這夫妻二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畢竟,對大漢王朝來說,此時“名爲君臣,實爲敵國”的異姓王是最大的,最迫不及待要消滅的勢力!

那麽,劉邦就不怕呂後勢力膨脹,將來威脅大漢的穩定嗎?

劉邦當然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

改立太子失敗

劉邦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通過改立太子,從根子上杜絕呂後的威脅。

母憑子貴,如果呂後的兒子不能做繼承人,那麽,呂後的權勢也就直接被剝奪了。

因此,前197年,劉邦正式提出:換太子。

理由是:太子“不類我”,這個家夥太懦弱了,應該讓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來接班!

然而,劉邦的想法,遭到了群臣集體反對!

禦史大夫周昌直接跳出來:臣不太會說話,但是臣知道不可以這樣!陛下雖然想要廢了太子,臣不奉诏!

公開表示自己不奉诏,這幾乎是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

叔孫通則更是把以死相逼表現在了字面上:還記得秦始皇廢長立幼,不立扶蘇的後果嗎?太子仁孝,天下共知!呂後跟著陛下吃了這麽多苦,怎麽能背棄她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太子,“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汙地”!

大臣多谏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後恐,不知所爲。——《史記.留侯世家》

許多大臣都群起反對換太子,但是,劉邦依然不改其意圖。

呂後惶恐,就讓人將已經“杜門不出歲余”的張良劫了過來,請張良獻計。

張良認爲:這種事情,靠嘴巴去說是沒有用的!劉邦一直想要請“商山四皓”,但一直請不到!如果你能讓太子把這四個人請到,帶在身邊,等到陛下發現後,情況或許有變化!

呂後遂采納張良之計,派人”卑辭安車“,請出了”商山四皓“。

果然,這一操作,使劉邦徹底打消了廢太子的想法!

一次宴會上,劉邦發現太子身邊的四個人都是八十多歲的老年人,很好奇,就問這四個人是誰?

得知這四個人正是“商山四皓”後,劉邦大驚:我請你們請了很多年,你們都逃走不見我。怎麽你們現在跟著我兒子混了?

四人說:陛下輕士善罵,我們不願意受侮辱,聽說太子爲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爲太子死者,我們就來跟隨太子了!

劉邦只能表示:請你們好好調護太子!

散會後,劉邦對著戚夫人發出感慨。

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史記.留侯世家》

如此,劉邦打消了廢太子的企圖。

劉邦的限制之策

既不能廢太子,從根本上杜絕呂後專制,劉邦只能以制度來限制了。

1、白馬之盟。

在鏟除主要有威脅的異姓王後(長沙王尚存),劉備與群臣斬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劉邦的“白馬之盟”,是個制度建設,不是專門爲限制呂後而設的。

但是,在劉邦訂“白馬之盟”時,也只有呂氏是可能“異姓爲王”的,呂氏也是劉邦在“可預見的未來”唯一的現實目標。

而事實上,“白馬之盟”,也只在後來的鏟除呂氏鬥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後來,齊王起兵討伐呂氏,也正是打著“誅不當爲王者”!

2、欲殺樊哙。

劉邦死前,又下令周勃、陳平“即斬樊哙”!

樊哙不是韓信,是他劉邦的死忠,劉邦爲何臨死非要弄死樊哙呢?

其因,是因爲有人在劉邦身邊進言,說樊哙“黨于呂氏”,並可能“以兵盡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劉邦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僅僅因爲有人進讒言就非要殺了樊哙。

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爲了削弱呂氏的嫡系力量。

此時,呂氏與功臣集團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微妙的,既合作又相互制衡。

而呂氏的嫡系力量中,大哥呂澤已經戰死,呂釋之也年事已高,幾乎和劉邦前後腳走的。

呂氏關系緊密者,最有實力者,也就只有呂後的妹夫樊哙了!

所以,劉邦死前,要除掉樊哙,主要就是要削弱呂氏的嫡系力量。

當然,因爲劉邦很快去世,陳平畏懼呂後,沒有執行此命令。

當然,遍布天下的劉姓諸侯王,以及“非劉氏不得爲王”的約定,實際上已經是劉邦爲漢家天下上的一道保險。(只是這一保險也被呂氏所破)

劉邦不除呂氏

由上來看,劉邦並非不知道呂後的威脅。

劉邦不除呂氏,是出于全盤考慮。

1、劉邦與呂後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利益分歧。

劉邦打消換太子的念頭,是因爲看到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

我們知道,一般的權力鬥爭中,越是“羽翼已成”,就越是要盡快除掉,再不能留後患!

如果這個“羽翼已成”的是韓信、彭越,那劉邦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解決掉的!

但是,劉邦因爲太子“羽翼已成”而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這就是因爲:劉邦與呂後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利益分歧。

劉邦最大的利益,是繼承人能夠接過班,維系大漢的穩定發展。

呂後的最大利益,是兒子能夠接過班,並且維系統治的穩定。

這就是共同利益。

利益分歧點僅僅在于:是不是要讓現任太子接班而已。

劉邦想要換一個兒子來接班,以杜絕呂氏的勢力膨脹;呂氏就想要自己的親兒子來接班;分歧僅僅在此。

但是,這不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利益分歧。

呂氏是劉家的媳婦,太子是呂後的親兒子。

呂氏雖然勢力膨脹,但是,難道呂後不讓自己的親兒子(以及將來的親孫子)做皇帝,而要本家的侄子來做皇帝嗎?

所以,以常理論,呂後臨朝稱制,幫助自己的兒子坐穩皇位,過些年呂後死後,太子親政,天下始終是劉家的!

至于後來惠帝早早駕崩,這是劉邦無論如何所難以預料到的事情!

2、大漢要維系穩定,依賴呂後是當時唯一選擇。

而此時,大漢初立,內憂外患。

只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領導局面,才能維持大漢王朝的穩定發展。

但是,當時,劉邦諸子,除了庶長子齊王劉肥外,皆尚年幼。

所以,劉邦與其說是選擇太子,不如說是選“太後”。

而呂後,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劉邦打消換太子念頭,是看到“商山四皓”跟隨太子。

其實,“商山四皓”,雖然高義,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麽實力,本不足以起決定性作用。

不過,劉邦請不到“商山四皓”,而太子能請到,劉邦由此認識到“呂後真而主矣”,呂後的政治素質不在劉邦之下!

不依賴呂後,又可以依賴誰呢?

3、呂氏實力不足。

呂氏的家境比劉邦好,但也不是什麽大族。

當時,呂氏的強力人物中,呂澤戰死,呂釋之也差不多不行了。

呂氏其他人,無論資曆、威望、才能皆與呂澤等相去甚遠。

所以,呂氏的實力,基本上就完全依仗著呂後。

而此時的呂後,也是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並不是什麽“子幼母壯”。

所以,呂後死,呂氏並沒有能力抵抗諸劉及功臣集團。

如此,除掉呂後做什麽呢?

呂後一直被認爲是野心家而大書特書。

其實,劉邦死後,呂後稱制,只是正常的“外戚專權”而已。

無論劉邦怎麽看待呂後,在他去世時,能夠維系大漢王朝穩定的,只有呂後這個妻子。

客觀來說,呂後後來雖然有培植呂氏,誅殺劉氏的事迹,引發了動亂,但呂氏距離取劉而代之始終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

而呂後雖有殘忍的惡習,但總體上延續了高祖“休養生息”的政策,維持了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也事實上完成了過渡任務!

0 阅读:98
评论列表
  • 2024-05-30 08:44

    軍權不在呂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