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螢火蟲,微小而熠熠,身輕而光彩,是吟誦最多的詠物對象

快樂鑒騷詞 2024-06-08 16:39:17

很懷念兒時的夏夜,那時候,農村沒有電風扇,更沒有空調,晚上實在太熱,就鋪了涼席,在屋外睡。那時候的我們,也沒有什麽玩具,夏天的夜晚,印象最深的是滿天的星星和發著光四處飛的螢火蟲。可以說,螢火蟲是孩子們夏天的最愛;現在的孩子,見螢火蟲的機會少了,一定比我們小時候更愛。

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讓螢火蟲給你一點光

慢慢長大了,看見螢火蟲的機會也少了,但聽過了不少的關于螢火蟲的歌曲,很多都很好聽。比如,伊能靜唱的《慢慢飛》我很喜歡,“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夏夜裏,夏夜裏,風輕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讓螢火蟲給你一點光”,非常治愈的歌曲;還有《小小螢火蟲》,“小小螢火蟲,小小螢火蟲。背起一個小燈籠,飛西又飛東。一飛飛到花園裏,做了一個夢。變成小星星,高高挂天空”,非常充滿想象力,唯美的歌曲。

變成小星星,高高挂天空

後來,我發現,這些歌曲的美,在于它們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詩詞中,詠螢火蟲的比例非常高,甚至可以說是古往今來,詠物詩詞中吟誦最多的對象。

1. 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蕭繹

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這個人,他的成就在于宮廷詩。我們眼中的宮廷詩,一般都是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千嬌百媚、風情萬種,而詩意則很蒼白,沒有值得回味的東西。但蕭繹除了宮廷詩,他的詠物詩寫得也好,特別是這首《詠螢》:

本將秋草並,今與夕風輕。

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

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

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

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

“本將秋草並,今與夕風輕”,螢火蟲本來是附在秋草上,但入夜後,又在晚風中輕盈飄飛。一句,“與夕風輕”,生動的描繪了螢火蟲身姿輕盈的特點,特別傳神。

下面的兩句寫得特別美,可以說是古往今來最唯美的詠物詩句。

“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它騰飛在空中,就像流星要隕落而劃過一樣美;它拂動翅膀,在樹上飛著,樹就像盛開了燦爛的鮮花一樣靓。

“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它停在屏風上,就像有神火照耀著屏風一樣明;它逗留在簾子上,就像夜明珠一樣亮。

這兩句詩,詩人可以說是用盡了世上最美的事物來形容螢火蟲,比如,“流星”,比如,“鮮花”,比如,“神火”,比如,“夜明珠”。

而最後一句,“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如果遇到您收拾螢火蟲的光彩來裝扮自己,那它也不吝惜它輕柔的身體,把它整個兒奉獻給您。這是典型的“士爲知己者死”,或者壯士報國的精神!

可以說,這首詩,是古往今來最唯美的一首詠物詩,沒有之一。

2.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虞世

可以說,詠物詩都是爲了明志,基本上沒有單純的詠物詩。南北朝詩人虞世的這首《詠螢》,可以說表現得非常明顯,基本上每一句都有所指,如其說是在描寫螢火蟲,不如說是在描寫自己:

的曆流光小,飄搖若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的曆流光小,飄搖若翅輕

“的曆流光小,飄搖若翅輕”,“的曆”,光亮、鮮明貌。雖然非常光亮,非常光彩,但卻像流星的光一樣,而且還小;在晚風中飄搖,好像翅膀很輕,經不起哪怕是一陣微風。

這句是說自己雖然有才能,但是自己背景小,不能有大的影響力,而且勢單力薄,在各種勢力的打擊下,風雨飄搖。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小小的螢火蟲啊,你是怕自己沒有人的識別到,才獨自在黑暗中發出自己的那份光明吧!

這句詩,寓意有二:一是,詩人不甘默默無聞,不願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自己的存在;二是,有不被賞識的擔憂,因爲頑強發出光亮,希望能被國家賞識,發揮自己的才能。

小小的一個五言詠物詩,表達的寓意卻很多,這首《詠螢》,非常值得稱道!

3. 熠耀宵行,蟲之微麽,郭璞

魏晉時期的詩人郭璞,擁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詞方面的成就在于他是“遊仙詩”的鼻祖,比如,他寫道,“登仙撫龍驷,迅駕乘奔雷”,想象力十分豐富。這首《螢火贊》,雖然是詠物詩,但也具有他“遊仙詩”的特點:

熠耀宵行,蟲之微麽。

出自腐草,煙若散漂。

物之相喣,孰知其陶。

熠耀宵行,蟲之微麽

“熠耀宵行,蟲之微麽”,螢火蟲,這個微小的蟲子,但卻能在晚上,熠熠閃耀的飛行。

一句,“熠耀宵行,蟲之微麽”,縱然世間的每一個個體微不足道,但依然有他閃耀光芒的地方。

“出自腐草,煙若散漂”,“出自腐草”,古人認爲螢火蟲是由草木腐爛而生。它出生于腐草,由草木腐爛而生,但卻發出光芒,身影像煙雲一樣飄散。

一句,“出自腐草,煙若散漂”,頗有鬼魅色彩,具有“遊仙詩”的特點。

“物之相喣,孰知其陶”,無數的螢火蟲快樂的飛舞,相互照耀,雖然生命短暫,但是你怎麽知道它們不快樂?

這句說出了,螢火蟲之間相互幫助,雖然生命短暫,但誰又能說它們不快樂呢?就像莊子說的,“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雖然惠子反駁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而莊子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世間萬物,自有其生存的樂趣。

4. 向月光還盡,臨池影更雙,紀少瑜

南北朝詩人紀少瑜的這首《月中飛螢詩》,也寫得非常唯美。在孩子們看來,螢火蟲是夏夜的精靈,是心靈的光明;古人也喜歡螢火蟲,認爲它代表潔淨和仙意,是古人版的“綠野仙蹤”:

遠度時依幕,斜來如畏窗。

向月光還盡,臨池影更雙。

向月光還盡,臨池影更雙

“遠度時依幕,斜來如畏窗”,當螢火蟲飛向遠方時,如同依偎在天幕之上,星星點點,猶如銀河上的星辰。當它斜斜的飛來時,像是在畏懼窗戶會關上一樣,遲遲不肯飛進來。

“向月光還盡,臨池影更雙”,當它向著月亮飛去時,在月光的照耀下,像是消失了一樣;但它飛臨小池時,頓時和池中的影子成雙成對。

一句,“遠度時依幕”,向我們展現了螢火蟲夢幻般的場景,夜暮就像一場大幕,螢火蟲在大幕下,時隱時現,如夢如幻。

而一句,“向月光還盡,臨池影更雙”,則又寫出了螢火蟲唯美的特點,時而隱匿在月光下,時而顯現在池水中,這不是精靈是什麽?

5. 暗處若教同衆類,世間爭得有人知,郭震

唐代詩人郭震的這首《螢》,是一首典型詠物詩,這種詠物風格在唐代很常見,比如,唐代詩人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人張九齡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都是鼎鼎大名。類似的是這首《螢》的這句,“暗處若教同衆類,世間爭得有人知”,也寫得非常好。這首《螢》,全詩爲:

秋風凜凜月依依,飛過高梧影裏時。

暗處若教同衆類,世間爭得有人知。

暗處若教同衆類,世間爭得有人知

“秋風凜凜月依依,飛過高梧影裏時”,到了這個時節,已經是秋風凜凜,而月光也隱隱約約,不是那麽清楚;一只螢火蟲飛過高高的梧桐樹的影子裏,讓人眼前一亮。

第一句就隱喻十足,“秋風凜凜”,暗示了惡劣的環境,強大勢力的打擊;“月依依”,月光隱隱約約,則表示大環境不好,光明不足;“高梧影裏”,也暗示了一種黑暗勢力,人民都籠罩在這種黑暗勢力下。

“暗處若教同衆類,世間爭得有人知”,在這黑暗處,如果與其他生物一樣沒有光亮,那世人怎麽會知道,有螢火蟲這種能發光的生物呢?

在這句詩裏,詩人用“暗處”比喻逆境,說明在惡劣的環境中,必須表現出非凡的才幹,才能被社會所重視。

換一種理解:在黑暗中,如果能夠出人頭地,就算會被打擊,那也要發出自己的光芒來。即人們常說的,“甯可玉碎,不可瓦全”。

6. 散彩萦虛牖,飄花繞洞房,駱賓王

這首出自“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之手的《秋螢》,也是唯美詠物詩的典範,一點都不輸蕭繹的那首《詠螢》。蕭繹的《詠螢》,全詩四句,其中有兩句是極度唯美,而這首《秋螢》,也是全詩四句,更爲誇張的是,其中有三句極度唯美:

玉虬分靜夜,金螢照晚涼。

含輝疑泛月,帶火怯淩霜。

散彩萦虛牖,飄花繞洞房。

下帷如不倦,當解惜馀光。

含輝疑泛月,帶火怯淩霜

“玉虬分靜夜,金螢照晚涼”,“玉虬”,指彎彎的初月。彎彎的月兒,似乎要把甯靜的秋夜分成兩部分;在這種朦朦的初月照耀下,金色的螢火蟲閃耀了夜晚的涼意。

第一句的“玉虬”和“金螢”,就已經十分的唯美。

“含輝疑泛月,帶火怯淩霜”,她包含的光輝,就像月光一樣;而它帶著的螢火,更是要退怯和淩傲冰冷的秋霜。

這句,詩人使用了“含輝”和“帶火”,高度贊揚了螢火蟲給人們帶來的光明。

“散彩萦虛牖,飄花繞洞房”,衆多的螢火蟲,像散發著的流光溢彩,充盈了我這虛無的門戶;而在我這山洞房子周圍,像是飄散著的燦爛鮮花一樣,繞著洞房開放。

而這句的“散彩”和“飄花”,繼續給我們帶來了唯美的視覺感受!

“下帷如不倦,當解惜馀光”,當它飛進我的蚊帳中來的時候,看起來還是絲毫不知疲倦,但請珍惜你剩余的光芒,暫時休息一下吧!

最後一句,表達了詩人的惜才愛才之心!

7.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處默

唐代詩僧處默的這首《螢》,也是別出心裁,他抓住了螢火“雨灑不滅、風吹欲燃”的特點,把螢火蟲描寫得既唯美,又有才。給我們展現了螢火蟲的另一面,值得我們學習的另一面: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

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娟娟”,姿態柔美。螢火蟲飛舞在池塘邊的竹林中,既熠熠發光,又是身形柔美。

“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當它一陣亂飛的時候,像是拽著一把火;當它們成群結隊聚在一起時,又光明無比,關鍵是這麽明亮,卻沒有絲毫的煙霧。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即使天空中下起了微微細雨,但也澆不滅螢火蟲的光芒;即使輕風拂來,也吹不滅螢火蟲的火苗,反而讓它像是要燃燒得更旺。

詩人的別出心裁在于螢火的特點,一是“無煙”,二是“雨灑不滅”,三是“風吹欲燃”,可見螢火不是普通的火苗,是獨門絕技。

詩人借助螢火蟲,高度贊揚了像螢火蟲一樣有著獨門絕技的人!

最後一句,“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既贊揚了螢火蟲給人們帶來的光明,又贊揚了那些刻苦學習的人們。

8. 忽逢借羽翼,不覺生光輝,于季子

這首唐代詩人于季子的《詠螢》,更像是一首童話詩,一部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童話故事。故事裏的主人翁,因機緣巧合下,化身爲精靈,進而報答有恩于自己的日月,力助日月更加光明:

卉草誠幽賤,枯朽絕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覺生光輝。

直念恩華重,長嗟報效微。

方思助日月,爲許願曾飛。

忽逢借羽翼,不覺生光輝

這首詩的第一二句,依然從“螢火蟲由草木腐爛而生”這個思路開始。“卉草誠幽賤,枯朽絕因依。忽逢借羽翼,不覺生光輝”,草木本來就是幽暗而貧賤,慢慢就會腐朽。但由于機緣巧合,忽然借得了羽翼;而且不知不覺中,産生了光輝,變成了螢火蟲。

“直念恩華重,長嗟報效微”,當它變成了螢火蟲後,一直感念日月光華重重的恩澤,時時刻刻在長歎,自己太微小,不能報效日月之恩。

“方思助日月,爲許願曾飛”,這時候,它想到,它能夠力助日月,讓它們更加光明;爲了這個願望,它願意一直飛下去。

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果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將竭盡所能的報答。這就是這首童話詩,《詠螢》的意義。

9. 流光堪在珠玑列,爲火不生榆柳中,徐夤

這首唐代詩人徐夤的《螢》,著重描寫了螢火蟲之光的高貴品質,同時也指出了螢火的稀有特點。把螢火蟲描寫得既唯美,又充滿了詩書氣息,非常值得一讀: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爲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流光堪在珠玑列,爲火不生榆柳中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栊”,西樓之上,月亮漸漸落下,夜色朦胧,一片空寂。螢火蟲穿過紗簾和絲幕,來到了庭院房間。

“流光堪在珠玑列,爲火不生榆柳中”,只見它,飛動時,流光溢彩,其美麗可與珠玉媲美;它又像一團星星之火,卻不會燃燒。它飛舞在榆樹、柳樹之間,卻不會造成樹林的火災。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它一閃一閃發出的光亮,可以一一照亮泛黃書卷上的字。它輕輕飛過碧綠的草叢,就如同螢火蟲用光亮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一樣。

這句,“一一照通黃卷字”,化用了“囊螢夜讀”的典故,讓螢火蟲充滿了詩書氣息,濃厚的文化色彩!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想要知道如此浪漫的自然畫卷是什麽時節?那就是六月月初迎接南風的大暑時節啊!

10.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李白

史上詠螢火蟲的詩詞實在太多,而且出色的也很多,遠遠不是一篇文字能夠介紹完的,但文字總有結尾的時候。這篇文字,就以詩仙李白的這首《詠螢火》來結尾。因爲這首詩,帶有詩仙的一貫特色,不止是唯美,還有就是誇張,還有就是浪漫: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前面詩僧處默有“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這兩句的意思很相近。但詩仙的詩句裏有“難”和“更”,極力表達了螢火蟲的頑強毅力,似乎比詩僧的那句更好!這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了。

詩仙的點睛之筆在于後一句,“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若非天上去”,個人傾向于這樣理解,螢火蟲若非在地上,而是飛到天上去了。“定作月邊星”,那一定是要做月亮旁邊的星星的。

詩仙就是詩仙,就算是螢火之光,也要跟星光媲美。這是他一向豪情萬丈的特點,比如他在《上李邕》中就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再比如,他在《行路難》中就寫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所以,他寫出這句,“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

0 阅读:0

快樂鑒騷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