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最溫暖的一首詞,超然曠達,結尾7個字,安慰世人900年!

南荒詩詞點墨人 2024-05-31 05:38:03

編輯 | 柳色黃

插畫師 |肚子肚肚

南來或北往,總爲生計忙。

爲了生存,人們往往選擇遠離家鄉,前往北上廣;也有人熱愛自己的家鄉,不在乎世俗上的成功,願意一輩子停留。

但不管是選擇在大城市打拼,還是沉醉于小城市的安逸,只要是忠于自己內心的抉擇,便是最勇敢的人。

羅翔說:“世界上最勇敢的方式,就是銷聲匿迹,自我沉澱,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

融入人群不過是自我認知的外化,重新回歸自我才是終極的覺醒,從此,山高水遠,此心安處是吾鄉。

創作背景

王鞏,字定國,自號清虛,又稱王素子。

與蘇轼交好,因“烏台詩案”受其牽連,被谪貶荒僻之地-嶺南濱州,任職賓州鹽酒稅,其中歌姬宇文寓娘(柔奴)毅然隨行。

公元1085(元豐八年)十二月,王定國北歸,回到高郵,蘇轼前來拜訪,好友相聚,自是觥籌交錯,慶賀一番。故而王定國令寓娘出席唱歌助興。

蘇轼聽聞寓娘不辭艱辛,同赴濱州苦難之地,對其十分贊賞,酒席上見其姿容不改,更添從容,不由得十分好奇,情不自禁問道:“在廣南生活怎麽樣,應該不是很習慣吧?”

寓娘爲其斟酒,笑答:“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

蘇轼聽到寓娘的回答,大受震撼,自“烏台詩案”之後,人生巨變,在生死邊緣和谪貶後艱辛困苦令他大徹大悟,對于人生的思考已經有了超然物外的心得,但是對于寓娘的這一句回答依舊感受到別樣的感動,心靈某處撥雲見日,一下子便清淨開闊起來,遂寫詞贈寓娘,盛贊其才貌雙絕。

由此,宋朝一位小小的歌姬便因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而千古留名,成爲讀書人心中善解人意的美人。

靈魂的溫暖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爲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應乞與 一作:天教分付; 盡道 一作:自作)

萬裏歸來顔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常常羨慕這位豐神俊朗的郎君,連上天都格外眷顧他,讓他擁有這麽一位晶瑩俊秀的佳人陪伴。

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宛如一陣風起雪飛,將炎夏之地變成清涼之鄉。

不遠萬裏,遠道而來,備受艱辛也沒有折損她秀麗的面容,微笑時,依舊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我試著問她:“嶺南的風水應該不夠養人,怎不見你玉容消減?”她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上片是寫寓娘的外在美。爲朋友的情人作詞,先是恭維一下王鞏,稱其爲“玉郎”,又贊寓娘爲“點酥娘”,間接稱贊兩人是“一對玉人”,這不僅是外貌上的贊頌,也是感念寓娘對王鞏千裏相隨的情誼。

其次便是盛贊寓娘的歌聲,爲何是歌聲呢?因爲“詩言志,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班固《漢書·藝文志》)其清涼遼闊之聲,自然是因爲心胸超然曠達。

這一段是蘇轼的三重肯定:一是肯定寓娘的容貌、二是人品、三是心性。

且“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贊其歌聲,十分新穎,又令人感到聲臨其境,能唱出這樣清亮的歌聲,必然是一位曠遠清麗的佳人。

下片則刻畫寓娘的內在美。萬裏歸來,曆經風霜,容顔不改,微微笑著的時候,好像帶有梅花的清香。寓娘之內在,猶如梅花,淩霜傲雪,堅貞不屈。

最後通過問答的方式,展示寓娘的機敏應答和樂觀豁達的心胸。先是問了一個反問句“試問嶺南應不好”,嶺南宋時還是蠻荒之地,衆人都避之不及,可見其環境惡劣,好友難得還家,不免心中疑惑,不是說嶺南風水不好,怎麽你不改容顔還越發顯得年少呢?“卻道”一詞,筆鋒突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铿锵有力,警策隽永。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寓娘的答語“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必然是受白居易的影響,而蘇轼也近乎照搬,可見十分認同寓娘的對答。

寓娘的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與心境上追求隨緣而安的蘇轼産生共鳴,“此心安處是吾鄉”亦是作者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自“烏台詩案”後,蘇轼便屢遭貶谪,但他不管身處何地,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發現當地的美食美景,這種安之若素、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成爲其一大顯著標簽。

且寫下這首詞後,紹聖三年(1096),蘇轼谪居惠州,並于此寫下那首耳熟能詳的的《惠州一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從之前詢問好友佳人嶺南風土人情,到自己親身經曆,亦或許因爲寓娘口中的嶺南,讓蘇轼改變了“蠻荒之地”的刻板印象,故而能在嶺南怡然自得,大概便是冥冥之中,自由定數吧。

曠達人生

自“烏台詩案”後,谪貶黃州,再次與王鞏相聚時已人到中年,此前黃州、常州的經曆令蘇轼大徹大悟。

他的諸多名作都是在這段時期寫的,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等。

而《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正是由于之前的谪貶經驗,找到心靈共鳴,卻不曾想,元祐元年十一月(1086年),蘇轼又因試題被人參了一本,稱之爲“蘇朱策試”之爭。

三年後,又屢遭谪貶,紹聖元年四月(1094年),蘇轼以“譏諷先朝”的罪名貶英州(今廣東英德),還未到任,又連續降職,最後,被貶爲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兜兜轉轉,竟然來到好友當年的流放之地嶺南,命運形成閉環。

不知道此時的蘇轼翻閱到從前的詞作不知作何感想?但是如今的他早已千帆過盡,心智更爲成熟堅韌。

有了黃州的鋪墊,有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內心獨白,即便是日後谪貶到更遠更偏的惠州、儋州,蘇轼也能從容不迫,北歸之時,才能言語輕快,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提起蘇轼,我們總能想起關于他的諸多標簽,如“千古大家”、“樂觀”、“美食家”等等,如果仔細看他的人生簡譜,真的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一直到最後病逝于常州都處于人生的低谷。

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生活的磨煉終將結出珍珠。

與王鞏相聚後,蘇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處世哲學,此後,不論山高水遠,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參考文獻:

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49-6501

朱靖華.蘇轼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961-965

張曉蕾.蘇轼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47-2482

杜運通.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精品評注:線裝書局,2011:257

思履.宋詞三百首: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41

推薦3本好看的書籍

喜歡的詩友歡迎購買

你收獲了知識,我收獲了兩三塊零花錢

我們都收獲了快樂(#^.^#)

(聲明: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南荒詩詞館,關注我,與我一起讀詩。如果大家覺得寫得還不錯,對您有益,就點個贊,轉發給同樣有需求的人吧!
0 阅读:8

南荒詩詞點墨人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