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是“凶日”,有啥說法?遵守傳統:1要躲,2不去,3要挂

甜媽努力記錄生活 2024-06-06 20:32:47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五月節、重午節、五日節、艾節等,大家都知道它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本來是我國民間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但是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就成爲了一個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據傳屈原是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的,當地的老百姓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類吃掉,就把粽子扔到水裏面,並且還賽龍舟來驅趕,這也就演變成了後來的端午節習俗。

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很特殊,老人說它是“凶日”,而且根據傳統,在今年的端午節有“1要躲,2不去,3要挂”的說法,那到底是什麽意思呢?端午節快到了,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端午是“凶日”?

關于端午節是“凶日”的說法,這個由來已久了。在古代農曆五月份也被稱之爲“惡月”、“毒月”。

只因爲在古代到了農曆五月份的時候,氣溫高了,雨水也多了,空氣比較潮濕,東西容易發黴不說,而且蚊蟲滋生、毒蟲出沒,人也容易感冒生病,特別是在古代還常有瘟疫發生,人死亡率比較高,所以就認爲五月不吉利,稱之爲“惡月”。

並且在五月份還有九個“毒日”,分別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爲 “天地交泰九毒日”,再加上五月十四爲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都被稱之爲“毒日”。

再加上古人受五行和陰陽理論的影響,在古人看來,五月是陽氣最盛的月份,而端午節這一天更是陽氣達到頂峰的時刻,因此也被視爲“毒月”、“毒日”。然而,這種“毒”並非指真正的毒素,而是指一種極端的氣候條件,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和災難。

因此,人們在這一天會格外小心,遵循各種傳統習俗,以求平安健康。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就有挂艾草來趨吉避凶,祈求家人的健康與平安的傳統習俗。

另外五月初五這天,還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楊公十三忌日”之一,也就是屬于五月份的一個忌日。而在古代楊公忌日被稱之爲“百事忌”,這樣的日子諸事不宜。

“1要躲,2不去,3要挂”,有啥說法?

這些其實也是今年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或者是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1要躲”指的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躲端午。

在古代,端午節也被稱之爲“女兒節”,說的就是在這個節日,出嫁的女兒都是可以回娘家和父母、親人團聚的。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代對女性的關愛和保護。

在古代,女性地位相對較低,而端午節又是一個容易引發疾病和災難的日子,因此古人認爲,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躲端午,就能順利的度過“毒月”。

其實這也是古人的智慧,畢竟在古代女性地位低,出嫁了以後就不能隨便回娘家了,而且在端午節前後是比較忙碌的,讓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其實也是給她們放個假,這也體現了古人對于女性成員的重視和關懷。

其次,“2不去”,則是指不要去陌生的水域遊玩、遊泳,以及不要去一些偏潮濕、陰暗的地方,這一習俗同樣源于對自然現象的敬畏心理。

在端午節的時候,雖然有賽龍舟的習俗,但是最好是不要隨便去河邊、水庫等水源地玩耍,因爲這樣的地方非常的危險,尤其是不能在河裏遊泳。只因在端午節前後,降雨也比較多,天氣變化很大,這樣河裏容易漲水,從而會導致溺亡。

另外至于不能去一些偏潮濕、陰暗的地方,比如森山老林,或者是荒廢的老房子等,也是因爲在端午節的時候,像毒蛇、毒蟲等出來活動了,而它們就喜歡偏陰暗、人迹罕至的地方,這樣人去了就容易被它們咬傷。

何況,去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裏面,也容易迷路,如果出現極端天氣的話,那就更危險了。

最後,“3要挂”,則是指有三樣東西要挂在家門口,即艾草、菖蒲和五色絲線。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要挂艾草,但是古人懸挂的不只是艾草,至少會懸挂三種以上的物件。比如在以前就有懸挂“天中五瑞”的傳統,分別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山丹花)等。

可是不同的地方習俗也不同,比如常見的就是挂艾草、菖蒲、榕枝,或者是在門口挂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

還有些地方這是刮艾草、菖蒲和大蒜頭等。小編看到在廣東很多地方,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之所以都有菖蒲,那是因爲在古代民間把菖蒲稱之爲“天中五瑞”之首,只因它的葉子呈劍型,象征著祛除不祥的寶劍,而把它插在門口不僅能驅蚊蟲,而且還寓意著避邪、鎮宅。

其實吧,在端午節家門口挂艾草等,這一習俗源于古代對疾病的預防和驅除意識。在古代,人們認爲艾草和菖蒲具有驅邪避疫的作用,而五色絲線則象征著五方神力,可以抵禦各種疾病和災難。

因此,人們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將這些物品挂在家門口,以求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以上就是對今年端午節習俗的一些介紹,你家鄉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呢?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3 阅读:1926

甜媽努力記錄生活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