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美的一首禅詩,空靈治愈,撫慰世人1200多年!

南荒詩詞點墨人 2024-05-21 08:02:24

編輯 | 柳色黃

小紅書攝影師 | 橙城

南昌有座文泉寺,盛夏時最美。

小橋流水,白鵝紅掌撥清波;綠葉蔭濃,祈福紅綢分外明。

遊玩古寺,最愛檀香浸染下的甯靜,和參天大樹蔭庇的清涼,心情在這一刻變得安靜和澄澈,那些關于世俗的紛擾獲得暫時的停歇。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于沉寂中孤守,于浮華中煉心,方得心清靜。

唐代曾有一位詩人,也因清晨入山林古寺遊玩,感悟到澄澈禅意,便寫詩以贊,留下一首名留千古的代表作——《題破山寺後禅院》

盛唐最清涼的禅詩

《題破山寺後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籁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清晨,常建緩步走進興福寺,時辰尚早,縱使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樹木的遮蔽下,寺院依舊顯得幽深。

蜿蜒的小路通往幽靜之處,重重花木之後,是僧人講經誦佛的禅房。

山中明媚的景色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頓消。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袅袅的敲鍾擊磬聲回響在山林古寺中,連綿不絕,激蕩心懷。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聯便寫明了時間,地點。破山位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初日”指的是早上的太陽。詩人對興福寺早已心向往之,故而清晨便迫不及待的過來拜訪,等他到達古寺時,也不過剛剛升起太陽,可見對古寺充滿向往,而到了之後,也覺得不虛此行,高林深樹,綠意蔥蔥,十分的天然。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颔聯則開始寫所見所聞,詩人開始逛禅院了,蜿蜒小道,重重花木,可見古寺清幽雅致,格局十分的精巧。其中“幽”、“深”二字烘托了幽靜的氣氛。

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這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爲難工也”。後來在青州山寺遊玩,心領神會此句,但欲作詩而不得,遂作罷。後將此遺憾寫在《題青州山齋》中,此間頗有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的遺憾和贊歎。

爲何如此尊崇呢?因爲看似寫景的句子,更深次的是生命的熱烈。“曲徑”一作“竹徑”,那此句中有高大的竹子、蔥郁的花木、別致的禅房,亦可說明禅院的僧人在禅房過道前種植了不少花木,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禅院卻花木繁茂,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向往和執著追求,更有一種生而爲人的旺盛生命力,也更契合得道高僧的禅悟追求。

一個熱愛生活的對于美擁有追求的禅師,對于人生擁有更廣闊的境界。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頸聯意念上緊承颔聯,詩人漫步禅院之中,擡頭望去,只見豔陽高照,天地生輝,竹林古木,蒼葉新枝在陽光下泛著油潤的光澤,小鳥自由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間,惹人豔羨。庭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水潭,天地萬物皆倒映其中,給人以潔淨空明、心曠神怡之感。“悅”和“空”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直接表達,在禅院中,感受到生命蓬勃生長的喜悅與心靈受到禅院熏陶的空靈澄澈。

“萬籁此都寂,但余鍾磬音”尾聯以聲襯靜,營造一個萬籁俱寂的境界,“都”一作“俱”字。詩人站在水潭邊,看著倒映在池水中的小世界,感覺天地一瞬間都安靜了,再也聽不到其他的聲音,隱約間只余敲鍾擊磬之音。在興福寺的後禅院中,詩人感受到刹那“靈照”,進入某種“頓悟”之中,靈魂得到淨化,進入純淨怡悅的世界。

全詩筆調古樸,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境渾融,簡潔明淨,感染力強,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一格。

作爲一首山水詩,它空靈治愈,作爲一首禅詩,它清韻自然。可謂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評說:讀此詩,何必發禅家大藏,可當了心片偈,更妙在鏡花水月。由此可見,這首禅詩在意境和思想上達到驚人的統一,在山水禅詩中一騎絕塵,令人望塵莫及。

三無詩人-常建

常建,無字號,無名氣,無生平,唐代詩紅人不紅的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簡到極致,了了數句,便是一生: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辭官漫遊,後隱居鄂渚。

一生之中,值得說道的,也不過是與王昌齡的友情。

兩人不僅有“同年”之誼,性情也頗爲相投,常建歸隱後途經王昌齡先前隱居之所,曾寫詩《宿王昌齡隱居》感慨,詩中名句“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便是側面稱贊王昌齡清高的品格。

但王昌齡此時並未對仕途灰心,一心期望能夠有所作爲,但是公元748年,在江甯縣幹了8年縣丞的王昌齡,因爲“不矜細行”又一次被貶官,這一次等同于流放,下放到邊陲小城龍標縣做一個小小的縣尉,隱居卾渚的常建聽聞老友的遭遇,萬分同情,但苦于音書不通,惆怅之下只能寫下一首《卾渚招王昌齡張偾》,遙寄老友以寬慰。

從詩中“谪居未爲歎,讒枉何由分”之句,可以推斷出王昌齡因生性耿介而受排擠,對于官場之事,他早已觀看明白,喟然歎道:“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雲”,意思是自古而今世事翻覆多是常態,聲名和事業又怎能免俗。

如果王昌齡能聽常建勸說,早日遠離官場,一起隱居過閑適的生活,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人生,但命運沒有選擇,安史之亂時,王昌齡不幸枉死兵禍,自此兩人天人永隔。

讀常建的詩,你能發現他的與衆不同,《古興》中他將視角對准江邊的枯骨“漢上逢老翁,江口爲僵屍。白發沾黃泥,遺骸集烏鸱”;《太公哀晚遇》中他將重點落在“落日懸桑榆,光景有頓虧”,縱然太公得到賞識,但已暮年,姜太公只有一個,又能有幾個姜太公呢?《湖中晚霁》中他早已勵志歸隱,避免卷入紛爭,“微興從此惬,悠然不知歲”,早日退隱,反而避免了一場人禍。

在這些幽暗深邃的風景辭章裏,似乎都隱藏著他對于盛世王朝黯淡宿命和結局的洞見。

他是曆史上的“三無詩人”,卻又是大唐盛世裏難得的明白人。

獨具一格的詩人

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他的詩現存57首,數量雖不多,《四庫全書總目》稱常建“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殷璠《河嶽英靈集》中常建序稱:“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裏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辄來,唯論意表,于如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又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數句,並可稱警策。”這本書的作者特別喜歡他,將他位列第一,放在李白杜甫之前。

他的詩歌以山水、田園爲主,風格接近王、孟一派,但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詩中有「淡泊」襟懷,藝術上有獨特造詣。今存《常建詩集》3卷和《常建集》2卷。

盛唐的詩歌寫盡了雄、壯、奇、麗,獨缺一個“幽”字。常建填補了“幽”字的空白。

除卻上訴的那些詩詞,詩友們了解常建的其他詩歌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愛的詩詞哦。

(聲明: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南荒詩詞館,關注我,與我一起讀詩。如果大家覺得寫得還不錯,對您有益,就點個贊,轉發給同樣有需求的人吧!
0 阅读:16

南荒詩詞點墨人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