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幹部峥嵘歲月故事(三十七)新三中學三劍客

奇章有吳璨 2024-06-02 03:55:02

穿石孔村四溝五梁,幅員面積五公裏左右,農戶四佰五十戶,人口二千三百二十人,占全鄉人口四分之一,十二個社有熊,李,羅,簡,張,王,成姓,治安村情複雜,鄉政府下派管組織的鄉黨委付書記和一名鄉幹部,一名林業員聯系指導。

穿石孔村大部分人家姓熊,分布在半山腰六個社,曆來村支部書記由熊家人擔任。農家提倡培養子弟讀書,家無讀書人,官從何處來。養兒不讀書,等于餵條豬。盡管居住地地勢陡峭,環境惡劣,生活艱苦,農家以送兒女讀書爲己任,以兒女讀書成績優異爲驕傲資本。再窮再累,勒緊褲腰帶,要盤一個學生出來,出人頭地,抻撐門面,砸鍋賣鐵,一心想要培養一個讀書人,吃上公家飯。

農村山區兒女,從小生長在窮山惡水之地,讀小學,初中,走二十幾裏山路,早上頂著星星,踏著露水,身背書包,柴米紅苕,泥濘路上艱難前行。中午學校集中米苕一起,煮一大鍋飯,就著鹽菜,吃個半飽。下午放學,傍晚跘跘跳跳回家。

端午節,熊會計請鄉幹部過端午,酒桌上,擺談最多的話題,穿石孔村寒門出了貴子,穿石孔村熊家三個兒郎在嶽一中讀高中,成績優異,參加全國數學物理競賽取得了名次,號稱嶽一中三熊,數學物理三劍客。

我們平時到穿石孔村,到這幾家座談,一來二去,知道三熊在嶽一中的學習故事。

熊大是穿石孔村六社一名複員退伍軍人熊老兵的兒子,從小以革命軍人頑強拼搏作風嚴格要求,教育樹靠根,兒靠娘,人民就靠共産黨。感黨恩,學好本領爲人民。人要學,麻要剝。只要功夫深,鐵捧磨成針。讀書要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

熊大,熊二,熊三年紀相當,相互學習,鼓勵,起了一天的雲,總要落幾顆雨。一起讀小學,讀初中,考上嶽一中。

熊大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zpMC)獲得二等獎。

熊二是穿石孔村熊會計的兒子,在全國物理競賽(中國物理奧林匹克,Cph0)獲得二等獎。

熊三是穿石孔村七社熊社長的兒子,在全國物理競賽(中國物理奧林匹克,Cph0)獲得三等獎。

嶽一中的前身新三中學,是國民黨元老于佑任創辦的一所中學,這與他的父親于新三在嶽池縣城開典當鋪有著深厚曆史淵源。

典當,俗稱當鋪,以收取有價值的實物爲質押品,進行放高利貸性質的機構。明未清初,當鋪通及全國城市農村各地,當時到當鋪當物之人,多因生活窮困,久債,治病,婚喪以及天災人禍,也有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或者賭棍,將自己家值錢的物件,衣物,被蓋,床,鐵器,玉器,書畫,古董珠寶,金銀首飾送去當鋪作抵押,實物由掌櫃看貨論價,一般折原物一半,甚至更低。當主有錢了,去取當質押物,當鋪以10%的利率收取當質物押款的利息。當期三個月至半年,到期不取爲死當,質押當之物由當鋪處理。

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683一1874年)陝西人于新三(國民黨元老于右任之父)和劉金山,二人合夥在嶽池文星街開設正興典當鋪。劉金山爲老板,于新三爲管事,下設掌櫃,保管,保衛,勤雜等,三十余人,資金雄厚,規模龐大,居嶽池當鋪第一。

正興當鋪將死當中貴重的金銀首飾,玉器,古董,用騾馬,人力運回陝西,死當中質差的衣物,賣給小北街曹光躍的成衣店。生意靈和,十分紅火。

民國政府成立後,國內軍閥混戰,滇黔軍與江防軍作戰,滇黔軍進攻嶽池,占領嶽池,退出時將縣城百貨商鋪,典當鋪財物搶劫一空,正興當鋪損失白銀拾萬兩左右,正興當鋪于民國元年(1912年)倒閉。

于佑任早年隨父親于新三在嶽池遊曆,對嶽池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于佑任爲國民黨監察院長,感念其父在嶽池經曆,在嶽池縣創辦新三中學,以其父命名,又有頂天立地之完人,德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

1953年嶽池新三中學和尚用中學,在新三中學校址上,合並爲嶽池第一中學。

九十年代,嶽池第一中學准備恢複新三中校名,邀請于佑任女婿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來校訪問,因當時台海關系緊張曆史原因,未能如願。

金秋八月,收獲季節,稻谷豐收,農人歡喜無限。功夫不負有心人,天道酬勤。熊大收到哈工大錄取通知書,熊二收到了四川大學錄取通知書,熊三收到了重慶大學錄取通知書。蟾官折桂,農家子弟躍龍門,穿石孔山區沸騰了,百年難逄金滿鬥,一家有喜衆家樂,彈冠相慶。

熊家人爲三人升上重點大學,舉辦了升學宴,親朋好友,喝了祝福酒,衆人送三人走出大山。

一行一百幾十人簇擁著三人,衆星拱月,猶如山區的喜慶節日,比迎接新娘而過之不及。

穿石孔村人走出大山,四梁五溝小路,彙集到一段陡坡石坡路,呈75度斜坡,直通萬家溝水庫,簡易碼頭上船。一條青石板路,石板壓石板,一級疊一級,山梁上,如同一條巨蟒俯臥著喝水。穿石孔村人趕場,走親訪友,生活農活必經之路,有多少梯步,衆說不一,好事者從上往下默默數過,報過數,另一個從下往上心裏暗暗數,不對,這一段陡坡石板路到底多少步,衆說不一。

一行人走在陡坡起步之處,有人提議,三個大學生,數一數這一段陡坡到底有多少步,以至定下來,統一步數,解除爭論疑問。這一提議贏得了大家的贊成,老支書走前面,三個大學生緊跟其後,衆人依次一個挨一個走,一邊走,一邊數,1,2,3,4,5……201……504,有人高聲唱數,石工號子高昂,有人心裏數,有人看路,光滑的石板,長短不一,厚薄不一,每一塊石板留下山裏人的多少足迹,汗水,艱辛的故事,見證了山區的變化和喜怒哀樂。一路上人們認真數著步,平日背著,挑著重擔,匆匆趕路,那有閑情雅趣數步呢。

到了陡坡盡頭,老支書停下來,問三個大學生,報數,熊大報1341步,熊二報1340步,熊三報1340步,老支書報1340步,到底是多少步,差一步,四個站在那裏,心裏不服,讓後來的人報數,有報1342,1343,1339,1340,到底依那個數,不能定,老支書定1340步,熊大不承認這個數,堅持以自己數的1341步爲准,不服,要重新再數。

熊大的爺爺,七十多歲,滄桑的臉上,喝了酒,紅暈暈,喜悅,壓彎了的腰今天挺直了,穿上了過年才穿的長衫,走上前,對著熊大說:″孫兒呀,就依老書記1340步,人一生那麽長不差那一步,莫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步,風平浪靜。”是呀,人生的路,長得很,不差那一步,退一步,忍一步,百事無憂,一笑泯恩仇。忍一步,事情就過去了,進一步,百尺竿頭。錯一步,謬之千裏。一步之遙,如隔春秋。一步一個腳印,砥砺德行。

多少年了,三熊求學的故事,農村山區美談,山裏孩子榜樣,激勵著一代一代青年們走出大山,奮發圖強,各行各業大展身手,實現人生目標。陡坡上數步那一幕,深深印在山裏人腦海裏,從此,山裏人少了紛爭,多了溫馨;少了矛盾,多了忍讓;少了計較,多了和諧;少了空談,多了拼博。

0 阅读:0

奇章有吳璨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