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啥都不順!波音飛船漏氣,NASA宇航服漏水,沒想好航天員咋回來

特友自然 2024-06-28 19:16:39

走背運喝水也塞牙!波音飛船漏氣,NASA宇航服漏水,航天員回不來

NASA最近可是真露臉了,一系列騷操作不斷

搞得人啼笑皆非,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哪個小國的航天機構呢。在6月中的時候,就在波音飛船剛對接不久,NASA就策劃了一場出艙行走,兩名航天員在氣閘艙裏折騰了半天,最後一航天員說宇航服不舒服,NASA取消了那次出艙活動,期間還發生了氣閘艙誤報警的事故,氣閘艙報警航天員可能患上減壓病。這次出艙活動消耗了大量的氧氣。

而就在昨日,NASA又策劃了一場出艙活動,執行空間站艙外實驗,結果卻發生了艙外服頭盔漏水。頭盔裏的水可能用于支持航天員飲用,也可能用于冷卻系統,總之就是漏水,航天員稱“頭盔裏都是水”。這個事,從根上還得怪NASA,波音飛船發射的時候,他們沒有准備新的艙外服,這次上去還是用的老舊航天服,而以前就出現過艙外服漏水的狀況。結果搞得灰頭土臉這麽不順利。

2022年的一次漏水,艙外服沒有修好,湊合用

現在是宇航服漏水,飛船還在漏著氣,NASA進退兩難,沒想好航天員該怎麽回來。而兩名宇航員也被折騰夠嗆,在地球上的時候,就因爲波音的操作導致數次爬進待發射的飛船,然後又在發射前說飛船有問題再把航天員拽回來。這進了太空之後,也不省心,忙活准備出艙,忙活協助解決飛船的問題,搞得也是異常疲憊。

在太空准備出艙活動還是挺麻煩的,可不像我們在地球上穿衣服。艙外服就像是一個小型的飛船,有通訊系統,有生命支持系統,出艙前需要進行一系列檢查,保證艙外服的氣密性,在穿上之後也還需要進行檢查測試,測試功能的可靠性和艙外服的安全性,然後才是打開氣閘艙的出艙行走。而氣閘艙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打開的,也需要泄壓等操作。總之是挺麻煩的一件事。

而飛船那邊,地面起飛前發生過一次漏氣,進入太空在對接之前發生了4次漏氣,28個推進器中有5個曾意外停機,斷聯重聯系統後4個推進器恢複,還有1個沒有解決。在空間站等待的這一段時間,不知道還會不會發生漏氣,或者發生更多的推進器停機的問題,距離波音飛船45天的太空駐留最長時限已經沒幾天了,也就還剩兩三周的樣子。

波音的飛船是軟硬件設計的問題,在第二次無人試飛(第一次無人試飛出現時鍾設置不當的問題,還有一些軟硬件的問題),NASA不滿意測試結果,波音提出自費進行第二次無人試飛,結果第二次出現了更多的軟硬件問題,包括閥門的問題。在最後發射前,閥門發生過漏氣,但是波音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只是盡可能地修複問題,經過飛行評估覺得沒問題了就發射了,誰知道上去之後又多次發生漏氣。

波音和NASA究竟能不能解決飛船的問題?

我的意思是,在地面上能,在太空中夠嗆能解決。因爲這個事本來在地面上就發生過,而波音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軟硬件不兼容、硬件設計不當,是這些問題的根源。可是地面上人員、設備的配備更充足,那種情況下都沒有解決飛船的問題,指望宇航員在太空解決?怎麽解決啊,NASA和波音最好是制定應急准備,同時進行更嚴密的飛行評估,風險能承受的話,盡早回來比較好,因爲波音飛船只能在空間站待45天。

在地面測試階段,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Starliner)已經多次出現問題。2019年的不載人試飛中,由于計時系統故障,飛船未能按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暴露出軟件方面的漏洞,也顯示了系統集成測試中的不完善之處。盡管在地面上擁有更爲充足的人員和設備支持,波音仍然難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這無疑給載人飛行任務增加了不確定性。

地面上都難以徹底解決問題,那麽在太空中的修複和解決更是難上加難。太空環境極端複雜,空間站的資源有限,宇航員的技術水平雖然高超,但他們面臨的任務難度和壓力遠超地面工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宇航員在太空中解決波音飛船的問題,無異于雪上加霜: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使得操作複雜,空間站的資源有限,不可能提供與地面測試設施同等的支持。

爲了應對這些潛在的風險,NASA和波音公司可能必須制定詳盡的應急准備計劃,提出所有可能的故障類型及其解決方案,並且必須經過嚴格的驗證和驗證,確保其在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地面控制中心應提供24小時的技術支持,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爲宇航員提供指導。與此同時,更嚴密的飛行評估也是不可或缺的,波音和NASA需要確保:所有子系統能夠無縫協同工作;飛船可以承受太空極端環境,不再出現問題。

波音飛船的設計僅允許其在空間站停留45天,這一限制增加了任務調整的緊迫性,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問題無法解決,NASA和波音公司必須考慮提前終止任務,將宇航員安全送回地球。NASA和波音公司還是需要對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詳細評估,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例如,如果評估顯示某些問題可能對宇航員的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那麽盡早返回地球將是最佳選擇。畢竟,宇航員的安全始終是最高優先級。

波音和NASA在管理層面有大問題,以成本爲向導的航天項目,充滿不確定性

波音和NASA在近年來的商業載人航天項目中面臨諸多挑戰,管理層面的不足成爲了他們難以實現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成本導向的航天項目雖然在預算控制和資源分配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

在當前的商業航天環境中,成本控制成爲首要任務,波音公司和NASA在項目管理中,面臨著嚴峻的預算限制,他們往往在資源分配和人員配置上進行壓縮,雖然在短期內看似可行,但卻埋下了許多隱患。例如,波音公司在“星際線”飛船(Starliner)的開發過程中,曾因預算問題多次推遲關鍵測試,甚至在某些環節上削減了必要的質量控制程序,成本導向的策略直接導致了飛船在初步飛行中暴露出一系列技術問題。

波音和NASA在項目管理上也存在協調不足的問題。商業載人航天項目涉及多個部門和合作夥伴,需要高度的協作和溝通。然而,波音在項目協調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不暢,導致設計和制造環節出現脫節。此外,波音與NASA之間的溝通也存在問題,雙方在技術需求和項目進度上常常無法達成一致,這進一步拖延了項目的進展。由于成本壓力,波音在技術驗證和質量控制方面投入不足。

在管理層面,波音和NASA還面臨著人才流失和經驗不足的問題,許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選擇離開公司,導致項目團隊的整體經驗水平下降,而波音和NASA都聘請了很多非工科的職員,比如NASA局長尼爾森,他是學法律出身的,說話就能聽出他的不嚴謹,他曾說月球背面一片漆黑,不知道中國人去那裏幹嘛。

成本導向的航天項目雖然在預算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首先,成本削減往往導致關鍵技術環節的投入不足,使得項目在技術驗證和質量控制上存在隱患。其次,過于注重成本控制,容易忽視長遠的發展和創新,導致技術積累和提升的不足。此外,頻繁的項目調整和推遲不僅增加了項目的不確定性,還對項目團隊的士氣和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

問題頻發,波音聲譽受影響,NASA項目受拖累,重返月球充滿幻想

波音公司曾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標杆企業,NASA也曾引領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

NASA與波音的合作在商業載人航天項目中的頻繁失誤,也對NASA的整體項目進度和目標實現産生了負面影響。NASA原計劃通過與波音和SpaceX等公司的合作,迅速恢複美國的載人航天能力,減少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然而,波音的頻繁問題嚴重拖累了NASA的這一計劃,直接導致NASA不得不延長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時間,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資源對波音進行監督和協助,影響了其他項目的正常進展。

NASA作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航天機構,聲譽也受到了影響。重返月球是NASA的一個重要目標,然而,現實中的挑戰卻遠超預期。波音的問題進一步加劇了登月技術挑戰的複雜性和難度。而且他自身的問題也實在是多。爲了獲得更多的經費,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的一些話,可以可以看作是故意的,只有故意誇大中國對美國造成的競爭壓力,才能獲取更多的支持。

也有網友說,NASA和波音的這次飛船項目,之所以搞得那麽亂,可能也是有背後的目的,通過不斷的騷操作提醒美國政府:該加錢了。

0 阅读:59

特友自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