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頭疼啊,波音飛船又又推遲返回,只因印度扯後腿:太能湊合了

特友自然 2024-06-21 12:02:52

波音的飛船再次推遲了返回的時間,目前確定最早返回時間在6月26日之後。此前,兩名航天員乘坐波音飛船開展了第一次載人飛行,原本計劃在6月12號左右返回地球,但是由于飛船發射後出現了多達5次的漏氣,且不知道漏氣量是多少,NASA再三推遲了飛船的返回時間,從6月12號推遲到6月18號,又從6月18號推遲到22號,現在又推遲到6月26號。

由于漏氣的問題始終沒有獲得解決,波音和NASA將返回時間推遲也是無奈之舉,以便航天員和地面可以配合查找飛船的問題。地面對問題的排查主要集中在閥門上,而太空航天員卻需要配合地面進行飛船的各種檢查、測試活動,以確保飛船處于安全的狀態。盡管早前波音聲稱,氦氣足夠70小時的飛行,而返回地球過程中飛船只需要飛7小時,所以無大礙。

可接連的問題出現,讓波音和NASA也無比頭疼,問題不解決始終存在風險,可能導致推進系統的壓力不足進而影響到燃料的輸送,這對于飛船的姿態控制有著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航天事故的發生,而美國曆史上發生過幾次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十多人的遇難,這也由不得NASA不謹慎了。

印度人的思路似乎與別人不同,波音的管理層中不乏印度人

而地面對于飛船零部件的排查卻觸目驚心。由于波音成本管理的問題,波音放棄了部分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轉向外部供應商,他們使用的一種閥門,是由印度生産的。原本這類零部件需要用钛合金打造,钛合金強度高、韌性好,而且還耐極端環境。可是印度也爲了省錢,最終用斷橋鋁制造了這批閥門,進而導致波音飛船的漏氣。

印度人的這個腦回路也實在是清奇,航母上用拖拉機拖飛機也就罷了,上太空的飛船零部件也這麽能湊合。但印度的問題也只是一部分,關鍵在于波音。由于采取了廣泛的外部采購,加上多方溝通的問題(波音、NASA、印度制造商),增加了溝通的成本和時間,而NASA確定的各種計劃,已經多次延期了。最終,NASA和波音沒辦法,在地面發射前已經漏氣的情況下,強行讓火箭發射。

而關于這批閥門的處置,印度的供應商也沒有給出方法,他們並不認爲閥門有問題。而說道問題可能是由于印度閥門導致的,這也是波音一方面的說法,飛船需要用到很多零件,在飛船已經飛進太空的情況下,僅靠地面上的測試就確認問題全部來自于閥門,似乎也不是很恰當。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波音這個飛船的故障還需要延遲很長時間。

供應商的問題在未來似乎也難以解決,印度人在波音等大型公司的占比或許會越來越多。印度人挺喜歡拉幫結派,波音管理層中出現了印度人,他們就會錄用更多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印度裔工程師,盡管印度這些年在工程技術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印度的文化背景使得他們做事不是很嚴謹,在航天這樣舉世矚目的大事件中也如此能湊合。

關于印度人太能湊合這件事,網上有過很多討論,實際上有一些可能是因爲資源不足,而不得不利用現有的設備設施去湊合,但是印度人不嚴謹的習慣卻也經常成爲人們吐槽的點。比如印度人寄予厚望的光輝戰機項目和阿瓊坦克項目,印度原本是想通過它們實現國防科技的提升,但是由于自身的研發能力不足,爲了快速完成階段性任務或試用,印度軍方可能選擇了外購的設備,然後發現技術和操作適配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改進設計。

而這也可能反映出美國目前的政策。原本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材料或者零部件,美國可以從中國購買,可是現在美國的貿易政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使得他們需要采取其他的供應商。但是能在波音提供的預算範圍內,以比較高的性價比生産航天用閥門的國家,其實並不多,而波音很不幸地選擇了印度。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按照美國的說法是爲了保護國家安全和技術優勢,但也導致了對某些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鏈中斷,爲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和其公司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來滿足需求。波音等公司在選擇供應商時,必須考慮預算限制,選擇具有較高性價比的供應商是必要的。

然而,高性價比並不總是意味著高質量,這可能導致産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的問題;在新的供應商加入供應鏈時,質量控制成爲關鍵。對新供應商的生産流程、材料使用和質量保證進行嚴格監控,是確保産品質量的必要步驟。質量問題導致的項目延誤和成本增加,不僅影響到具體任務,還可能對整個計劃産生連鎖反應。

可以說,波音飛船這個事,往小了說就是印度供應商和波音的不靠譜,往大了說就是美國政策的深遠影響。這美國的艦艇、飛機制造方面,也面臨著供應鏈的問題,例如F35依然采用了中國産的钕磁鐵,曾經F35因爲這一部件而全面停飛。

波音的管理問題暫且擱一邊,依靠波音的飛船航天員到底能不能回來

波音的飛船已經多次漏氣而推遲返回的時間,在地面上飛船就已經出現過漏氣,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掉,NASA和波音最終決定飛船起飛,在太空中5次漏氣,進一步推遲了返回的計劃。 事實是波音的飛船可能已經很難靠得住了,在地面上火箭和飛船的整理整備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設備、人力,花費大量的時間。

而在太空中或許航天員有時間配合檢查飛船的問題,但是空間站中設備不足,檢查飛船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出艙,出艙穿著笨重的艙外服,也很難進行精細的操作,以便去處置飛船的問題。而這次發現飛船的閥門可能有問題,飛行的時候有沒有備件,可能還需要地面往空間站運送專門的配件。地面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指望2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也很難做到。

空間站上的氧氣通常由電解水産生,也有備用的氣瓶供應,在人員增加和停留時間延長的情況下,需要確保電解系統和備用氣瓶能夠提供足夠的氧氣,可能需要降低非關鍵活動的氧氣消耗;額外的停留時間可能會超出計劃內的食物儲備,航天員需要更加謹慎地分配和使用現有的食物儲備,可能會調整飲食計劃;空間站上的水資源系統有其處理能力限制。

在此前的一次准備出艙的活動中,兩名航天員已經換好了艙外服,航天員感覺到了不舒服,最終NASA決定取消出艙,後邊讓另外的航天員出艙以幫助檢查飛船。而在這期間,氣閘艙報道了一次壓力不足的事故,監測系統認爲航天員可能患上減壓病,事後NASA說這次報警是誤報警,對航天員沒有影響。

現在對于NASA和波音,使用波音的飛船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使用飛船就面臨著再次故障的風險,甚至面臨更大事故的風險,比如飛船爆炸航天員遇難等;但是不用的話,空間站上又沒有其他的飛船可以供美國NASA和波音去應用。聯盟號停泊在俄羅斯的艙段,且不說聯盟號的空間有限,計劃外的飛行計劃,美國需要和俄羅斯去商討。

而美國搞載人飛船,部分原因就是要擺脫對俄羅斯飛船的依賴,最後又乘坐俄羅斯飛船返回的話,NASA和波音這麽久不是白忙活了?而利用龍飛船返回,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是波音和NASA也有苦衷,馬斯克多次吐槽過波音的飛船及管理等問題,可是NASA爲了平衡,也采用了波音的飛船,這下頂著漏氣強行起飛,再用龍飛船返回,面子實在挂不住。

波音的飛船,或許會進一步推遲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

波音的星際飛船項目是美國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它主要用于國際空間站的載人和載貨任務,但其測試數據對阿爾忒彌斯計劃中的載人飛行至關重要,星際飛船在低地軌道上的載人任務能夠收集大量關于飛行、生命支持系統、導航和安全措施的數據,這些數據對未來的深空任務(如阿爾忒彌斯2和3)非常寶貴。

阿爾忒彌斯1是一項無人繞月飛行任務,用于測試Space Launch System(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Orion),盡管是無人任務,但由于技術和管理問題,已經多次推遲;星際飛船的延遲會影響到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各個環節。每一次推遲都會導致計劃的時間表被迫重新調整,影響後續任務的准備和執行。頻繁的推遲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導致資源重新分配,給NASA和相關合作夥伴帶來預算和資源管理的壓力。

0 阅读:2

特友自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