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到月背采樣,卻被嫦娥六號搶先,美國技術達不到,心理卻很酸

寰球科學講說 2024-06-07 18:33:55

摘要

我國總共進行了兩次月球采樣,分別是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嫦娥五號是月球正面采樣,嫦六是月球背面采樣。嫦娥五號的科研成果如同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嫦娥六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

面對著中國在探月工程取得的突飛猛進的進步,許多國家或組織相繼與中國開展合作,其中就包括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嫦娥六號月面軟著陸後,德國、法國等媒體相繼表示了祝賀。面對著人類取得的諸多新突破,只有一個國家表現得十分不自然。甚至有些酸溜溜。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是哪個!

美國曾規劃到月背采樣

美國實現月球采樣要推進到上個世紀得阿波羅登月項目中。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得同時,也順手將一些月球樣品帶回了地球。不過這些樣本都是位于月球正面,也就是我們一擡頭便能看到的這一面。

因爲當時美蘇正處于冷戰時期,兩個巨無霸爲了證明自己掀起了太空科技競爭,雖然這場太空競爭以美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而告終。但是登月爲了什麽?難道只是爭個輸贏?而上個世紀對于月球的科研價值的認知遠遠沒有今天這麽統一。

人類從月球的樣本中獲知了大量有關月球信息,對于研究月球的起源、太陽系的演變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NASA 早在2000年初就開始籌劃要到月球最古老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取樣。而且將該區域的樣本采樣作爲最優先的科學目標。因爲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整個月球上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撞擊盆地,科學家分析隕石可能會撞穿月殼,月球地幔物質抛射到表面。而將這些樣本搜集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月球的深度、組成和演化,還可以爲地球了解早期太陽系的更廣泛曆史。

不過,美國的雷聲大雨點小,該計劃工程因爲各種原因擱淺。美國很多時候只是提出一個概念,但是這個概念我們幫他們完成。此時,中國的探月工程剛剛立項,一個幼兒園的兒童逐步趕超大學畢業的青年的大幕即將拉開。

探月工程與美國重返月球計劃

我國探月工程在2004年啓動,我國利用20年的時間,逐步落實探月計劃,創造了人類一個又一個曆史。2007年隨著嫦娥一號上天,我國先後完成了月球軌道飛行器驗證,月面和月背的軟著陸和月球車探測,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采樣返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不斷突破自我。如今我們即將實現月背采樣,美國NASA 的月背采樣計劃遲遲沒有成形。

隨著中國太空探索大幕拉開,未來我國還有載人登月、火星采樣返回等任務。美國爲了保持在太空科技方面的領先,同樣也要開展重返月球及火星采樣返回的計劃。NASA要求以上項目節點要比我國提前。但是如今的美國在技術儲備上,我個人認爲還不如上個世紀。

我們回顧一下美國有關航天方面的建設,幾乎沒有單獨完成過重大工程,比如目前在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只有俄羅斯能夠提供一些核心技術,其他國家似乎只是參與者。美國代號爲阿耳忒彌斯的重返月球計劃,也是近4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聲勢很壯大,多少産出卻仍未知。

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目前進度已經出現了問題。美國計劃是首先發射無人探測器完成繞月飛行任務後返回地球,接下來實現載人探測器完成繞月飛行返回,第三步正式實施載人登月。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可是原本計劃2024年進行的載人繞月工程推遲到2025年,後續的計劃也相應的順延,從當前的狀態看,美國的想法很美好,可是現實很骨感。未來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還未可知。

探月本身是一項複雜工程,我們不懷疑美國的實力,我們只從實際角度出發,來探討美國實現登月的能力。

2024年人類一共實現了3次的月球探測器的著陸,日本的小型登月探測器SLIM、美國的奧德修斯月球著陸器、中國的嫦娥六號。

日本的小型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但在著陸過程中的一個發動機出現故障,導致這個探測器著陸時發生側翻,太陽能電池出現故障,無法發電,最終失聯。

美國的奧德修斯在月球表面著陸時直接來個側翻,可是美國宣布該著陸器已經完成了所有執行任務,最終徹底進入休眠狀態。至于任務是否完成,完成了多少,這點只有美國知道。

由此可見,月球上的飛行器的著陸是一個關鍵的技術,因爲月球上沒有空氣,飛行器的著陸無法通過降落傘控制,只有靠發動機的推力降低飛行器相對月球的速度,這個過程中飛行器需要消耗大量燃料。

當前美國連著陸器的姿態都無法精准控制,也就是說美國目前月球著陸的技術不成熟,那麽何談載人登月呢?

不過面對著這些事實,美國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心裏很酸,但嘴上可是一點不饒人。有一個人特意問納爾遜中國的嫦娥六號去月背做什麽。當然提問題的這個人肯定知道,嫦娥六號的目的,問這個問題無非就是要給納爾遜難堪。

可是納爾遜局長面對這個問題,徹底暴露了他的傲慢和無知。他說美國人不打算去月球背面,因爲月球背面“永遠處于黑暗”。

月球因爲潮汐鎖定,永遠都是一面朝著地球,但並不代表月球的背面得不到陽光照射。要知道我們的玉兔二號就在月背工作呢,依靠的就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電能。

寫在最後

一種即將被趕超的心理落差,導致美國局長的言行不一致。嫦娥五號的月壤經過國內專家的分析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美國的大學和科研組織早就已經坐不住了,在中國在23年底開放嫦娥五號月壤的國際申請時,美國多個大學或組織參與了報名。

爲此美國國會還特別爲這些大學和組織開了綠燈,原因是美國有法律規定禁止美國與中國在航天方面有任何形式的往來,這真是擡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那麽對于美國當初認爲最優先的科學目標的月球最古老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樣本,美國NASA又會有何種表現呢?

0 阅读:97

寰球科學講說

簡介:科技引領生活,帶你了解世界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