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六月背圖片顯示,月球南極土壤肥沃或存在水,月壤或全球共享

寰球科學講說 2024-06-06 16:26:02
摘要

嫦娥六號6月2日早上6點23分成功在長約2500公裏,深度約爲13公裏的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軟著陸。6月4日早上7點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發動機點火,帶著月背樣品起飛,陳工進入預定軌道。嫦娥六號在月背總停留近49個小時15分鍾。

對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測量到撞擊玻璃珠中的水。同時美國科研人員根據印度月球探測器攜帶的月球礦物質繪圖儀所得到的數據,直接發現月球上的固態水,證明了月球上存在水冰。從嫦娥六號的挖土圖片中,似乎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端倪。

月球軟著陸技術世界領先

嫦娥六號在降落過程中逐步調整姿態,從粗避障到精避障,當距離月面100米高度時,處于懸停狀態,通過設備集成的攝像機觀察地面的地形,選擇合適的區域降落。這樣的這個步驟十分的關鍵,這是保證探測器能否實現軟著陸的關鍵。

在今年2月份,美國曾發射了向月球發射了奧斯修德號月球探測器。在著陸過程中因發動機故障導致,月球探器側翻。沒有完成工作任務,從這方面來看,我國的月球探測器在著陸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式的浪漫

嫦娥六號除了攜帶四個國際載荷之外,中國式的浪漫也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在嫦娥六號表取完成後,著陸器攜帶的由新型複合材料和特殊工藝制成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采樣。

搭載在著陸器上的小車,原來是一個移動相機,當取樣完畢後,小車才從著陸器上放下來,並拍攝了著陸器和上升器的合照。

通過這個合照我們看到了著陸器和太陽能電池板,一個展開的月表取樣的機械臂及展開的五星紅旗,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著陸器周邊的環境凹凸不平。不過目前因沒有上升器起飛的畫面,這個月球車可能沒能“活”到那個時候。

嫦娥六號在完成表取之後,月表呈現了一個中字,這是在代表中國到此一遊。

所有的這些浪漫畫面都是通過鵲橋二號中繼星傳遞回來的,而這些信號都需要地面重新合成後才讓我們看到這曆史性的一幕。

此時上升器現在正在逆行的低月球軌道上追蹤嫦娥六號軌道飛行器。兩個航天器在機動過程中將以每秒1.6公裏左右的速度飛行。對接後,樣品罐將通過自動化過程轉移到返回艙。隨後上升器將被丟棄,返回艙將于北京時間6月25日左右在內蒙古著陸。此次任務將持續53天。

法國航天局還宣布,氡氣探測儀器曾在前往月球的軌道中三次開進行測試,當前在月表已成功開啓並收集數據。這些數據也是通過鵲橋二號傳輸到地面,再由我國交付給法國。

嫦娥六號圖片特征

從發布的月背的特征來看,似乎月亮上的土壤顔色與地球上幾乎一致。因爲長期被太陽照射,宇宙射線及太陽風的影響,月球表面的土層比較幹硬,但是在著上組合體幾噸的重量下,也是被砸出了個凹坑。凹坑周邊出現了一些碎土疙瘩。

但是在機械臂表層取土的位置,挖出了一個“中”字的坑,這個坑中土壤顔色與表層顔色完全不一致,顔色發黑。這又與我國東北黑土地相似,表層圖樣發灰,底層圖樣發黑,這是肥沃土地才有的特征。

此外,是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表層圖紙幹的發灰,而底層的土因爲是濕的所以才會呈現黑色。

從嫦娥六號發布的這幾張照片來看,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區域的科研價值很高,從照片上就給人無限的遐想,嫦娥六號的月壤的科研成果應該不會少。

月壤會向世界共享嗎

嫦娥六號的月壤一定會向全球共享,通過月壤研究月球起源,人類走向外太空,需要全人類的努力。根據嫦娥五號的經驗,前幾批次的嫦娥六號的月壤會首先向國內的科研單位開放。隨後才會允許國際的科研機構或組織帶著課題申請,通過答辯後才會發放月壤。

嫦娥五號是2020年取樣返回,在2023年底才向全球開放申請。

月球科研站建設遐想

我國後續還會發射嫦娥七號、八號,目的地就是月球南極,此次的嫦娥六號會研究月球南極地理,土壤組成,對于後續的國際月球研究站有很大指導性作用。比如南極土壤是否可以用于建造,水含量有多少。

人類可以直接利用月壤建造科研站,可以將月壤中的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用于燃料和氧氣供應商。一方面可以作爲航天器動力,一方面爲人類提供水源,或許植物也能夠在月球上生長。

寫在最後

中國探月從來都是穩紮穩打,而且過程中總是給我們浪漫式的表達,這些細節無不是表達著中國人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的理想,期待嫦娥六號返回器平安歸來。

3 阅读:607
评论列表
  • 2024-06-09 23:18

    共享?畫那麽多錢不是錢?人脈不需要加強?那麽好心,被別人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錢的腦門子被門夾的貨才會做這樣的事情!別人道德綁架你就上鈎?

寰球科學講說

簡介:科技引領生活,帶你了解世界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