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連續12個月破高溫紀錄,我國北方迎40度高溫,厄爾尼諾影響加劇

寰球科學講說 2024-06-12 09:36:38
全球連續12個月破高溫記錄

根據歐洲氣象組織哥白尼機構發布的數據,2024年5月全球平均氣溫比1991-2020年5月的平均溫度高0.65°C,比2020年5月的高點要高出0.19度。也就是說這個5月已經是全球氣溫連續第十二個月破同期的最高溫度,成爲史上最熱的5月。

也就是說從23年的6月份開始到24年的5月,每個月的氣溫都在創造記錄。從上圖可以清晰可見一條紅線已經遠遠的偏離了往年的溫度,俨然一種居高不下的走勢。24年5月份的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期(一般指1850-1900年)的氣溫高出了1.52度。

5月份,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非洲、伊朗等地出現了熱浪,印度的氣溫更是直沖50度。加拿大北部和東部、亞洲東北部、非洲和南極洲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遠高于平均水平。這些地區是導致5月份氣溫超出同期的重要原因。

上一次連續創造類似高溫出現在2015年的5月到2016年8月。如今,高溫記錄已經被打破。出現這種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就是厄爾尼諾的影響。

巴黎協定即將被打破

自工業化以來,全球氣溫逐漸升高,尤其是在1980年以後氣溫呈現了單邊上升的趨勢。即便是氣溫有波動,也都是在上升渠道上。全球變暖會帶來環境的惡化,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海水溫度上升等,全球變暖也會帶來高溫天氣,高溫缺水在全球各地時有發生。

人類早就已經意識到不斷上升的氣溫會對動植物造成不可逆的毀滅,爲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2016年全球簽署了巴黎協定。目的就是通過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升溫。巴黎協定的目標就是將全球的溫升對比工業化前期(一般指1850-1900年)氣溫升幅控制在1.5度以內。

可是,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的全球平均氣溫也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的平均氣溫高1.63°C。在這12個月中,有11個月(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的全球月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C以上。那麽是否意味著巴黎協定被打破了?

答案是,並不是,要看長期溫度升幅是否突破1.5度。根據歐洲氣象組織的預測,按照目前的氣候發展趨勢,在異常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氣溫升幅徹底超過1.5度會出現在2033年前後,也就是9年以後全球氣溫的升幅就將全面超越1.5度。而距離氣溫突破巴黎協定的目標只有9年。

我國北方將遭受40度高溫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2024年春季(3-5月),全國平均氣溫12.3℃,較常年同期(10.9℃)偏高1.4℃,爲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四川、山西、甘肅、安徽、雲南、陝西、湖北、甯夏、河南等9省(區)平均氣溫均爲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廣西、貴州、海南、江西、山東、河北、內蒙古和湖南等8省(區)爲曆史同期第二高。

進入6月份,因爲受大陸暖高壓脊影響,我國的華北地區從9日起將遭受高溫影響。覆蓋範圍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地。這些地區的氣溫將維持近一個周的高達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的氣溫將會突破40度。

山東省發布了高溫預警信息,強調了受大陸暖高壓脊影響,預計9日至14日,山東省內陸地區將持續出現37℃以上高溫天氣。需要這些地區的朋友們做好高溫降暑工作。

實際上,華北周邊的35度以上高溫天氣在5月底也出現過。這些地區目前的旱情仍然未有效緩解。相反,我國南方地區因遭受連日降水天氣,氣溫一直很涼爽,出現了南北氣溫的倒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影響加劇

什麽是厄爾尼諾呢?厄爾尼諾被氣象專家稱爲一種反常的氣候現象,它與拉尼娜一直反複出現,給全球帶來惡劣的天氣影響,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2至7年發生一次,中間有中性年。

此次的厄爾尼諾是從23年年中開始的,是一場中等強度的氣候現象。它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導致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的一種氣候現象。

厄爾尼諾強度被分成了弱、中等、強、超強四個等級。2023/2024的厄爾尼諾因爲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溫超過了1.3度,但是小于2度而被定性爲中等強度。

它的出現對于我國的影響就是南澇北旱,這裏的北方指的是華北及內蒙古,新疆等地。南方因爲連續降水,溫度適中,北方因爲高溫,缺少降水,幹旱加劇。

雖然根據氣象學家的預測,太平洋赤道東部附近的海水從23年12月開始已經有降溫的趨勢,秋季前後,全球將進入拉尼娜模式,但是當前厄爾尼諾的余威仍在。

厄爾尼諾會導致台風的數量比同年減少,所以今年的首場台風的生成比常年晚了2個月。如果拉尼娜在秋季生成,則會導致秋季台風增多,冬季氣溫偏低。

2024年的氣候走勢可是是夏熱冬冷。

1 阅读:161

寰球科學講說

簡介:科技引領生活,帶你了解世界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