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經典詩詞十首,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靖兒愛詩詞 2024-06-12 08:07:59

以《長恨歌》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余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他的詩風淺顯暢達,通俗易懂,有意到筆隨之妙。據說,他每作一首詩,就念給不識字的老妪聽。若聽懂,則錄之;不能懂,則改之,直到她能聽懂爲止。因其詩風俗中有雅,平中見奇,平暢淺切,曾一度風靡整個大唐:“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于繕寫模勒,衒賣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可見其詩影響範圍非常盛廣。

《長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賞析】這首詞是抒發“閨怨”的名篇,構思新穎奇巧。此詞上片寫景,寫女子倚樓懷人所見,暗寓戀情;下片直抒胸臆,寫其久盼丈夫不歸的怨恨。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女子的相思之痛、離別之苦;尤其是那一束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體現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味深的特點。

《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賞析】《夢微之》是一首七言律詩。首聯點出夢中與老友元稹相會和醒來的怅惘;颔聯寫自己身體多病,而老友已長眠地下近十年;頸聯設想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軀殼寄于世間,悲切與孤寂之意畢見;尾聯告訴老友,兒子愛婿已相繼離世。全詩用夢中相會之愉悅和醒來之痛苦相對比,以樂景襯哀情,更突出了對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對自己現實不幸的感傷和惆怅;其悼亡之情,銘心刻骨,如泣如訴,催人淚下。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賞析】《大林寺桃花》是一首紀遊詩。此詩說初夏四月詩人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生動表達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展示了其偶然發現桃林的驚喜之情。全詩把山寺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其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人絕句中一首珍品。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賞析】《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爲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其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精妙,詩人還在其間運用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甯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滲透了他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全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其寫景之精妙,曆來備受稱道。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賞析】《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以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一個道理:若想對人、事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曆史去衡量、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全詩主旨明確,出語卻纡徐委婉,其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以闡述,後者則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加以說明。通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莺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賞析】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遊行的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春水初漲,遠望與岸齊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甯靜的水墨西湖圖。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于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莺、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是一曲野草頌,也是生命的頌歌。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曆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賞析】這首詞泛憶江南,兼包蘇、杭,描寫江南春色。詞人選擇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運用比喻和映襯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他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贊歎“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詞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余情搖漾,淩空遠去。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賞析】《花非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出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朦胧中又有節律整饬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爲曲子,廣爲流傳。

《初出城留別》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賞析】《初出城留別》是一首五言律詩,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首聯以鮮明的對比,勾勒出一天的行動軌迹;颔聯中城東陌與江南路形成了微妙的連接;頸聯以生動的畫面,描述了離別的場景;尾聯頗具哲理意味,強調心靈的安甯就是真正的歸宿。這是一種超越地理界限的故鄉觀念,說明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比任何外在的歸屬感都更重要。這首詩聲情兼備,寄慨遙深,既描繪了詩人的行動軌迹和情感變化,也傳達出他對“故鄉”的獨特理解。

早年的白居易,一腔熱血,滿懷抱負,希望能爲國效力,兼濟天下。任左拾遺時,爲報答皇帝的賞識提拔,更是盡職盡責,勇于直谏。他不畏權貴,以詩爲劍,頻繁上書言事,並寫下大量的反映社會現實的諷谕詩,希望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其中的優秀代表作,如《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等,都描寫了民生疾苦和各種社會現實弊端,不僅一針見血,切中時弊,而且筆鋒犀利,直指當朝王侯將相的“要害”,爲權貴所忌恨。後被誣陷彈劾,貶爲江州司馬,他和元稹倡導的轟轟烈烈的新樂府運動也因此受挫。

白居易晚年厭倦宦海浮沉,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其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對後世文人影響深遠。宋代蘇轼、陸遊等人都明顯受其影響。

白居易雖未能實施自己“兼濟天下”的抱負,卻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在杭州刺史任內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修築白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離任前,他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爲基金,以供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晚年時,他捐資開通龍門八節灘,其功績昭彰,令今人仍深受其惠。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現留存下來的詩作三千余首,收錄于《白氏長慶集》。

0 阅读:136

靖兒愛詩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