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宦海沉浮的無奈詩詞:句句不提苦澀,處處都是惆怅與落寞

荔枝姑娘詩詞 2024-05-29 09:20:35

01

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我竟一下也和賈誼一樣,成了被遠谪長沙的貶官,西望長安。一片雲霧迷茫,看不到我的家鄉在哪。站在黃鶴樓上,突然聽到陣陣《梅花落》的笛聲,聲音如怨如訴,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淒涼梅花。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當時李白因永王李磷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以“附逆”的罪名長流夜郎,路經江夏(今武昌)時,老朋友史郎中特意陪他遊覽了當地名勝黃鶴樓。李白登樓遠眺,無限感慨,

長安作爲唐朝的政治中心,對李白而言既是施展才華的舞台,更是心靈的寄托,此刻的遠離使他倍感孤獨與寂寥。

李白將遊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曆借景抒情,將一腔懷戀故國的情緒和政治上屢遭打擊的悲哀交織在一起,雖有悲苦之音,卻毫無龌龊寒儉之態,依然是揮斥飄逸,氣象昂揚。

整首詩以黃鶴樓爲背景,借景抒情,將個人的政治遭遇與內心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李白在宦海沉浮中的真實感受。

02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同一幫友人在安遠樓聚會,酒席上一位姓黃的歌女請我作一首詞,我便當場創作此篇。時爲八月五日。

蘆葦的枯葉落滿沙洲,淺淺的寒水在沙灘上無聲無息地流過。二十年光陰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這舊地南樓。

柳樹下的小舟尚未系穩,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爲過不了幾日就是中秋。

黃鶴矶頭早已荒涼破敗,老朋友如今還在嗎?我眼前滿目是蒼涼的舊江山,又平添了無盡的綿綿新愁。

想要買上桂花,帶著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

劉過是一位長期流落江湖的文學家,他的人生經曆充滿波折,四次應舉不中,布衣終身,這種境遇使他更能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和變遷。

在南宋這個戰亂頻繁、政治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他深切關注國家命運,對山河破碎、故友凋零感到沉痛。

二十年中,中原未複,國事日非,自己落魄江湖,報國無門,這使他在舊地重遊之際不能不心事浩茫,怅觸萬端。

當重訪武昌安遠樓時,面對蘆葉滿汀洲的蕭瑟景象,他回憶起二十年前的往事,那種與友人共遊、暢飲桂花酒的青春歲月已一去不複返。

因此,他發出了“終不似,少年遊”的感慨,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現實變遷的無奈。

03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宋·文及翁《賀新郎·西湖》節選

我像那個範滂一樣,生平懷著收複失地、再振國威的雄心壯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沒被高宗舉用的傅說。

現在國事要依靠什麽來支撐呢?這長江不過是只有一衣帶寬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卻都說有此天險大可以安然無憂。

那些士大夫們依然不問國事,我原本想要和他們議論時局、商討國事,他們卻學林逋隱居觀梅,忘懷國事,寄情于山水,並以此相標榜。

如此情狀,天下大事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首詞是作者登進士第後,與新進士同遊西湖時所作。

南宋自渡江以來一百多年,沉緬酒色,酣飲狂舞,不思恢複。朝中士大夫們已經麻木不仁,無人再爲國事而作新亭之泣,更不用說擊楫中流了。

自己立志救國的決心和要求朝廷起用賢才的希望,與實現官員的不作爲,奢糜,享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詞中憤怒地譴責了官僚士大夫們一味安逸享樂,幻想憑仗一衣帶水的長江來阻止敵人南下的荒謬做法,並對朝廷之腐敗表示了極端的憤慨。

04

胡未滅,鬓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宋·陸遊《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

胡人還未消滅,鬓邊已染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在滄洲!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時所寫,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

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淳十六年(1189年)陸遊被彈劾罷官後,退隱山陰故居長達十二年。這期間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遊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

陸遊一生都懷有收複失地、振興國家的壯志,然而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以及政治上的重重阻礙,使得他的抱負始終未能實現。他眼見金人侵略未除,國家尚未統一,而自己的鬓發卻已斑白,如同秋天的落葉。

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化作淚水空流,他感歎此生未能預料到,雖然心懷壯志如同天山般高遠,卻只能在遙遠的滄洲之地老去,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段詞句不僅反映了陸遊個人的政治遭遇和愛國情懷,也深刻揭示了南宋時期社會的動蕩不安和人民的苦難生活。

0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篇谏書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

雲彩橫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裏?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馬也停住腳步。知道你遠道而來定會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邊收殓我的屍骨。

他早上向皇帝上書直言,傍晚即被貶至遙遠的潮州,距離京城八千余裏。他堅定地表達了自己欲爲朝廷除弊的決心,即使年事已高,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殘年。

然而,在貶谪途中,他感受到了前路的艱險與內心的悲涼,望著秦嶺上彌漫的雲霧,他不禁擔憂起家人的安危,同時大雪封山,連馬匹都步履艱難,更加深了他的無奈與孤獨。

在詩的最後,他向侄孫湘囑托,希望將來能在瘴江邊收殓自己的屍骨,這既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奈預言,也體現了他對家人的深深眷戀。

整首詩充滿了韓愈對宦海沉浮的感慨與對朝廷的忠誠,展現了他高尚的品質與堅韌的精神風貌。

06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宋·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節選

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哲宗紹聖元年(1094),作者于新黨得勢之際,被外調爲杭州通判,不得不滿懷憂傷地與他所深情眷戀的心上人揮淚作別。

他表達了對于與親友別離的不知道此次分別後何時能夠重逢,心中充滿了不確定與憂慮。在分別的瞬間,淚水沾濕了襟袖,空留下悲傷的痕迹。

站在高城之上,他眺望著遠方,希望能再次見到親友的身影,然而眼前只有逐漸暗淡的燈火和黃昏的暮色,這種景象更增添了他內心的孤獨與淒涼。

表面上作者是寫與戀人的不舍和無奈,然則,是將身世之感,打並入離情。是對宦海生涯中頻繁離別與變遷的無奈與惶惶不知歸期的怅惆與落寞。

07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節選

暮霭沉沉,樓台消失在濃霧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斷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無處可尋。怎能忍受得了在這春寒料峭時節,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在紹聖年間,他因政治風波被貶至遙遠的郴州,這突如其來的變遷使他倍感人生無常與仕途艱難。

在郴州旅舍中,他望著窗外霧霭迷蒙的樓台和月色朦胧的渡口,心中充滿了歸路茫茫的迷茫與失落,他想遁離這種憂患不已的人世,

他渴望找到心中孜孜以求的“世外桃源”,那個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但現實卻是“望斷無尋處”,這使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和無奈。

孤獨的旅舍,春寒料峭,斜陽下杜鵑的悲鳴聲更增添了他內心的淒涼與孤獨。

這種環境與他內心的感受相互呼應,形成了一種深沉而悲涼的氛圍。

通過這首詞,秦觀不僅表達了自己在貶谪期間的苦悶與彷徨,也展現了他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這種真摯的情感流露,使他的詞作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08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雲千裏。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凫天際,都是一團秋意。

癡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宋·吳潛《鵲橋仙·扁舟昨泊》

昨晚將小船靠岸歇了歇,跑到山頂的亭子裏吼了兩聲,望出去滿眼都是悠閑飄蕩的老遠老遠的雲彩。

前面山嶺的急雨越過溪流而來,大概這可以徹底洗盡了人世間的炎炎熱氣了吧。

黃昏時分,烏鴉棲息在樹梢,野鴨飛落在天邊,天真無知的孩子們歡慶這突如其來的涼爽,卻沒有意識到秋風再次吹起,秋風這麽一刮,冬天可就不遠了。

作者晚年頻繁遭貶的某次赴任途中,抒寫其宦海浮沉的孤憤與落寞之情。

篇首三句交待行蹤,借泊舟與登亭的緊相連續,表現出迫不及待地要一登高台長舒怨氣的心情。“目斷”雲雲,既欲借“閑雲千裏”之景以拓展胸襟,同時又隱約透露了他雖被遠貶千裏之外,卻仍然懷君念國的情懷。

詞人本欲爲君除奸佞,結果反被賈似道之流所陷。這“人間暑氣”並非“孤嘯”所能驅除,故希望有一場急雨來澆掉這胸中塊壘。

天解人意,果有“前山急雨過溪來”,不僅夏末秋初的燥熱一洗而空,甚至連那多年來的失意、愁苦、怨憤,似乎也“盡洗卻”了。

這使詞人感到了一陣快意。下片轉寫雨後秋景,情調也轉爲消沉。眼前暮鴉高棲、鴻雁孤飛的情景又觸發起心中“一團秋意”。

作者以老邁之軀,卻再遭貶,不免頓生蕭瑟遲暮之感。于是,借“癡兒駿女”以作反襯,抒發了自己那難以開解的悲涼抑郁之情。

09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鬓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宋·蘇轼《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能經曆幾個這涼意的秋天?到了晚上,秋風落葉聲已經響徹回廊,看看自己,眉頭依然緊鎖,鬓上又多了幾根白發。

飲著廉價苦澀的村酒,還要爲客少而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陰雲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淒然望著北方。

這首詞反映了詞人谪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爲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歎。

詞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歎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

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10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宋·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節選

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曾經一同出遊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這麽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麽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

這是一首述懷詞,序中自述此作是仿效陶淵明《停雲》詩,表達飲酒思友之意。實則抒發了他從福建再次罷官歸來的孤寂煩悶之情。

作者寫交遊零落,只得引山水爲知音,以青山爲知己,曲筆達意,反襯人世之無情,亦皆孤憤之辭。

辛棄疾的一生充滿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收複失地的渴望,但南宋朝廷的軟弱和投降政策讓他的政治抱負難以實現,這讓他深感失望和無奈。

11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迹。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在唐順宗時期,柳宗元因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受到重用,成爲改革派的一員。然而,隨著唐順宗病重,宦官勢力逐漸擡頭,他們聯合藩鎮力量,阻礙改革派的進展,並企圖將改革派勢力一並清除。

公元805年,唐順宗禅位于太子李純,即唐憲宗。憲宗即位後,迅速打擊了以王叔文、王伾爲首的政治集團,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

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爲邵州刺史,而在赴任途中,他再次被加貶爲永州司馬,這一事件被稱爲“二王八司馬”事件。

在永州這個荒涼之地,柳宗元度過了長達十年的貶谪生涯。這十年間,他遠離了京城的繁華與喧囂,面對的是荒涼的自然環境和艱難的生活條件。然而,正是這樣的環境,讓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創作。

柳宗元借描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冷清景象,表達了自己在貶谪期間的孤獨與寂寞。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則更是展現了他堅韌不拔、孤獨中尋求自我救贖的精神風貌。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



3 阅读:50

荔枝姑娘詩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