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麥季故事多:“好心收割機手”無償爲孤寡老幼收麥子!

滄浪談事 2024-06-11 20:30:51

北宋詩人張舜民有詩: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在山南應山北,四月太陽出東北,才離海峤麥尚青,轉到天心麥已熟。這幾句詩,形象地描述了“麥熟一晌”的景象。

在機械化程度低時,麥收可是累人得很。如今有了大聯合,麥熟一晌,麥收也是一晌了,好多種田人在地頭就把麥子粜了。

如果說現在還有人用鐮刀割麥子,你信不?但是在自媒體那裏,就有人用鐮刀割麥子。

前幾天,有自媒體做了一張圖:女子免費爲85歲的大娘收割麥子,大娘的兒子兒媳都離世了,她和兩個孫子、一個孫女相依爲命。

有自媒體看圖說話,雖然寫得“文采斐然”,可惜漏洞百出,85歲老婆婆,獨自撫養孫子孫女長大,這祖孫歲數差得不少啊!

浪哥當時分析了一下下:八十多歲老人撫養父母雙亡的孫子孫女長大,她還是他兒子晚育?不過,浪哥這種“挑刺”文,沒啥反響,遠不如“編筐”的!

“美女農機手和85歲老婆婆”的“動人淚水”還未幹,一個“農機手奉獻大愛給不到十歲小男孩兒”的故事重磅來襲。咋今年麥季,出了這麽多苦命人?

這個“編筐匠”生怕別人知道他是個編,先神經兮兮聲明:最讓人淚目的收麥真事。朦胧月色下,一名不到十歲的男孩彎著腰費力地用鐮刀收割著麥子。浪哥在點評前邊那個“編筐匠”描寫故事主角年齡時曾指出:寫人的不確定年齡時,用“左右”來描述,不要用“不到、將近、超過”等詞語。在朦胧的月色下,憑啥斷定男孩不到十歲?再看它下一步的煽情:這名男孩父親早亡、母親改嫁,家裏就剩下他和八十多癱瘓在床的奶奶。看到這兒,客官你咋想?祖孫差了七十多歲,到底是老婆婆晚育還是他兒子晚婚晚育?合著老婆婆還是獨子家庭,家逢變故,就剩下這一老一少艱難熬生活啊。

看最後的廉價騷浪:臨走,司機從兜裏掏出二百元錢,塞給男孩。再看“編筐匠”廉價騷浪高潮:朝霞慢慢露出來了,司機回頭,看到大串的淚水從男孩眼裏流出來,在朝霞映照下,閃著晶瑩的光。

老子太陽爾木啊,農機手和小男孩兒頂著月亮幹了個通宵?但你咋圓上邊那個“司機上車不一會兒就幹幹淨淨地幫男孩收割完了麥子”的橋段?這個農機手比前幾天那個美女農機手還善良,不但無償給收麥,還給小男孩二百塊錢零花。哈哈哈,現在還有多少人出門帶現金?

把上次那個結尾的配圖送給這個編筐匠。

0 阅读:0

滄浪談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