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封神”的一首詩,悲壯豪放之筆,直指內心最軟處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23 11:37:56

每天讀一首好詩

01.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陳陶 《隴西行》

貂錦:漢代羽林軍所穿的軍服,詩中借指士兵;

胡塵:胡人兵馬揚起的沙塵,此處喻胡兵的凶焰;

無定河:在陝西省北部,源出鄂爾都斯右翼前旗境內,有三源,三河合流爲無定河,東南流經陝西省榆林、米脂、綏德諸縣,至清澗縣注入黃河,因其急流挾沙,深淺無定而得名;

春閨:女子閨房,詩中指軍嫂們。

李唐自“安史之亂”後,國事勢微,戰亂連綿。到了晚唐時期,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和朝堂黨爭,盛世一去不複返。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詩人陳陶是一個很有抱負的青年,渴望匡扶社稷、指點江山,此詩作于公元847年後,他赴長安遊學期間。在見到了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亂世後,有感而作。

他筆下的《隴西行》爲組詩,一共有四首,此爲第二首。

02.

陳陶,生于中唐,卒于晚唐,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福建南平人。因此,他也是福建唯一一個入選《唐詩三百首》之人,憑借的就是這首《隴西行》。

史書中,關于陳陶的記載寥寥,大多都是關于這首詩的評論。僅知,陳陶除了工詩文,對天文學也有一定的造詣。

宣宗年間,他赴長安舉進士不第後,開始遊曆天下,與貫休、方幹、曹松、杜荀鶴等知名詩人有交往。

入晚唐後,陳陶隱于洪州,以山水爲樂,讀書、種蘭、賦詩自娛,後人常將他與南唐陳陶相混淆,須仔細辨別。

陳陶過世以後,杜荀鶴有詩《哭陳陶》悼懷:

耒陽山下傷工部,采石江邊吊翰林。

兩地荒墳各三尺,卻成開解哭君心。

曹松也在《哭陳陶處士》中寫:

白日埋杜甫,皇天無耒陽。

如何稽古力,報答甚茫茫。

兩人在詩中均提及“耒陽”,但實際上和陳陶並沒有關系。“陳濤斜之戰”後,宰相房琯因敗遭貶,時任左拾遺的杜甫作詩《悲陳陶》參與營救,因此遭到唐肅宗所厭,貶爲華州司功參軍,余生郁郁不志。

杜荀鶴與曹松均提及耒陽和杜甫,所傷懷的就是這樣的友情,

同時,杜甫晚年乘舟歸鄉過耒陽時,遭遇水患,被困舟中5日,幸得聶縣令派人送來酒食才得以保命。

因此後人多將這兩件事引爲“友情”之美談。下面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3.

詩文大意可解爲:

唐軍將士誓死保衛邊疆,與匈奴之戰奮不顧身,五千精銳士兵馬革裹屍,全數盡墨,令人悲痛;

無定河邊白骨成堆,屍身無人前來認領,可家中的妻子卻還在等待他們歸來,時常在夢中團聚。

“邊塞詩”是唐詩中最特別的存在,在描寫金戈鐵馬的同時,亦不缺俠骨柔腸,比如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其實在整個唐代,邊境都不安穩,哪怕是盛唐時期也多有戰事。“安史之亂”後,國力直線衰落,戰事更多,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但是唐人有“大唐夢”,男兒們從不怯懦,即便要與妻兒分離,明知有去無回,也敢于沖鋒陷陣,保衛長安,這樣的精神不但讓唐代的文人墨客們寫盡篇章,更是鼓舞了後世許多人。

曹松曾在詩中寫:“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說明了戰爭的慘烈,但陳陶筆下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則更加令人傷感。

因爲“猶是春閨夢裏人”之句,說明妻子尚不知夫君戰死的消息,依舊像往常一樣,期盼著夫君早日歸來。

但是這些戰士經此一役後,注定無法還鄉。

千古悠悠事,兩行筆墨間,一場大戰,幾千上萬人喪命,許多年後化作詩篇,略顯風輕雲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而陳陶親曆了這場戰爭,他的感觸要比其他人更深,所以這首詩也成爲了經典中的經典。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