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走上了印度的路,強行加稅目的不在關稅?

汽車有文化 2024-06-13 17:52:33

印度專坑中國企業,歐盟也眼紅了!

近日,紛紛揚揚的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稅一事也有了初步進展,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8.1%的額外關稅。其中,比亞迪加稅17.4%,對吉利加征20%的關稅,而38.1的額外關稅則是落到了上汽集團以及部分“不配合調查的公司”頭上。

針對加稅一事,不止中國明確表示反對,而且歐洲內部也出現了大量質疑聲。如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明確表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征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

保持質疑的核心原因,在于歐盟加稅缺乏依據,根據咨詢公司AlixPartners調查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僅占歐洲市場的4%,預計止2028年才可達到7%。單論目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純電動汽車,那麽銷量僅在1%左右,甚至比不上特斯拉單一品牌出口到歐盟的總量。

但對于這位“出口大戶”,歐盟卻選擇了高擡貴手,同時在中國生産的特斯拉也可能適用于單獨的關稅稅率,如果歐盟的目的僅在于“價格保護”,那麽這種區分計算就毫無必要。

在汽車有文化看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的增加,其實是與印度的目的相同,要把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技術、中國車企的資金以及人才等資源,留在歐洲大地上。

近年來,歐盟經濟停滯不前,去年年底發布的歐盟委員會循慣例發布歐洲經濟秋季展望報告曾指出,預計2023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均增長0.6%,2024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1.3%和1.2%。並表示歐盟高通脹局面及貨幣政策收緊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高于預期,同時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以及洪水、幹旱等天氣持續對歐盟經濟造成挑戰。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在報告中則承認,“歐盟經濟長期存在結構性問題,迫切需要成員國全面落實改革和投資計劃”,要改善結構性問題,覆蓋綠色能源、新材料、高科技領域的電動汽車産業則是一個關鍵的切入點。

因此,在歐盟反對中國純電動汽車進口的背後,是歐盟各國政府正積極地制定自己的激勵計劃,以吸引中國汽車制造商們在歐洲建廠,解決歐盟內部的就業與發展問題,讓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們爲歐洲的經濟增長疲軟買單。

咨詢公司貝恩公司合夥人吉安盧卡·迪·洛雷托就曾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知道,如果他們想引起歐洲客戶的興趣,他們就必須被視爲歐洲人,”他說。“這意味著在歐洲生産。”

實際上,也正有大量的歐洲國家與中國汽車企業就建廠談判,如西班牙作爲德國的歐洲第二大汽車制造國,已獲得奇瑞的投資;意大利則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計劃利用其價值60億歐元的國家汽車基金,爲購車者和制造商提供激勵措施,國內的東風汽車是羅馬的親睐對象。

但受限于歐洲更高的用人成本以及技術監管,對于歐盟抛來的橄榄枝,中國汽車制造商則保持了冷靜的態度。對于國內車企而言,與歐盟有著關稅同盟約定以及與非歐盟國家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土耳其,以及其它東歐國家是更理想的選擇,而從本次歐盟加稅來看,歐盟顯然不准備放過中國車企——選擇其它國家遲早也要面臨這樣的局面。

歐盟加稅毫無道理可言,來自于“強盜邏輯”,是繼美國貿易保護後的“跟風行爲”。但從歐盟的整體發展來看,其並不具備與美國一般打長期貿易戰的實力,也缺乏真正的有力盟友,尤其是不穩定的歐盟內部,更有可能讓這份加稅條約成爲了一份短期協議。面臨加稅,中國車企不可退讓,歐洲建廠亦是歐盟國家設下的陷阱,一旦識破就顯得赤裸而無趣。(汽車有文化 歐陽/文)

0 阅读:26

汽車有文化

簡介:汽車有文化,每天文化一點點,給您不一樣的汽車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