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隨筆丨農曆七月,閩南明鬼

曲江家文化 2024-02-11 05:45:39

8月16日,早晨五點多就起床了,心理觸動了一下,自己跟自己嘟囔了一聲,今天農曆七月初一了。農曆七月,也就是民間傳說的“鬼月”,閩南人則常稱之爲“普渡”或“普祀”。網上流行這樣一個段子,

說閩南人不追星,有明星從路邊走過,都沒人理會。可如果是六點要上香,四點他就起床了。我想我這早起大概可算是這個段子的寫照了。

這些年,隨著年歲漸長,功利式的理性雖然越發堅固,可是對鬼神觀念和習俗背後的神聖感,也越發有所感通了起來。雖然不能如在家一般拈香和奉上祭品,但我還是合掌望空中誠敬地低語了幾句。對于這世界有一種靈魂深處的敬畏其實是人共通的天性,敬之者稱之爲神,畏之者稱之爲鬼。

畏鬼本是一種很隱秘的心事,可閩南人發展了這樣一套關于“鬼月”“普渡”的完備習俗和祭祀儀軌,從鬼怎麽來的、爲什麽要奉祀、奉祀的是哪些鬼、如何做普渡,都說得一清二楚,直接將這種畏鬼之情說明白了。只是這種“明鬼”,倒和墨家所說的那種“鬼神面前人人平等”的“明鬼”不太一樣,閩南人的鬼神世界依然是人間秩序的某種映射。閩南大部分宮廟所主祭的神明,基本可以說是人死後的鬼魂所化,如媽祖、保生大帝等都曾是活于當時的人。

墨家的“明鬼”認爲鬼可以執行“天志”賞善罰惡,這個倒很契合民間的期望,但是墨家這個通過“明鬼”來統領人間秩序的願望最終沒有被中華文化主流所接受。反之,閩南人的“明鬼”倒是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來。若按中國正統的曆史文化而言,媽祖、保生大帝等信仰最初其實都是民間”淫祀“,但閩南民間千年來通過不斷的道德賦予、文化敘事和儀軌規範,使得一個個民間信仰的鬼神被統治者接受其成爲具備了掌握天地秩序權力的神,而不斷予以加封,並進入國家正祀體系。

縱觀其他地域文化,幾乎鮮有能及者,以此觀之,閩南民間祭祀文化可謂大矣哉!

明,日月爲明,日光和月光是這世界光亮的來源。在漢字中,光照進來,物象顯現出來了,叫明。把內心的所思所感,顯現出來,讓其可被表達,可被感知、感通,可被傳承,這就叫文明。當我們能把人對于這世界有一種靈魂深處的畏,明亮出來時,內心的誠敬會讓生命的體驗提升到一種感通天地的境界,這個體驗某種程度其實就是人所共通的終極追求和關懷。

七月普渡的明鬼之意,其實不在于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去說有沒有鬼,鬼的狀態是什麽樣的,而在于與其花費過多的心神去對鬼神的存在與否做懷疑和論證,何不用一種誠敬的狀態照亮心內所隱藏的畏,並由此給人生一種自覺圓融的信心呢?

0 阅读:0

曲江家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