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劄記丨武松那決絕到底的快意恩仇

曲江家文化 2024-02-11 05:45:39

少年時初讀《水浒》,大多最喜愛的是武松,跟孩子們聊水浒,可能不認識宋江、吳用、魯智深、林沖,但大多都知道武松,尤其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這種勇士鬥惡龍的故事,通常都是各民族流傳最廣最遠的傳說。

而《水浒》實在是把武松的勇武形象寫得太過精彩,讀來令人代入感十足、血脈贲張。武松的故事線也很符合自古以來人們所喜愛的勇士故事類型,人類勇鬥猛獸的打虎故事,殺西門慶潘金蓮的複仇故事,醉打蔣門神的武藝展示,血濺鴛鴦樓的狠勇故事···

而從少年到中年,至今數次再讀《水浒》,有關武松的文字每回依然令我動容神往。只是如今真正神往的不再是那些勇猛者的故事,而是他那決絕到底的快意恩仇。水浒的文筆之精彩,在武松打虎、爲兄複仇、醉打蔣門神等處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水浒的文學思想,則藏于武松在快意恩仇過後的決絕和上梁山後的只言片語中。

武松的出身不像魯智深、林沖等人,本就是體制內的武官,他是個完全的草莽好漢。年輕時因爲誤以爲失手打死人而流落江湖,性格雖然剛猛,但並不是亡命之徒的模樣。在逃亡的歲月裏,他並沒有仗著武藝作奸犯科,而只是四處找人投靠,並最終投靠到柴進莊上,由此結識了宋江。

當得知自己並未失手殺人後,他第一選擇也是要回到家鄉和哥哥武大團聚。在打虎之後,他得到了都頭一職。盡管同樣對官場體制存有幻想,但不同于林沖的唯唯諾諾,武松對待官場的態度是剛健而奮發的。對官場中人,武松有一種江湖式的快意恩仇,你待我好些,我自會爲你賣命,你若要害我,我便先結果了你。

他對于官場的第一次失望與幻滅,是當他把人證叫到縣官面前要狀告西門慶時,自己剛爲之上京辦完事的這個上司卻拒絕了。于是武松自己動手完成了複仇。既然西門慶死了,人死人情去,縣官也便對武松從輕發落,只判了個刺配孟州。在此時,武松對現實世道或許還抱有些冀望。

在刺配孟州途中,他路過十字坡孫二年的人肉包子店,在識破孫二娘的蒙汗藥後,他用了很多粗鄙的話語調戲孫二娘,包括後來快活林醉打蔣門神時,他也先用粗鄙話語戲弄蔣門神的夫人。這個情節和之前武松在潘金蓮面前一副正派模樣似乎出入很大,但其實這才是武松的真實模樣,作爲一個江湖飄零多年且智勇雙全之人,武松自然不是簡單的不近女色而已,對人倫大防的堅守和江湖做派並不矛盾。

而後,宋江爲施恩醉打蔣門神,重奪了快活林。曆來對武松在這個情節的評點,都認爲武松只是爲了施恩的個人小恩小惠而出手,不是真正的好漢行爲。誠然,武松並不是如魯智深那般道德高尚之人,但是他的情緒反應很真實,人對我好,我便加倍報答。人對我不好,我也加倍報答。這種真實,有時候更能打動我們。

于是,當張都監假意對他好時,將玉蘭許配于他時,他想的是要報答張都監。而當被張都監陷害後,他選擇的是殺回鴛鴦樓把所有的人都殺光。雖然有濫殺無辜之嫌,但讀到此處,我們沒有那麽反感,反而有一絲暢快。因爲此時的武松,並不是像李逵那樣只顧殺個痛快的殺人狂,而是一場殺向官場決絕的快意恩仇。

殺官後的武松,而後走蜈蚣嶺、醉打孔亮,看似是快意恩仇的延續,而後施耐庵竟筆鋒一轉,寫武松醉酒後追狗跌落水中的狼狽模樣。這情節初讀時,我覺得甚有些荒唐,後來才感覺到作者的厲害,再彪悍的人生終究都有其荒誕不經的狼狽處。

武松自此自然地走上了二龍山,走上了梁山。而後在梁山上,當宋江提出要招安時,竟是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而後才是李逵、吳用、魯智深等人的反對意見。這話第一個從和宋江很是親近的武松說出來,而且武松其人也並非如宋江那般遭受過朝廷很大的迫害,他的被逼上梁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快意恩仇後的結果,這個情節細品之下,很讓人回味。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在那場決絕的快意恩仇後,武松也便決絕地走上了打破這世道的路了,他的決絕和快意恩仇令他不會半點留戀這世道的榮華富貴,自然也就不認爲自己還需要通過招安來爲自己尋安身立命之路。

而武松在跟隨梁山招安及南征北戰後,也謝絕了一切封官,在六和寺出家爲僧,八十歲高齡壽終正寢。不同于魯智深還曾在五台山落發爲僧,武松的行者身份是假扮的,他未念過半天佛,最後竟能成爲“清忠祖師”這樣的高僧,或許也和武松的這種快意和決絕有關,既然我穿上了僧人的行頭,索性我就將僧人的身份做到底。

我常在想,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其實更應該如此,認准一個道理並能做到底,這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人生。

0 阅读:8

曲江家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