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才子盧綸經典詩詞十首,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靖兒愛詩詞 2024-06-25 05:23:02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大曆十才子,指唐代大曆(766—779)初年十位詩人的並稱,具體是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十才子”之名,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

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阌鄉尉;後由宰相王缙薦爲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禦史。出爲陝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後元載、王缙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複爲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

唐代的邊塞詩人,一提便是王昌齡、岑參、高適三大家,盧綸是提不到的。可是盧綸卻有很好的邊塞詩,可列入最出色的邊塞詩中,他的《和張仆射塞下曲》“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緊張繃滿,不戰而寒;“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化用漢代名將李廣射虎而箭入石中的故事,勁拔堅峭,不帶宣揚而滿是英雄氣,自是邊塞詩中難得的佳構。只是因爲他寫的這類詩太少,所以他不能被列入唐代邊塞詩人之列了。

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一類的邊塞詩和岑參等盛唐詩人的邊塞詩相比較,頗具另外一番匠心。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賞析】《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爲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全詩文筆跌宕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誇張手法的巧妙使用爲詩歌形象塗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爲非。

《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賞析】這首詩是《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中第三首。此詩描寫將軍雪夜准備率兵追敵的壯舉,字裏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氣魄雄壯豪放。本詩雖篇幅極短,但寫出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准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渲染出緊張的氣氛,詩中雖沒有直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給予人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出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長安春望》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川原缭繞浮雲外,宮阙參差落照間。

誰念爲儒逢世難,獨將衰鬓客秦關。

【賞析】《長安春望》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描寫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颔聯正面抒發思鄉望歸之情;頸聯又轉入寫景,仍然景中含情;尾聯收束到感時傷亂和思家盼歸的主題,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望歸之情。全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景抒情,筆法老辣,體現了“大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

《晚次鄂州》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賞析】《晚次鄂州》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只截取飄泊生活中的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頸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尾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詩中流露出厭戰、傷老、思歸之情。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反複詠育,舒暢自若,韻味無窮。

《逢病軍人》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裏還鄉未到鄉。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賞析】《逢病軍人》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一個傷病退伍的軍人在還鄉途中的悲慘情景,體現出軍人的不幸遭遇,表達了詩人對軍人的深切同情。全詩采用集中描畫、加倍渲染的手法,有人物刻劃,也有背景烘托,摹寫出患病軍人的苦難,著重塑造人物的形象,顯示出對社會的控訴。

《裴給事宅白牡丹》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賞析】《裴給事宅白牡丹》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暮春時期百花即將凋殘,只有慈恩寺裏的紫牡丹還在吐蕊,紛芳滿枝,于是長安城裏的年輕人爭相著去親近、觀賞紫牡丹;而在裴給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潔的白牡丹,卻備受冷落,無人欣賞,在皎潔的月色下更顯孤獨、冷清、素雅。全詩通過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贊美白牡丹的高潔,贊花意在寫人,言白牡丹之高潔,乃是言裴給事之高潔,以花襯人,相得益彰。

《山店》

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動葉聲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雲。

【賞析】《山店》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通過詩人深夜投宿山店所見所聞的描敘,抒寫其經過艱難山路跋涉後見到優美山景後的喜悅心情。首句寫暮程倦客,希望有店投宿;次句寫疑若路窮,只聽到四處潺潺溪流倦意頓消;三四句寫數聲犬吠,幾點松火,山店已然在望。這首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人物的行動貫串其間,通過人物行動和頗具特色的景物的結合,巧妙地刻畫出人物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富有藝術感染力。

《宿澄上人院》

竹窗聞遠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經年火,幡飄後夜風。

性昏知道晚,學淺喜言同。

一悟歸身處,何山路不通。

【賞析】作品首先劈空而來,營造出一個禅境。這裏不寫投宿的過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經曆,直接寫見聞感受。竹窗聞遠水,水聲若有若無;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隱若現。這是迷蒙而優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著寫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寫中,語帶禅機。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猶在燃燒,香灰應熱。而就在這冷與熱、生與滅的不息變化之中,禅也在無言地傳遞。後夜風起,後夜風涼,後夜風勁,就在這靜夜裏,殿前幡飄飄而動。就在這動靜之間,夜晝之間,讓讀者似乎體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與院中僧談起了他的心得。

禅自然不在言語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學淺”的謙辭;但非言語又無從呈其心得,特別是當他的表達得到僧人之認可,更覺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覺得自己真正開悟了,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覺得自己找到了靈魂的棲息之所。詩之開篇未寫入寺院的路徑,詩之末尾便寫明:禅悟是通達方便的門徑。

《李端公》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爲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賞析】《李端公》是一首寫送別的五言律詩,此詩抒寫亂離中送別友人的惜別之情,抒發詩人對身世飄零、時局動蕩的感傷。前兩聯寫詩人在故鄉衰草遍地的嚴冬送別友人,友人沿高山寒雲的小路離去,自己在日暮飛雪時歸來;後兩聯記敘與友人離別之後,他在孤獨寂寞中感歎自己少年孤苦飄零,深感與友人相識太晚,擔心在時世紛亂中與對方後會無期。全詩辭情並茂,頓挫有致,哀婉感人。

《送韓都護還邊》

好勇知名早,爭雄上將間。

戰多春入塞,獵慣夜登山。

陣合龍蛇動,軍移草木閑。

今來部曲盡,白首過蕭關。

【賞析】這首送別之作,塑造了韓都護好勇知兵、久經沙場、鬥志不衰的英雄形象,對韓都護至老仍爲國寂寞還邊深表同情。全詩包含了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慨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唐時期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

總結

大曆十才子裏有幾位傳下來的作品很少,以致到了明清時期,有人就以作品多少爲依據,不算崔峒等人,又加上郎士元、皇甫冉、劉長卿等幾個,重新湊了十個人。

而盧綸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最多,這跟他的兩名鐵杆粉絲唐德宗和唐文宗有關。

唐德宗提拔盧綸當了戶部郎中,本來還想讓他擔負起草诏書的重任,可惜他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唐文宗登基後,很關心盧綸後人的情況。在得知盧綸的四個兒子都中了進士,文宗很是欣慰,又派人去盧綸家中,一共收集回來五百多首詩,爲文學傳承做了件大好事。

盧綸詩歌對後世産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他的邊塞詩對後世邊塞詩的創作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其豪邁的風格和對邊疆生活、戰士情感的刻畫,爲後來者提供了借鑒。

其次,在詩歌藝術表現上,他語言的精煉、形象的塑造等手法,影響了後世詩人對詩歌技巧的運用和追求。

再者,盧綸詩歌中所體現出的對社會現實、人生情感的關注,啓發了後世詩人在題材選擇和情感表達上的拓展。

他的作品豐富了唐代詩歌的寶庫,也爲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曆程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對後世的文學欣賞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0 阅读:1

靖兒愛詩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