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聯手抵制平台低價,爲什麽書不能賣9.9

每日人物 2024-06-20 10:14:22

當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卷進了“低價戰”,一杯咖啡、一雙拖鞋,甚至一條裙子、一頓火鍋都可以只賣9塊9,爲什麽書不行?

文 |謝紫怡

編輯 |Yang

運營 |虎鯨

反抗與求救

在京東618活動開始的前幾天,負責圖書發行李磐發現,自家出版社的書在活動頁面,折扣加上滿減,價格已經跌破了底線。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價格底線。但京東在促銷方案中要求的折扣是兩到三折,範圍覆蓋全品種圖書。這個折扣下,直接探到了部分書的成本價。“大家抗拒最主要的點在于大範圍頭部品種嚴重破價,而且要求供應商承擔中間的返利費用。”李磐說。他的同事嘗試聯系京東平台的對接人,但是“沒有人回複你,沒有人睬你,直接就是低價,到了那個點就低價了。”就在那幾天,超過56家出版方表達了他們的“抗議”。北京8家出版社和上海46家出版單位,分別發出告知函,表示針對京東全品種圖書以不高于3折的價保政策,不參與“618”促銷活動,並且不承擔活動期間的返利費用。

▲北京出版機構的聯合聲明。圖 / 網絡“行業的價格底線不能再低了。這是出版業向社會發出的一次求救。”從業者熊振所在的出版社,也參與了這次的聲明。但是,這一紙聲明落到普通消費者眼裏,“求救”變成了“無病呻吟”。很多人在出版社聲明的評論區質疑:實體書越來越貴,爲什麽還不讓平台打折?面對讀者的不理解,出版社的賬是這麽算的:做一本書,前期的版稅、設計和印制成本占到定價的25%左右,後期的倉儲、物流和管理占到10%,所以折扣一旦低于3.5折,出版社虧本的風險會大大提高。這是一場電商平台與出版社之間漫長的博弈。出版社用電商平台的流量換銷量,電商平台反過來依靠低價書引流。所有人能感知到的是,關于書的促銷越來越頻繁了。“618、雙11,還有開學季、讀書月和各種滿減”,熊振說,一個月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做活動。書的價格,也跟著平台的要求一路下降,從5折一直降到如今的兩到三折。本次出版社的聯合聲明,更像是對多年來“低價”不滿的一次集中爆發。到了5月31日,磨鐵圖書的創始人沈浩波將戰火推向了高潮。他宣布,磨鐵圖書全面停止向京東供貨,並呼籲其它電商平台不要跟價,“行業秩序,生死攸關”。沈浩波的用詞帶著一些決絕,“十一年前,京東像今天一樣,率先挑起童書低價大戰,其影響深遠,最終導致童書行業徹底因爲售價過低而深陷絕境。今日之童書困局,就是明天的大衆書絕境。”

▲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的朋友圈。圖 / 網絡

面對風波,京東回應,只是向出版社發出邀請,並非強制要求“全品類、低折扣”。一位京東圖書的采銷也在朋友圈表示“冤枉”,稱他們對自營圖書擁有合法的自主定價權。

高定價和低收入

在出版社和平台的拉扯中,一個無法被忽視的事實是,由于將平台折扣前置考慮,書的定價正在變得越來越高。樂府文化創始人塗塗一直記得,2003年,他剛去新京報書評周刊工作時,圖書銷售主要還在實體書店。那時,他在批發市場以7.5折的批發價買到一本書,都會覺得無比興奮。有一次,他托在新華書店的朋友采購一批書,拿到了6.5折的優惠,感覺就像“撿了天大的便宜”。在書店是主要渠道的年代,書的定價相對較低,折扣也沒有今天普遍。價格的變化是從電商平台進入市場開始的。2010年,京東的圖書版塊正式上線,隨後展開了與當當網、卓越亞馬遜的圖書價格戰。“最早的電商促銷,就是用5折來獲得流量。剛開始,還是平台來補貼、承擔成本。出版社很高興能賣得多,解決資金壓力,還不影響供貨折扣。但折扣也就這樣打下來了。”圖書的標准化程度高、種類豐富,單價又不高,幾乎天然成了電商平台“引流”的工具。與當當網的價格戰升級時,京東CEO劉強東曾放下狠話,不允許京東圖書音像部門在5年之內盈利。那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將半價買書這件事,刻在了每一個人腦子裏。現在,絕大部分的出版商定價的時候,都會預留潛在的折扣空間。塗塗說,5折是他們默認書籍上線後要打的折扣。西西至今記得自己多年前,第一次在網上買書,參加滿100減50的活動,最後花了不到60元,買到3本書。從此,她再看到書的定價時,就會在心裏自動減半,“就像你喝過9塊9的瑞幸,再買10塊以上的咖啡,就覺得貴了,買書也一樣。”當人們開始習慣“低價”甚至“破價”,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信號,圖書更甚。作爲商品,一本書和一杯咖啡之間最大的不同是,除了能計算出來的物料成本,那些凝結在文字或圖片中的智識、故事和情感,很難用一個數字價格來評估和衡量。

▲圖 / 視覺中國

賣書,畢竟不是賣紙。但如今,在流量的裹挾下,無論是平台方,還是出版社自己都放棄了這部分專屬于圖書的內容屬性,一頭紮進了和其他商品一樣的“低價戰”裏。行業折扣的確在變低。《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圖書的零售折扣從6.6折降到了6.1折。“出版方苦低價折扣久矣,但這個局面,出版社自身也有原因。”塗塗說,出版方一直在順應外部的渠道,以此換得流量。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自己原有的渠道體系失靈了。這些年,出版社的賣書渠道,逐漸從線下書店,轉移到線上平台。線上平台,又被分爲當當、京東這樣的傳統電商和以抖音、小紅書爲代表的短視頻平台。看上去,出版社一直牢牢地抓住了流量的風口,但越來越高的銷量,並沒有變成實際的真金白銀。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碼洋(書的定價乘以銷售量)規模爲912億元,同比上漲4.72%,但實洋(書的實際售價乘以銷售量)卻同比下滑7.04%。另據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的數據,2023年,幾家出版上市公司中,有6家民營書企的營業收入不足10億元,還有新經典、中信出版、讀客文化等9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呈負增長。熊振告訴每日人物,電商平台的促銷打折活動,出版社通常抱著“薄利多銷”的心態,能配合就參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不參與活動,不僅是書籍沒法進入主會場,可能還會遭遇平台的限流,搜索權重下降。“基本上屬于賠本賺吆喝,而且是賠了錢,吆喝也不一定賺到。”隨著電商平台的壯大,出版方與平台方的權力關系也發生了逆轉。以前,只有銷量不佳的書籍才會參與打折,現在成了越是暢銷的書籍,越得通過折扣來吸引顧客。在流量更高的達人直播間,出版社雖然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但事情的另一面是,達人會要求傭金,通常訂單的運費也需要出版社承擔。這樣下來,一本書的實際折扣可能低到了3.5折。盡管如此,出版社還是在搶著把書送進大主播的直播間。《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電商平台的市場份額爲41.46%,但規模下降了3.68%。相比之下,短視頻電商的體量同比增長70.1%,成爲幾大賣書渠道中唯一的增長點。熊振曾和劉潤直播間合作,半價出售《人人都是銷售高手》。在直播現場,供貨的1000本書在上架不到兩分鍾便全部賣光。借著直播間的曝光,截至目前,那本書已經賣到了5萬冊。流量主播董宇輝曾在直播間推薦過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之後,僅在直播渠道,這本書就賣了150萬冊。形成巨大的口碑效應後,又在其它渠道賣了500多萬冊。而在董宇輝推薦之前,這本書的累計印量只有40萬冊。

▲董宇輝直播推薦《額爾古納河右岸》。圖 / 截圖

流量越大的平台,議價權更高。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新的渠道,往往要求著更低的折扣,出版方不得不一再爲更低的利潤而妥協。這也是讓圖書發行李磐無奈的一點。“以前大家討論怎麽推一本書,考慮的都是書的內容和亮點,它跟其他作品有什麽關聯。現在現在大家聊書,只剩下能夠給什麽樣的價格,參與什麽樣的促銷。”線上市場的低價競爭,波及最深的是線下實體書店。27歲的蘇菲,曾負責過圖書的線下渠道工作。她主要的客戶,是全國連鎖的新華書店和西西弗書店。對于那些一般圖書,他們能爲書店提供的最低折扣是6折。即使在一些獨立書店舉辦新書發布會,由書店提供場地、招募讀者,但銷售的折扣仍然比不上電商平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電商平台相比,實體書店的銷量完全沒有議價權。同樣一批書,在電商平台賣得更快,回款周期也更短。“渠道優勢和價格優勢都在失去,實體書店完全成了犧牲品。”出版從業者康子解釋。據《人物》報道,在北京開了十多年豆瓣書店的卿松還記得,第一年618出現的時候,面對著最後結算下來三幾折的書價,他還以爲是詐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書店的顧客少了,營業額少了,大家擠在書店裏搶書的場景再也沒有了。

▲豆瓣書店。圖 / 網絡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一些線下書店,爲了挽回顧客,甚至也開始了它們的線上價格戰。這是讓蘇菲和同事曾經非常頭疼的事情:許多新華書店通過自己的網店,經常是在夜間,悄悄篡改價格,以很低的市場價銷售圖書。康子也疑惑,一些網店甯願虧本也要低價賣,客觀上也造成了對市場秩序的破壞。爲此,蘇菲的團隊多出了一個專門工作——調價,監測那些低于規定限價的客戶,並督促其網店調回正常價格。但各個省市下有幾十家新華書店的網店,“調價員”們倘若要實時關注那些價格異常的書籍,就像“打地鼠一樣打不完”。

成爲爆款

一個更大的背景是,買書的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少。十幾年前,一本書很容易賣到幾十萬冊。但現在,幾萬冊銷量的書,已經算得上暢銷。某種程度上,單本書的銷量下降,也促使了出版社提高定價。李磐舉例,再版一本七八年前的書,定價大概會高20塊,但根據購買時的折扣,實際就是高了10塊錢。爲了維持業務增長,出版行業也開始追求“爆款”。再依靠這些爆款書,去“養”那些賣得沒那麽好的書籍。但是,成爲爆款的路徑很難複制。“圖書的生産流程很長,産品生命周期偏短,各種書的品種非常多,但是單品的空間又不夠大。”在樂府,營銷投入相當大的情況下,一本書可能也只是從5000本賣到1萬本。在普遍的低價下,人們越來越難爲一本昂貴的書買單。今年年初,樂府文化的《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上市,定價123元。“我一直認爲這個書做到88塊,再打折賣,就會有比較好的市場,但最後還是做不到。按我們的印制成本,這本書定到168塊才能夠正常打平。”

這是一本藝術書籍,裏面包含工藝設計、攝影照片,還涉及對特殊紙張的裝訂。塗塗說,盡管他們想努力把成本控制在25%以內,但當書籍在線上售賣,結算回來的折扣僅有3.5到3.8折,後面還要和出版社再分成一次。“幾乎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但從讀者角度來說,這個書還是非常貴了。”因爲推過很多素人作者的書籍,它們本身的市場接受度比較有限,塗塗也在思考,出版商應該如何用文本與讀者建立聯系。目前,正面的評價系統基本上只有豆瓣評分,而無論是抖音還是小紅書,對一本書的傳播,更多的還是偏向快速消費,而不是深度文本的向度。出版商的命運與利潤緊緊相連。小路是北京聯合讀創的策劃編輯,“民營公司對市場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如果沒有營收的話,我們就會隨時有可能垮掉。”

▲圖 / 視覺中國

某種程度上,小路是幸運的。2022年,他負責編輯的一部漫畫出版,到現在,已經賣出了40萬冊。那是根據國産同名動畫改編的作品,讀者多是喜歡二次元的年輕人,“現在圖書已經進入了一個文創時代,大家都在想方設法用裝幀設計的創新去獲取新的顧客。”小路說,那套書附帶了很多印刷贈品,剛好也踩中了現在的“谷子經濟”(二次元周邊)。當然,還有一種更簡單粗暴的方式——賣低價。剛剛從一家出版公司離職的松子,有過一年多參與制作公版書的經曆。按照我國的著作權法,作家去世50年後,其作品就進入了公共版權。沒有版權費,導致公版書成爲低價書的“重災區”。在小紅書,點進標題寫著“倉庫搬遷,一元一本”的賣書直播間,大多數用來引流的低價圖書,都是公版書。川端康成的書在邁入公版領域以前,定價通常在59元。版權釋放以後,現在市面上暢銷的《雪國》《古都》,以3.9元、6.9元的價格就能夠買到。公版書的生産流程相對較快,松子決定離職,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批量地做書,“感覺自己像生産工具一樣”。她也會懷疑,爲什麽一本翻譯質量非常一般的書籍,也可以被做出來。小路也發現,有些出版商制作的廉價書籍,連譯文都是未經授權的複制品。在李磐眼裏,一些價格低廉、內容堪憂的書籍,在童書市場尤其泛濫。“在本來就已經很薄的利潤空間裏,如果只有這種方法能夠生存下去的話,這種現象就會愈演愈烈。”

▲圖 / 視覺中國

買書的人,也會漸漸失去對出版社,甚至平台的信任感。日常喜歡買書的余慧,今年在某個電商平台的讀書月活動中,花11塊買了一本心理學的書籍,“還不如一瓶椰子水的價格”。拿到書之後,她對比了一下其它出版社出的同名書,發現這本書的裝幀更加簡陋,“好像就是爲了促銷而設計”,余慧咂摸出了一種廉價感。蘇菲曾用50塊買到了厚厚的一套《三體》。她說,作爲讀者是很喜悅的,但回到一名從業人員的身份,當她想到一本書背後生産的流程,以及作者和出版社有多麽不容易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心疼的感覺。“這個東西很複雜,誰不想便宜撿好貨呢?”在出版社眼裏,這是一種普遍的無奈。制作精品書是困難的,能出爆款的作者也是有限的。一個好的作品若得到公共性的承認,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圖書的銷量斷崖式下滑,現在在同類品種那麽多的情況下,可能打折才是最快的,或者說最容易實現的方法。”競爭一旦被窄化爲價格,出版人很多的創作努力都可能被淹沒。小路說,便宜就能吸引到人,這是一種粗暴的運營策略。“獲客還有很多方式,但如果只選擇價格戰,其他的方面也會沒有什麽提升。”

還在堅持什麽?

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的評論裏,有人這樣寫到:書籍本是信息的載體,這種曆史悠久的載體自然生出了一種獨特的氣質,那就是封閉其他感官才能帶來的沉靜純粹的美,僅憑視覺的輸入,即掀起腦中的風暴,那種專注是其他媒介不能給予的。

▲圖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劇照

也許正是這種屬于書籍的特質,讓一些人留在了這個行業裏。制作一本書,往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周期。這個過程中,出版人就像一個産品經理,從溝通選題、編輯審校、版權協商,再到設計排版、印刷制作、營銷推廣......一本書從無到有,像是所有合作者共同孕育出一個孩子。大家懷著各自的熱愛走入這個行業。松子喜歡文學,看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後受到觸動,就去考了出版的初級證書,來到了北京。同樣是對書籍的情懷,2019年,大學畢業一年後,跨考中文系研究生失敗的小路,踏進了去出版公司的大樓。他很快認清,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于是選擇了一個偏向大衆化的出版方向,做漫畫、曆史和流行小說。那本漫畫書,小路做了一年。從無到有,剛剛入行的小路踩過不少坑。在漫畫制作中,對話氣泡的放置有很多講究,“不能離人太近,也不能太遠,在什麽位置都會影響整個人物的比例和關系”。初稿本來已經做好,但所有那些零散的氣泡,他都需要重新再調整。那本書取得了成功,小路依然覺得,是書的 IP價值強于策劃價值。做書的這幾年,他逐漸意識到了一些行業本身的問題。按標准流程,一本書的內容是要三審三校的,但有一些出版公司,會將校對的任務直接分配給編輯,這不僅削弱了編輯的精力,也影響了對整本書的把控。小路一直印象深刻,他的一位校對同事,在審閱一部科幻小說時,曾經敏銳地捕捉過一處細節。原文第一次提到,一個人穿過那扇門,回首便把它帶上了,第二次出現那扇門時,描述變成了,他又穿過去,那個門彈回去了。到底是到底是彈簧門,還是一個普通的門?雖然讀者可能不會注意到這種細微差別,但小路堅持,“這個東西至少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還是有很多人在乎書籍。無論從讀者到編輯,還是寫書的作者。

▲圖 / 視覺中國

塗塗第一次拿到《夜奔》的初稿,就覺得被一種氣勢所震撼。那是一個29歲的女孩子寫的80萬字長篇小說,內容是兩個女武生之間,橫跨了80年的生命史。“有一種傳統中國和世界現代性之間的碰撞,從頭到尾撞擊著人的心靈。”他決心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出版。書的面世曆程是坎坷的:編了三年多,被三個出版社拒絕過,最終也是捏了一把汗才過審。爲了一句書封的文案,作者蘇生剛從加拿大回國,就立刻就去見了塗塗。那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也是重新探討那本書真正內涵的時刻。他們最終將文案修改爲了女性角度的敘事,“……她不是女武生,只是紅氍毹上不懼夜奔的英雄,洗去粉塵後恰是一個女人。”故事終于可以講出來了。對卿松來說,書店一直是讓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幾經輾轉,豆瓣書店如今依然開著,不像別的書店,賣文創賣咖啡,豆瓣書店裏還是只有書。卿松說:“閱讀過程中能獲得什麽呢,幾句很精彩的話,某個故事或者某個道理?其實很快就忘記了,但閱讀的愉悅是不可替代的。人不是爲道理活的,而是爲感受活的。”

呼喚

關于書的討論,不僅僅是關乎價格,也是一次對價值的重新審視。今年3月,《夜奔》面世了。直到現在,塗塗也沒想好應該怎麽去做它的營銷。那套書的體量非常大,超過了1800頁。“幾乎所有人第一眼看到這麽大就勸退了,我完全沒有辦法去啓動它。”

某種程度上,好的書和好的讀者是相互影響的。塗塗覺得,就算書在電商平台被作爲引流的産品,也在客觀上擴大了讀者群。他認爲,出版方想提高話語權,應該像以前那樣,不再隨意讓暢銷書和剛需書籍被打折。“還是要能夠創作出更高質量的書籍,並在這些書籍上堅持自己的價格體系。”他設想了一種更加理想的定價方式——倘若一本書可以標價40元,那就只提供75%的折扣,或者直接定價定30元,不再提供額外的折扣。這樣可以向讀者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出版方應該與讀者站在一邊,讓所有人都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一本質量上乘的書籍。

▲圖 / 視覺中國

完全依靠市場自覺,是很難使圖書定價回歸正常的。康子堅持,還是需要監管部門的價格立法。“出版社的利潤空間一步步被蠶食,折扣已經擊穿到了3.5折,消費者也已經被低價馴化。”在他看來,低價競爭之下,所謂的公平競爭機制已經被破壞。圖書立法在國外已經有參考經驗。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均有法案規定,網上書店與實體書店銷售價格一致,並且圖書在一定期限內不能任意打折。而國內對于價格立法的呼籲一直存在。早在2010年,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中國新華書店協會聯合發布的《圖書公平交易規則》,曾提倡“新書一年內不得打折銷售”“優惠促銷不得低于定價的85%”等規約。然而,這一規則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最終不了了之。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潘凱雄、譚躍和趙東亮連續三年提交關于圖書價格立法的提案。在此之前,2021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出版物價格監督管理,推動圖書價格立法,不過截至目前,這份文件仍未有明確的進展。康子說,就像低價和盜版,是行業公認的兩大頑疾,新書折扣保護的立法難,也還在于最後的執行。一旦通過立法的規範,出版機構的定價策略會變,圖書市場的格局會變。最後,也仍是出版機構、電商平台、實體書店、短視頻平台等不同利益主體需要達成平衡的過程。還有一些出版機構已經在探索自己的自營渠道。中信出版社、磨鐵圖書和果麥文化等出版商,已經開始經營自己的自媒體矩陣和店鋪,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效果。小路說,行業的變革,往往也依靠這些頭部公司的堅持和選擇。實體書店也一直在進行積極的嘗試。蘇菲看到,在她所在的一些全國獨立書店店主的群裏,曾經一起征訂過《夏宇詩集六種加一》《試論詩神》等詩集、社科書籍。實體書店的聯盟,也可以形成一個強大的渠道。蘇菲記得,那次訂購夏宇的詩,上海文藝出版社還給出了優惠政策,對于前900家的訂貨,可以贈送夏宇親筆簽名的明信片。“書店們聯盟,會更有底氣跟出版社要折扣,要贈品,打造他們的差異化。”

無論是市場的改變,還是行業的監管。出版鏈條上的人們,都在渴望著新的出路。

▲圖 / 電影《電子情書》劇照

“我甯可漲定價也不要做壞東西。”小路說。到現在,他也依然覺得,選好了賽道就會一直做下去,希望自己老了還在做書。從出版公司離職後,對于是否要繼續回到這個行業,松子還在徘徊。過去一年,她投入程度最高的是夏目漱石的《心》。那是一部深刻描繪人物內心的作品,一位先生在自殺前留下書信,展露了他幽深的情感與心理的掙紮。松子希望在書籍設計上,更直觀的傳達人物的感受。爲此,她選擇了一種帶有煙雨般朦胧質感的襯紙,在封面印上了先生信件的自白。翻開護封的背影,就像窺見了人物的內心。松子想象著,當她收到那本即將問世的書,那將是一種自己的心意,被捧在手裏的感覺。(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

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5 阅读:851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4:47

    我認爲應該精簡出版社,也應該精簡書籍,中國每年出版這麽多書有沒有重複?!四大名著、經典文學已經有出版社印刷過了爲什麽允許其他出版社反複再版?另外,每年這麽多書出版,有很多永遠都不會和我見面,我爲什麽不能用低價拿到壓箱底?還是吃閑飯的多。

  • emmmm 19
    2024-06-20 16:08

    黑心錢賺多了 賺不到了不習慣[呲牙笑]

  • 2024-06-20 16:48

    現在的書籍純粹就是垃圾,廢話不少,一點用都沒有,你看了10本書百本書千本書,照樣學不到個屁來!這些人什麽阿貓阿狗的都可以出書,還賣的死貴有卵用

  • 中國的市場決定價格,只有做精品,才是王道

  • 2024-06-20 18:14

    科學在發展,書籍必然淡出。應該想辦法禁止電腦手機才能打開書的銷路。

  • 2024-06-20 19:39

    經典的永遠是經典,車轱辘話印來印去也沒有意義。

  • 2024-06-20 20:46

    很簡單,賣習慣了高價,當然不能接受低利潤

每日人物

簡介:輕商業,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