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噩耗!中國著名遙感衛星專家去世,年僅67歲值得引起警惕!

麒閣天下事 2024-05-29 07:57:01

文/編輯:麒閣史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據《湖南日報》5月26日消息,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原副院長李傳榮同志去世,享年67歲。

李傳榮是我國著名的遙感衛星專家,生前曾研究無人機負荷,他的去世無疑是科學界的一大損失,然而在悲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警惕!

著名遙感專家

李傳榮院長去世的消息雖然是5月26日發布的,但實際上他是在5月21日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李傳榮的一生充滿傳奇,他長期從事遙感衛星地面系統工程技術、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算法研究,是我國建設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的奠基人之一,爲國家的遙感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傳榮的學曆背景非常過硬,他本人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飛行器結構力學專業,碩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之後到荷蘭、加拿大遙感中心工作,從1987年到2003年,李傳榮先後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工作,他先後擔任了地面站處理室主任、地面站總工程師、地面站副站長等職。

2003年到202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工作,先後任副院長、科技委主任。

李傳榮的付出與努力,讓中國遙感技術追上世界先進水平,還能讓中國遙感技術領先于世界上至少40多個國家。

遙感技術是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等等,通過傳感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

最早的遙感技術運用是在19世紀的初期從攝影開始的,1903年飛機問世後,人們開始進行第一次航空遙感測試,也爲今後的遙感技術拉開序幕。

20世紀中期,隨著無線電技術、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遙感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到了上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遙感領域的相關技術。

而我國的遙感技術起步于70年代末期,比西方晚了十年,我國的定量遙感研究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在李小文院士等前輩科學家的推動下,讓其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我們起步晚,但我們的遙感技術發展飛快, 從70年代的引進、跟蹤、消化、吸收,到20世紀末的技術和人才“輸出”,經曆了近30年的奮鬥曆程。

這其中離不開李傳榮等一大批學者的默默奉獻,李傳榮的研究成果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無人機高精度光學相機,SAR、成像光譜儀等載荷研制、應用及其産品化。

李傳榮還是,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空間技術減災專家組主席,在科技部、國家航天局等指導和支持下,領導和主持由40多個成員國專家參加的全球空間技術減災系統計劃研究,他本人爲國際社會利用空間技術和資源強災害管理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國際上,李傳榮首次系統性設計實現了天空地一體化的分級檢驗技術方法,並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組建了國家高分辨遙感綜合定標場,也是全球自主輻射定標場網首批四個示範場之一。

除此之外,李傳榮還主持了國家多個重點科研項目,比如“863計劃”“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等重大項目。

我國的遙感衛星技術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卻很快屬于彎道超車,李傳榮除了研究遙感技術外,還開展了我國無人機載荷工作。

無人機技術的發展

無人機的運用不僅能夠在軍事上,同時還能運用到民生上,軍用無人機負荷的重量要比民用的重,如今我國的無人機已經超過126萬架,如此龐大市場也就證明了無人機市場有多大。

農業無人機非常重視負荷能力,負荷越大也就意味著裝物越多,不過這非常考驗無人機的承載能力,尤其是在噴灑農藥上。

農民只需要操縱手柄,無人機便可完成1000畝地的打地作業,這要是人工噴灑農藥,至少需要十幾人才能完成。

如今中國的無人機産量世界領先,據南方網數據顯示,截至到2023年,中國無人機運營企業有1.9萬家,産值更是高達1520億元,注冊的無人機數量更是多達126.7萬架。

無人機在應急救援、物流運輸、農林植保、電力巡檢、森林防護、防災減災、地質氣象、城市規劃管理等多行業應用,成長空間巨大。

美國也發現了無人機的市場,他們也在大力發展無人機,美國擁有先進的芯片技術,還有大規模的軍工企業,他們生産的無人機勢必是我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隨著李傳榮的去世,無疑是對中國無人機荷載研發工作的重大打擊,官方發布的訃告中提到,李傳榮是因病醫治無效而在北京去世的,並沒有談到他得什麽病,或許也是對隱私的保護吧。

就在李傳榮去世三天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邱蔚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5月24日16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海洋地質、石油地質學家金慶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5月22日10時3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一周內有三位科學家去世,無疑是學術界的重大損失,希望我們的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平時也要多休息。

總結

科學家的身上肩負著的不僅是國家的現在,還有祖國的未來。一位科研專家能夠爲國家做出重要貢獻,也能夠爲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材。科學家們都是國家棟梁、無價之寶,們一定把他們保護起來,保障好他們的生命安全,

參考信息

湖南日報2024-05-26《我國遙感衛星地面系統奠基人之一李傳榮去世,享年67歲》

湖南日報2024-03-31《我國已有無人機超126萬架 中型無人機適航標准將發布》

長城網2024-05-27《痛別!兩位巨星,相繼隕落》

0 阅读:10

麒閣天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