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雙全,卻受主將牽連被降職的戰將:康延澤

文石齋主聊文化 2024-06-10 15:14:00

遠觀近鑒宋朝人•82•智勇雙全,卻受主將牽連被降職的戰將:康延澤

宋朝戰將

康延澤(917—992),字潤之。《宋史·卷二百五十六·列傳第十五》有傳。

《舊五代史·卷九十一•列傳六》記,康延澤的父親康福爲河東道蔚州(治今河北蔚縣)人,唐末、五代時期沙陀族將領,則延澤與宋初慕容延钊等武將一樣,也是北方少數族。

《宋史》延澤本傳記,其父康福在後晉朝曾以“侍中”官職任護國軍(治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市蒲州鎮)節度使,是“出將入相”的封疆大吏。

後晉天福(936-943)年間,延澤因父親的“恩蔭”做了皇帝的近侍“供奉官”。

後周廣順二年(952),永興軍(治京兆府,今陝西西安)節度使李洪信到京城汴梁觐見後周太祖郭威,郭威派延澤前往永興軍“巡檢”,即管理當地治安,延澤升官職爲“內染院副使”。

宋朝建立的第一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據有荊(治今湖北荊州)、歸(治今湖北秭歸)、峽(治今湖北宜昌)三州的南平國國王高保融去世,高保融的兒子高繼沖繼位,宋太祖派延澤攜帶書信、資金前去慰問,同時指示延澤探察南平國的虛實。延澤返回的時候,探知南平國許多機密。

四年二月,宋太祖派慕容延钊、李處耘領軍討伐舉兵反叛另一軍閥武平軍(治朗州,今湖南常德)節度使周行逢的張文表,特意指派延澤作前導,“借道”南平,收降南平國,延澤因功升官職爲內染院使。

乾德二年(964),宋太祖派延澤與李繼勳、尹訓等率領一萬多名步、騎兵進攻北漢遼州(治今山西左權),北漢將領郝貴超領兵來援,兩軍激戰于遼州城下,延澤等大獲全勝。

二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征伐後蜀,延澤擔任鳳州路(治鳳州,今陝西鳳縣)騎兵監軍“馬軍都監”。延澤率部攻破後蜀白水、合子(位于劍門關外)二砦(寨),進擊西縣(治今陝西勉縣西老城東南)、三泉(治今陝西甯強縣陽平關鎮),生擒後蜀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

宋軍連勝,進軍迅速,後蜀軍拆斷棧道,退保葭萌(今劍閣東北),宋軍一時不能前進,主將王全斌計劃從嘉川東南的“羅川路”進軍,延澤私下對與自己統帥同一支部隊的崔彥進說:“羅川路既險又窄,部隊難以齊頭並進,不如分出部分兵力修複棧道,與主力到‘深渡’會合。”

崔彥進覺得有理,向王全斌報告了延澤的計策,王全斌采納,命令延澤、崔彥進率部修複棧道,自己則率主力從羅川路進擊。延澤與崔彥進率部用幾天時間完成任務,沿棧道進擊後蜀金山砦,擊破其小漫天砦(在今四川廣元市東北三十五裏小漫天嶺),全斌則由羅川路急行軍進至“深渡”(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成功與延澤、崔彥進會合。

後蜀軍在嘉陵江對岸列陣以待,崔彥進派部下張萬友等奪取了後蜀軍把守的橋梁,時至傍晚,後蜀軍退保大漫天砦。第二天拂曉,延澤、彥進、萬友分三路向後蜀軍發起攻擊,後蜀軍盡出全部精銳迎戰,延澤等大敗後蜀軍,乘勝攻取大漫天砦,後蜀將領王審超、監軍崇渥逃走,後又與三泉駐軍監軍劉延祚、大將王昭遠、趙崇韬率兵來戰,卻三戰三敗,延澤等追擊敵軍到利州(治今四川廣元)北部。

王昭遠逃跑,渡過桔柏江(嘉陵江流經葭萌附近,又名桔柏江)),燒毀江面浮橋,退守劍門(在今四川劍閣)。延澤等攻克利州,繳獲軍糧八十萬斛。

王全斌率軍自利州向劍門進軍,中途駐紮在益光(今廣元西南昭化鎮),全斌召集諸將開會,提出:“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各位都說說進取之策。”

隨軍出征的宮中侍衛“軍頭”向韬說:“投降我們的後蜀士兵牟進說:‘後蜀在嘉陵江西岸建有堡寨,對岸有渡口,從益光那兒嘉陵江的東邊,翻越幾座大山,有一條叫‘來蘇’的小道,通往這個渡口,從渡口到達劍門關南二十裏的清強店(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五十裏劍門鎮之青樹子),就彙入大路,可以進兵攻打劍門,這樣劍門也就不足以成爲後蜀的憑恃了。’”

全斌等聽後,當即就想命令部隊脫掉铠甲,輕裝走“來蘇”小路進軍。

但延澤說:“來蘇小徑,不須主帥親自去走。且後蜀屢敗,合兵退守劍門,若各位大將協力從正面進攻,而派一名偏將從來蘇繞道,抵達清強店,向北攻擊劍門關,與主力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就足以打敗劍門關之敵。”

延澤的意見再次被王全斌采納,王全斌命令史延德率領小股部隊走來蘇小道,在江面架設浮橋過江。橋成,西岸的後蜀軍棄砦而逃。

據守劍門的王昭遠得知史延德率軍自來蘇小道進至清強店,立即率兵撤退,在劍門東南的漢源坡列陣迎敵,而只留下偏將把守劍門。

王全斌等見勢迅即出擊,很快攻破劍門關,王昭遠、趙崇韬敗逃。

王全斌等攻至成都城下,後蜀末帝孟昶投降,延澤率領一百名騎率先進入成都,安撫軍民,封鎖了所有收藏文書、財物和兵器的“府庫”後回營。

後蜀平定,朝廷根據延澤的表現任命延澤爲成都府都監。

不久,因王全斌等胡爲,引發後蜀降兵叛亂,並強推原後蜀官員全師雄爲首。王全斌改任延澤爲普州(治今四川安嶽縣)刺史。

當時有二萬七千名後蜀降兵住在成都,宋軍將領怕他們作叛軍內應,想殺了他們。延澤建議釋放其中的七千名老幼、患病降兵,其余的派兵監押,乘船沿長江送回宋朝內地,如果叛軍來劫奪再殺他們也不晚。

但主將王全斌和其他將領沒有聽從,還是全部殺害了這些降兵。

不久,延澤率軍從成都出兵平叛,擊敗以劉澤爲首的叛軍三萬人,接著王可璙率領幾個州的叛軍來戰,延澤又將其擊敗,叛軍敗逃,延澤率部追至合州(治今重慶市合川區),再敗王可璙余黨謝行本等,生擒羅七君。

四川叛亂平定,宋太祖下诏嘉獎了延澤,任命延澤爲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

王全斌等因貪賄等罪責被處罰,延澤也被貶爲訓練士兵的唐州(治今河南泌陽)教練使。

宋太祖開寶年間,延澤被重新起用,獲供奉官官職,後升“左藏庫副使”。但又因與侄子們爭家産被免。

延澤晚年定居洛陽,在洛陽去世。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八·經籍考二十五》記,延澤撰有《平蜀實錄》一卷,敘述延澤勸王全斌等不殺成都城內降兵事“甚詳”。

《宋史》傳後之“論”說,延澤“相度地形平坦險惡,提前謀劃進軍路線、駐軍地點”,這幾乎不是“論”,而依然是“記”。

我覺得,通過《宋史》本傳和《王全斌傳》等的記載可以看出,延澤可稱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戰將,而且有“不忍之心”,不願殺降,四川征服、繼之而起的叛亂平定後,他不僅未能論功行賞,反而與王全斌等一同遭貶,實屬冤枉。

而延澤在重獲起用後卻因與侄輩爭奪家産再遭免職,則不免令人小觑。

宋太祖

0 阅读:1

文石齋主聊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