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緒化,那是因爲“情緒”從來都沒有得到過解決

蘭媽談育兒 2024-06-29 20:56:11

文/蘭媽談育兒

“臭媽媽,壞媽媽,我討厭見到你”

再隨著砰地一聲響,表嫂這個媽媽就被關在門外了

聽表嫂說,我這個弟弟呀,自從上幼兒園之後就特別容易情緒化

前1秒還手舞足蹈地上躥下跳,樂滋滋地給你分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可下1秒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可能因爲一個不經意間的動作就大哭大鬧、胡攪蠻纏

有一次,弟弟過生日,表嫂邀請了好幾個小朋友陪他玩

並且,這些小朋友還是事先經過他自己同意的

可到了生日那天,小朋友們剛進屋,弟弟就開始大吼大叫,喊著讓他們別碰玩具、還讓人家站在門口別動

表嫂覺得很沒有禮貌,就賴著性子好好講道理

可奈何弟弟根本就不講道理,小臉憋得通紅,還生氣地亂摔東西

等到表嫂想做些什麽懲罰他時,幹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潑打滾,就是一副:“你讓他們走,我不要他們陪我玩”的表情,誰勸了都沒用

可看著弟弟一邊發脾氣、一邊眼瞅著桌子上最愛的奧特曼玩具,我發現了端倪

試探著問他:

“是不是不放心新玩具呀,沒關系,你放心去玩吧,姐姐我幫你看著,會好好保護你的玩具”

果然,聽完這句話弟弟就不再胡鬧了,跟小朋友主動道歉,然後一起去另一個房間玩起了過家家遊戲

表嫂問我:“爲什麽孩子那麽聽你的話”

我回答說:“孩子容易情緒化,不是他們本身有多大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情緒訴求沒有得到解決,只有先了解孩子想幹什麽、才能回應他們的情緒,喜歡亂發脾氣的問題也自然而然能得到解決”

是的,情緒化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有個通病,叫作:能看得見問題,卻不想面對情緒

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孩子的情緒化問題非但沒有消失、反而還會變得更糟糕:

01

“哄”的實質

是在回避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了怎麽辦?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哄呗,誰叫自己生了這樣一個小祖宗”

其實,在這裏大家往往有一個這樣的心理,那就是:“不願意面對孩子的情緒”

“哄孩子”,是爲了讓孩子別再無理取鬧、也是讓耳朵也早點恢複平靜

可這樣做,孩子的情緒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嗎

並不能

因爲,“哄”的本質若是爲了回避孩子的情緒,那所有的情緒和問題就會交織在一起,等到哪一天孩子承受不了了,就會一觸即發、誰也無法阻擋

有個朋友,父母一共生五個孩子,她是家裏面的老大

因爲是姐姐的原因,就一直被要求“讓著弟弟妹妹”

小時候穿新衣服、新鞋子,因爲妹妹想要,就要被迫讓出去

弟弟妹妹不想做的家務活,不想吃的剩飯剩菜,也是她這個姐姐當接盤俠

如果不願意找母親討公道,母親每次都哄著說:

“你可是弟弟妹妹的榜樣呀,這些事情你不做、也就沒人能做得了吧”

“乖乖,吃點虧、就吃點虧吧”

長大後也是如此,朋友永遠都是她弟弟妹妹隨喊隨到的那一個

以前是搶東西不給,到了後面就直接是一而再地想辦法騙錢了

朋友把這件事告訴她母親,給出的回應也是:“沒事,媽媽知道你懂事,在弟弟妹妹那裏吃了多少虧,報個數,媽媽把錢補給你”

于是,明明把這些委屈說給媽媽聽了,也明明媽媽哄著她接受了這些事,可心裏面還是很難過,和母親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冷漠,有時候還總想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我問她原因,朋友給出的答案是:“我覺得媽媽根本就不愛我”

爲什麽呢?因爲每一次情緒問題都沒有被關注、更沒有被解決

就像弟弟妹妹朝她這個姐姐騙錢花,媽媽說:“報個數,我把錢補給你”,朋友就真的會讓媽媽補嗎

很明顯是不會的,在她的眼裏,媽媽的回答也不過是忽略她的權宜之計

如果真的要了媽媽補貼的錢,那又該被貼上“啃老”、“不懂事”的標簽了吧

所以,孩子需要的,一直都是被父母關注情緒的感

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然後再給予對應的解決問題思路,孩子才能在這種狀態裏感受更多被珍視的力量

02

“吼”的本質

是用威脅迫使孩子妥協

遇到事情就退縮,因爲害怕被批評會撒謊隱瞞,還有遇到危險就逃跑,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應

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吼孩子更是家長超出情緒接納的本能之策,可這種負面能量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威脅壓迫

有位媽媽,分享了她的一段教育經曆

兒子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經常無故毆打同學,把他叫到辦公室了解情況,還滿臉的不服氣

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家,等管教好了再送回學校

那天晚上,媽媽把兒子領回家之後,先嘗試跟孩子講很多大道理,希望孩子能聽得進去,爭取早點糾正錯誤做一個積極向上的陽光男孩

可媽媽嗓子都說啞了,孩子依然無動于衷

于是,她就想到網上說的一句話:“道理千百遍,不如鞭子上身那一刻老實”

氣急的情況下,直接拿起家裏的衣裳架狠狠地教訓了孩子幾下

挨打過後,兒子確實安靜了很多,媽媽也從這件事裏嘗到了甜頭

往後只要是管不住孩子了,就立馬威脅說:“再不聽話,看我不打死你”

孩子害怕挨打、也擔心挨打的事情傳出去丟人,就暫時妥協、按照媽媽說的去做

可到了後來,吼罵、威脅和鞭打的次數多了,反而激發了孩子的反叛心

每次媽媽一說威脅話,他就暴躁地回應說:

“好呀,那你就打死我吧,反正我也活夠了,天天待在這樣的環境下,早晚都要給憋死”

聽完兒子的話,媽媽的心跟著顫抖一下

原來,過去的吼罵、和威脅,竟然不知不覺給孩子造成了如此大的心理傷害

而一直以來,作爲媽媽,她都認爲“打是親、罵是愛”,打罵也是爲了提醒孩子以後不要再犯錯

很明顯,這是成人思維,孩子又怎會理解得了呢

就像是我們一邊爲孩子撐傘、一邊又責怪孩子不知道往攏靠一樣

你覺得挨得近一些孩子就不會被淋濕,可孩子卻認爲你是在責怪他不該讓你淋了雨

所以,這就是爲什麽很多孩子甯願淋雨回家,都不願意跟父母共撐一把傘的原因,孩子也根本就理解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吼孩子”的本質也是一樣,不過是威脅迫使孩子妥協罷了

而孩子被吼之後,理性大腦也完全處于down機狀態,說什麽都聽不進

03

正確做法

先面對情緒、再解決問題

孩子容易情緒化,如果說“吼”、和“哄”都不對,反而更容易讓情緒變得更加負面、叛逆,那我們要怎樣跟孩子溝通,孩子才能聽得進、不再那麽情緒化呢

這個問題,說簡單不簡單,說複雜也只需要做好兩件事情就夠了:

第一件事,先面對孩子的情緒

第二件事,再針對問題解決

•先說說情緒方面來說

情緒不只是孩子在某件事裏的體驗感受,深層反應的問題則是孩子沒有安全感

如果一個孩子的內心是自信、富足、且有安全感的,那他們就會擁有自我處理能力,在問題剛剛發生的那會就被解決了

蘭媽曾遇到過一個情緒特別穩定的小姑娘

那是一個上學的路上,我送女兒去學校途中遇見的

當時,女孩帶了20塊錢,打算買支新鋼筆,可還沒有到文具店兜裏的錢就掉了

她選好鋼筆,准備結賬的時候發現錢丟了,眼裏的失落一閃而過,然後說:“哎呀,看來老板今天沒有掙我錢的財運了,因爲我的錢在來的路上丟了”

老板聽後趕緊安慰說:“沒關系,這只鋼筆我給你留著,等你下次來了再買”

聽完這局對話,我突然意識到情緒穩定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女兒身上,那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哭大鬧要錢,就是委屈巴巴地非要纏著我陪著她一起去買

因爲她害怕錢又丟了

•再說說針對問題解決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孩子未情緒化、家長先忍不住把孩子批評一頓,那最後問題沒解決,反而讓孩子變得暴躁叛逆起來

這是怎麽回事呢?原因就在于沒有突出問題重點

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女兒每次無理取鬧要買玩具時,我都習慣拿以前的缺點來襯托她現在的行爲有多麽糟糕

比如,直接批評“同樣的玩具家裏面已經有好幾個了,你現在怎麽還有臉再問我要錢買呀”

又或者,直接拒絕“不買”,再把她丟下原地不管,不要2分鍾就主動追上來了

雖然這兩個方法對付無理取鬧頗有成效,可負面影響也有不少,那就是女兒會經常抱怨我不愛她、有多麽偏心

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重新審視自身的問題,選擇從複述+理解+認可三個方面解決問題

當女兒再次想要買什麽鬧著不走了,我會重複一遍需求:“你確定要想這個嗎”

女兒點點頭

接著,站在理解的層面共情說:“好吧,我知道你確實很喜歡這個玩具,畢竟家裏一模一樣的款式已經有好幾個了”

最後,又站在認可的角度說:“你自己的事情就拿零花錢去自己做主吧,如果錢不夠,媽媽可以先借你一部分,記得回家還給我”

女兒想了想,然後告訴我:“我現在又不想買玩具了,還是把錢省著以後買需要的東西吧”

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該有的態度

先面對情緒,然後再複述問題、理解問題,當孩子的思緒都集中在問題之後,再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也只有先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才能帶著穩定的情緒成長

那麽,關于孩子容易情緒化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3 阅读:634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